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2-12 01:0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读后感摘抄

  《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是一本由陈生玺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6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精选点评:

  ●为什么这本书的评价这么低?这套书可花了我不少银子,看完了再说。。。差点忘了说,明明是张居正点评却那么多今评,全都是些扯淡话,可能因为这个把分拉低了!

  ●通俗读本。如果你熟悉张居正,偶尔你会对他教育小皇帝的某些言论大笑不止。

  ●张居正可谓用心良苦!可惜万历皇帝却未如他愿。单看这本书来说,张居正的点评不可不谓经典中的经典,与司马光的原著相得益彰!

  ●特别喜欢看中篇和下篇。上篇讲太多三皇五帝事,太遥远了。书的内容是一段资治通鉴,加一段张居正点评,然后是一段今评。张居正用相对很白话的方式先解释通鉴的摘文,然后再用简洁的几句话总结并点评,已经很详细,很到位了。今评是很多当下人分卷册评的,除了最后几卷贾乃谦的评注还可以外,其它有很多评论都显得很武断,很随意。何为画蛇添足?今评是也!

  ●2006年,年轻的时候,某去西藏工作,大学好友赠某一套,工作之余,某蜷在小储藏室里阅读,不同的历史事件跨越时空的解读。

  ●就是这一版!张居正评的,感觉不错

  ●当初某人推荐这套,意在弥补我在历史上的弱智。如今看完了,人不在了。

  ●版式可以五星

  ●辨兴亡之事,明安邦之道,树为人之本,立报国之节。

  ●今评有点儿傻~不过张居正的评说真的很好!曾有人向我推荐过张居正的传记~不过这个可能更有助于了解其人~

  《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读后感(一):历史的纠结

  张居正写的书。可以感受到他在里面做的删减与摘录都是对自己的相位的保持有益的。同时,能感受到他相辅保皇帝成为明君。但是,两个目的之间,明君必然要限制权臣,自保就必然撼动君权。

  儒家的思想在俩面穿插游离,让人感受到张居正内心的纠结。同时也感受到张居正的聪颖和看待事物的格局。

  张居正不愧为名相。

  《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读后感(二):一个皇帝会怎么做?

  

这本解读版的《资治通鉴》主要目的就是以史为鉴,教育小皇帝如何治国平天下。我们不翻书,想想如果我们是一个当权者如何做好这个位置?想过这个问题,我们就对书里面君臣各种角色与责任会有更多的认识。

从人出发,皇帝周围都有谁?大臣,太后,妃子,太监。古代讲家天下,那是自己的天下,就要分好权利,控制好权利。授权虽然是提升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但是作为最大受益者的皇帝本人是不能不行的,是不能不成为中流砥柱的,这是客观要求。所谓一代明君,不是舔你的各种大臣说你好,你就是好的皇帝。这么大的事业,要有帮手。比如选好辅政大臣,比如后宫不得干政,比如外戚不得封侯,比如宦官不得干政等。当然一切都规定都可以变,唯有皇帝自己有能耐是稳定政权的金刚钻。

所有人都可以成为皇帝事业的垫脚石,关键在于选人用人,物色什么样的人很重要,可以说这是头等大事。幼主的顾命大臣最核心的是忠诚,其次才是辈分。当然一个总靠别人扶持的皇帝是不能指望的,皇帝必须自己清醒,理清楚培养一个有斗争心的后代也是至关重要的大事。那么这里就牵扯到选什么人做老婆,有什么就学什么,妃子也须是有德能够识大体顾大局有分寸的人才行。

为了得到更多优秀的人,就要广开言路,就要善于发现人才,怎么选人的机制就又成了第一等大事。史书读罢,都是一种皇帝不需要人才济济的印象,所谓求贤若渴都是打天下的时候而已,后期王权稳定,就躺下了。没有进取心,只是一味搞着虚头巴脑的东西。7.21

三册书大约读到一半了,到目前为止皇帝中最出色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李世民非常看重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也非常看重人才。他得贤的方法是“推心置腹,用人不疑”,只要有才他都能用其所长,并且人为设置了纠错模式,有魏征这样的谏臣。他胸襟宽广,能容纳各种各样的人与事。特别重要的是,作为皇帝,他搞得清皇帝和老百姓的关系,从不让苍生为牛马,为民着想,是为一代圣主。7.22

  《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读后感(三):资治通鉴第一卷笔记

  1.智赵立后,引出德和智,哪个对于领导者更重要。德为才帅,才为德资。 2.蓝台之宴,告诫强者,不要恃强凌弱,你不知道未来某日,现在你眼中的软弱可欺,什么时候就可以对你落井下石。我往期的文章《蓝台之宴》有做一些分析,欢迎查看。 3.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启发弱者不要一个人独自承受强者的攻击,要寻找其他和你一样因为相同原因被欺压的人作为盟友,等待反戈一击的日子。 如果对更多内容感兴趣,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王牧信读通鉴 4.襄子将出。赵襄子撤退路线的选择,提醒领导者,一定要建设好根据地。 5.智伯行水。提示领导者,说话要慎重,别对人没有恶意却让人产生你要针对他的感觉。 6.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这段话,提示领导者想要聚集什么人才,就尊重什么人。 7.魏文侯与群臣饮酒。这段话,给领导者一个启发,无论对方身份如何,自己讲信用这点,对于每一个人都该是平等。 8.文侯与田子方饮。这段话,提示领导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职责。如果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那在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不算本事。宋徽宗擅长瘦金体,李后主擅长写诗,他们两个,若不是生为帝王,这些优点,无可厚非! 9.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这个故事,警告领导者,光脚不怕穿鞋的。越尊贵的人,越得懂得尊重人。尊重人,也会因美德,让尊贵的人名声得到传颂。 10.文侯谓李克。这段话,提出了识人五法。看一个人,看他日常、有钱,没钱,有权,没权的时候,会做什么。 在我往期的《识人六法》中,有细谈,欢迎查看。 11.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这段话,吴起的案例,告诉领导者,想要得到别人卖命,必须能得到他们的心。 如果对更多内容感兴趣,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王牧信读通鉴 12.三月,盗杀韩相侠累。这段话,刺客聂政的故事。告诉我们,你尊重一个人的父母,或者他重视的人,那你就能曲线得到他的好感。 13.武侯浮西河而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占据地理优势,但是如果不能施行仁政,那本国的人也会变成敌人。 14.子思言苟变于卫侯。这个故事,告诉领导者,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得取舍。人无完人,你要用他的长处。 15.卫侯言计非是。这两段话,警告领导者,如果领导者自以为是,下属和自己说话一致就有好处,和自己说话违背就有坏处,等待自己的是衰弱。 如果对更多内容感兴趣,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王牧信读通鉴 16.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这个故事,告诉领导者,对于身边人说的话,需要考察。每个人都夸奖,未必做得好,可能他讨好了每个人。每个人都诋毁,未必做得差,可能他没讨好别人。 补充一张通鉴版本选择的参考图

  《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读后感(四):9句话

  1.【原文】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译文】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分关系亲疏,严格执法,无所回避,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依仗权势而触犯法律。

  2.【原文】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译文】“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必定危险。”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争斗是细枝末节。那些致力于战伐争胜、穷兵黩武的人,到头来没有不悔恨的。

  3.【原文】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

  【译文】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4.【原文】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译文】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人便可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5.【原文】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译文】贤能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磨损他们的志气,愚蠢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况且富有的人,往往会成为众人怨恨的目标,我既然没有教化子孙的才能,也不愿增加他们的过错而落下怨恨。

  6.【原文】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译文】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7.【原文】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

  【译文】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与有识之士齐心协力地处理政事,也并不例外。但以往在任用贤才的时候,掌权的并非不具备知人善任的见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于过多地考虑情面的缘故。

  8.【原文】无纾目前之虞,或兴意外之变。人者,邦之本也。财者,人之心也。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颠瘁矣。

  【译文】如果不解除眼前的忧患,也许还会引起意外的变故。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财力是百姓的核心。核心受到伤害,根本也就会受到伤害;根本受到伤害,枝干也就会坠毁了。

  9.【原文】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女不正,虽复华色之美,织纴之巧,不足贤矣;为臣不忠,虽复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何则?大节已亏故也。

  【译文】正派的女人不会跟从两个丈夫,忠诚的臣子不会事奉两位君主。做女人不正派即使再有如花似玉的美貌,纺纱织锦的巧手,也称不上贤惠了;做臣子不忠诚,即使再才气过人,足智多谋,政绩卓著,也不值得看重了。什么缘故呢?因为大节已经亏缺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