《女性特质》是一本由苏珊·布朗米勒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性特质》精选点评:
●还是理解了诸多现象背后的原因,比如女人之间竞争式的节食,雄心与母性。借鉴。
●有趣的,丰富的
●以女权的角度叙述
●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罗列女性特质有用吗?都是作为男性工具和玩物的特质,说了一万年,也没有解救的良方。是想让全球妇女都深深明白自己的位置,然后利用女性特质去与男人交易吗?
●not the book I am looking for...
●认知自我,表达自我,走出自我局限,拥抱广阔世界。
●布朗米勒真的很像机关枪 讲话一直突突突突那种感觉(笑
●女性特质=女性主义的彰显+传统模式的定位
●比较易懂~
●不是所有人都爱听这样的话~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
《女性特质》读后感(一):女性被社会赋予的身份和价值的说明
看了本书,我开始慢慢了解那些挣扎在内心的很多矛盾,是社会赋予我的价值和自己意识之间的挣扎和冲突。冲突不代表就不服从,既然女性被历史和时空,也许被男性赋予了这种价值,那么,太多时候 ,我们只能服从,但是,不能因此而装作一无所知,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为什么服从,我们甚至可以选择不去服从,幸亏时代进步的让人拥有了选择的权利,幸而此时此刻的我们可以因为看这本书,而清醒。
我们爱这个世界,爱自己的孩子,也爱自己的伴侣,但是,正因为爱,我们要清醒的认识自己,也认识自身的价值,学会如何的选择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并实现它。
喜欢心理学,希望知道事情真相,希望清晰女性意识可以读本书。
《女性特质》读后感(二):关于女性的超现实完美枷锁
苏珊布朗米勒的《女性特质》,因为过于犀利,以至于我读完一章后要停下来,因为我觉得原来一直以来我所服从和认可的是如此这般被别人操控,仿佛看到残酷的事实一般,我不忍卒读。
但是我还是读完了,每一章,女性的衣着、语言、发饰、行为、皮肤、野心等等都是被狡猾的建构着。而我的脑海不断闪现出眼下各种广告,美好的广告,展示着春藤绕树的美好,不厌其烦的发出“做女人真好”的喟叹!
然而我做不到广告里的女人,如果女性特质这本书中所说,我不能从衣着、语言、行为、皮肤、野心层面成为广告中那样完美的女人——年轻、美丽、一头秀发、轻盈苗条、纯洁浪漫、体贴家人、妩媚、温柔。。。。。。。也许以前我觉得这样的女性是标杆,但现在我感到窒息。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女性的美固然被社会文明反复讴歌,但这种讴歌是无力的,因为再美也是作为客体的美。而当这种对美的追求成为一种标准,女性,就被置于追求这种无力美的漫漫长路上。
《女性特质》读后感(三):反思
又是为了写论文,看完了一本书。
刚刚早上做了一番“忏悔”,希望这篇论文能够效率高一点,不要凑字数、不要抄袭、不要没有自己的思想、不要在写论文时又沉迷网络,不要只是“希望”,是一定要做到,这并不难。*^_^*
我想这本书的最大好处,就是让我有了一个反思的过程。在刚开始看书时,这本书的很多话都对我以往所认同的女性气质,有了一个彻底的颠覆。我似乎恍然大悟,原来以前所认为美好的“女性特质”,都只是男性为巩固其父权制度而为女性定制的枷锁。中国女人缠脚、外国女人穿紧身胸衣,都是女人在依附男人的同时,做着一些折磨自己的行为。现代女性没有了这些愚昧的做法,但是穿不舒服的高跟鞋、吃有害身体的减肥药、做欺骗自己的整容,都只是另一轮被广告商、男权制度所骗,折磨又委屈自己的行为。
但事后想想,这本书中有很多话语,虽醍醐灌顶,但也确实不乏偏激。毕竟这本书,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写作的,那时的女性运动发展到如今,已经有了很多变化。
我认为,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并不一定非要把女性和男性放在一个对立面,二者并不是生来就有仇。真正的女性主义者,是应该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过、并且喜欢的生活。真正的女性主义者,最根本的,是要保持独立,不论是在精神上、经济上还是生活上。
而女性特质,并不一定就是男性赋予的,它也不一定就是错的。男性特质,也不一定只适用于男性,理性、富有思想等好品质也同样是女性应该拥有的。
聪明的女性,应该是坚持做自己,用自己的独特价值和优良特质,来过好自己热爱的生活,这种生活,并一定就是以女性美好品质的牺牲为代价。相反,新型女性气质的张扬,可以成为一种力量来源,来解构传统男性霸权,以实现真正的独立、平等,并构建更好的未来。
《女性特质》读后感(四):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
女人的身体,自古以来被很多词汇框定着,臀部,大腿,乳房,腰肢,身高要如何才算做美丽?日本和服,缅甸项圈,三寸金莲,紧身胸衣,现代的胸罩束腹,女性的铠甲从来都不是钢铁,而是对自身弱点的放大,对所谓美的虚荣感,让女性一辈子都在矫正自己来取悦男人。
长发飘飘是女人,戈黛娃夫人裸体骑马穿过考文垂,海藻一样的发丝遮住一半的脸与凝脂胴体,莫名的透露出顺从与性感;麦琪的礼物之所以令世人感动,是一个女人放弃了长发去送心爱的男子礼物,也就是她心底最珍贵的东西;花窗云鬓让我想到王小波的红拂,过长的头发扎进了歌伎的脑子,使她昏昏沉沉,被困在石头花园里,行动不便,和一件精美的器具并无分别~美发行业自古就很大热。
服饰上,弋地长裙如何变成裤子,短裤,比基尼?无论如何变迁,所想要展示的无非都是女性的曲线~一个不具备女性优势身材的人,是会费尽心机让自己达到某些标准的。男装则显得无趣。对服饰热衷的有两类人,女异性恋与男同性恋,他们讨好的目标都是男人,这样一想,直男们真是肤浅。
女性的声音是缓缓流淌出的,讲着精致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有个骂人的词叫长舌妇,聒噪是可以受刑的,有一种刑具叫做马嚼子,还有浸水椅。女性说话的句子较短,且说服对方时会不自觉的过分使用真的,泄漏了其心底的恐惧。小心翼翼,敏感多情被认为是女性化的写作风格。女人的话语体系被削弱,甚至是被控制不能发出来。
皮肤,光洁,浅色,没有胡子,没有黑色的毛茬,不能有疤痕和皱纹,最好是吹弹可破,像真正的公主,睡了十八层棉被仍被最底下的豌豆硌得睡不了好觉。我们开始在脸上涂各种化学物质,颜料,甚至砒霜,重金属来获得片刻的绽放。
动作上,女性被期望是娇柔的,弱柳扶风,这个词听上去真是美,多想冲上去保护怜爱。臀部是扭动的,胸脯会因为害怕而颤抖,步伐节奏明快。运动员,力量型的女运动员被某些人所嘲笑。手臂残缺的维纳斯,没有腿的美人鱼,仰着脸等待真爱之吻的睡美人,瞧,女性是多么虚弱和需要被拯救。
情感上浪漫,纤细的心灵与有气质,温柔的天性,母性的反义词是雄心,瞧对家庭的背叛,育儿被视为是理所当然对原罪的救赎,而没有被看过是一种职业。
这本书是好书。
苏珊•布朗米勒《女性特质》。
《女性特质》读后感(五):不得不承认的女性特质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一本谈女性修养与成功的书。当真正读进去的时候,才发现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真实的值得回味的女性历史。作者苏珊?布朗米勒是美国著名女权主义者和女性读物畅销书作家,她怀着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研究考据分析了“女性特质”这一主题,她通过女性身体、发型、服饰、声音、皮肤、动作、情感、雄心等方面,分析了女性自觉或非自觉形成的特质,从早期的古老传说到经典小说戏剧电影里的情节甚至是好莱坞女星的逸闻,作者讲述了许多女性都会认同的故事,列举了大量戏剧化的实例,来为自己的观点佐证。单这方面讲,这就是一本好读的书,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书写了一本关于女性的历史。女性一路压抑着自己的本性,为一个男人掌权的社会,逐渐地形成了今天的女性特质——所有现行标准中关于女性的美都不是浑然天成,大量的考据和理性的分析之后,布朗米勒试图用审美和细节论证一个身体政治学结论——“强权的美建立在对柔弱无力的赞美上”,这比空喊口号的各种女性宣言要来得有理性和说服力。
“女为悦已者容”,女性永远都是被设计来取悦于男人,而取悦的方式就是夸张自己的柔弱以突出男性的阳刚和力量,三寸金莲的纤纤细步反衬了男性的健步如飞;用束腰带束起杨柳小腰,为的就是让女子看起来弱不禁风;冗长而累赘的圈环裙和窄底裙,还有拖地长裙,其设计的目的无非是把女人的双腿包裹起来,使之行走不便;各种增白霜使不同肤色的女性看上去成了“月光美人”,相形之下,男人看上去更阳刚……
于是,女性特质的内涵倚赖于一整套已经得已确立地传统,它从心理上控制着女人们对自己的性别认定,“要成为真正的女人,就要接受约束与限制的缺陷,并且逐渐地喜欢上这些缺陷”。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在男人的世界里随时随地地做出让步,另一方面各方面委屈求全也阻碍了妇女在更重要的领域有所突破,取得成就。
看完了这本书,第一个肤浅的感觉是,我终于知道了那些我看着很恶心的女孩为什么就能讨得男人欢心,就能每天靠化化妆减减肥就能过得很滋润,苏珊?布朗米勒将其称之为“依赖女性策略作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妇女”,岁月流逝之后,她们将面对的是无比的失落和无奈,而真正想通过自己的实力,在男权社会里谋得一席之得的女人也并不容易,她们把自己打扮成男人但要付出更多,“只有在既取得辉煌的成就,又美丽又动人,为视觉增光添彩时,世界才会善意地对她的男装笑脸相迎。”
当不在以染色体来划分性别的时候,当女性特质成为了谋求生存的手段,女性特质日益成了一种刻板却真实存在的烦恼,正如苏珊?布朗米勒在结语中所言“问题不在于某些妇女错失了女性特质,而在于女性特质错失为一个可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