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木已成舟》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2-11 02:23: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木已成舟》读后感精选

  《木已成舟》是一本由陈丹燕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2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木已成舟》精选点评:

  ●因为它而去看但丁~

  ●因为这本书,爱上陈丹燕。

  ●翡冷翠,维也纳,罗马,波罗尼尔,圣彼得堡,蒙马特高地;卢浮宫,西斯廷教堂,奥斯维辛集中营,私人博物馆;弗洛伊德,克林姆特,莫扎特,米开朗琪罗,歌德,但丁;看得出血管的希腊石像,铺头盖脸的《创世纪》,蓝色骑士的浓烈色彩。从第一个字就知道,陈丹燕就是布尔乔亚。

  ●译文社出的这个系列中,最喜这本

  ●虽然读完大多还是记不住,但这是我目前看过的最好的一本游记。

  ●小资文艺青年真猛,陈丹燕的书都能捧红了

  ●每次讀她的書,心就不知道飛到哪兒去了

  ●好久没看这么资的随笔 有些不习惯...

  ●多么好的名字

  ●舒服,很舒服

  《木已成舟》读后感(一):旅行,爱在旅途

  旅途上有谁的痕迹

  我已经沉醉在异乡的空气里

  什么都可以在路途中沉淀

  对于点点滴滴

  我只想说

  惟有一种爱在旅途中绽放。

  《木已成舟》读后感(二):关于艺术地旅行

  相比较她的《上海色拉》我更喜欢这一版书,关于欧洲的艺术旅行,可能正好在上“艺术概论”的课程。比较对胃口

  欧式的建筑风情,在女人的笔下,在女人的眼里,挺好的。

  《木已成舟》读后感(三):我也许永远都没准备好去那些地方

  合上书以后,我的念头是就是这样。如果说要选择旅行的目的地,欧洲各地绝对是“人一生要去的100个地方”之一。可是对于我而言,也许在欣赏了肤浅的异国风光以后,在著名的画作和景点前留影以后,我能带着在一生中回味的只剩苍白或是絮絮的跟人念叨我去过那里以换来一阵羡慕的唏嘘声。

  陈丹燕的旅行是我现在所憧憬的最完美的方式,她知道它们的故事,去探访那里就如同跟老朋友相聚。所以,对于我来说去那些地方的计划顶多算是“旅游”,要成“行”还需要沉淀,至少十年。

  《木已成舟》读后感(四):木已成舟

  读《木已成舟》是因为看到了陈丹燕的名字。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还是读的津津有味的,从翡冷翠到克里姆特山庄,从但丁到歌德,她的足迹遍布欧洲。虽然有的地方并不了解,但是在陈丹燕笔下却变得熟悉和感动起来,于是也更加的心想她怎么能了解的这么多,她怎么能感触的这么细腻、这么温婉。

  这本书并不厚,有些地方也并不详尽,重点的只是作者的一点小感受。每篇游记后面都有一篇“突然,被击中了”的小短文补充自己的独特视角。总之,看过以后最大的想法便是某日我也手拿这本《木已成舟》随着陈丹燕的脚步去欧洲……

  《木已成舟》读后感(五):木已成舟 我在舟上

  陈丹燕的书,一直是我旅行中和发呆时候的必备品。有图画,有文化,我喜欢。《木已成舟》看完后,译文那一套四本的她的游记就到此结束了,有点不舍得呢。阅读还是有终点的,只有思考是无尽的。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在云南的旅途上,在飞机靠窗的座位上,在旅店裹了面巾纸的坐便上,后半不分几乎是在一个地方,在哈工大自习室稍显昏黄的木头桌子上,飞速的吸吮着书里提到的那些人物。莫扎特,弗洛伊德,康定斯基,车尔尼———向我讲述这些文艺巨擘们不为人知的隐秘故事.有一点混乱的是我的头脑,永远清醒的是她的态度.我喜欢她对欧洲的态度,不是拼命的接近,也不是要浇灭谁对欧洲的幻想,只是冷静的叙述,带有她梢显复杂的情感,以及与时代与民族结合后的思考.喜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木已成舟》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