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鬼的足音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1-09 00:51: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鬼的足音读后感100字

  《鬼的足音》是一本由道尾秀介著作,獨步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 26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鬼的足音》精选点评:

  ●从野兽之后渐入佳境

  ●还挺契合我的心境~

  ●自从有了道尾秀介是个阳光少年的印象之后,这短篇集里看到的也全都是爱(ㅍ_ㅍ)

  ●我爱短篇~~~

  ●好看呀!就是里面的人物除了第一人称描写,其他的统统称为S...不禁让人怀疑作者和S有什么仇。结局还是挺让人意想不到的!就是有些短篇莫名其妙了。

  ●渲染一点点恐怖再混点推理的短篇故事集 后两个没有结局

  ●反正一直对道尾没好感也没抱多大的期望,总是喜欢谢谢莫名其妙的黑暗故事,关键是主角还都是小孩子,屁事不懂的小孩子哪来一颗黑暗的心? 这本短篇集也就最后一篇特别有意思,其他几篇都是阴暗,恐怖类,需要自己琢磨才能得出那个令人颤栗的结局。

  ●辛辣刺骨,意犹未尽

  ●20130306

  ●三星吧,道尾的短篇还是没长篇惊艳。虽然黑暗系,语言风格也很赞,但毕竟推理成分几乎0。野兽这篇大赞,冬之鬼和恶意的脸还不错,狐狸那篇一般逆转略牵强,剩下两篇凑数

  《鬼的足音》读后感(一):开小差的道尾~

  这可以说是看到目前,道尾的最差作品,没有之一。

  书很薄,一天之内就可以看完,短篇故事也很通顺很好读,但至于内容方面就不行了,虽然玩点恐怖和变态是道尾一向以来的风格,但若是擅长这方面的作家,那可是差了不止一截,不要说去比朱川、恒川,跟乙一也差了半載的距离,所以道尾君,还是玩回叙诡这个老本行吧!

  虽然道尾作品给人的感觉,总是有点投机取巧,但还是要恭喜他获得直木赏,当然也希望他后面的作品风格能够有所脱变,尝试更加多样的风格。

  :相对来说,我比较喜欢最后一个故事,有点创意,而且风格更道尾。

  《鬼的足音》读后感(二):道尾君,我来帮你平反了!

  最近连续看了两本道尾的短篇集,两本书虽然评分差不多,但是相比起来感觉还是《光媒之花》大家评价更高一些,因为《光媒之花》的书评很多,而且都是四星五星、而本书的书评只有两篇,还都是三星。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已经很少写书评的我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为道尾君平反下。

  说实话,相比起模仿味道浓郁的《光媒之花》,本书才算是正统的道尾风格:孩子、心魔、黑暗系。本书既然是短篇集,那么照例就分篇点评下吧。

  《铃虫》 三星

  我觉得这篇是本书中最差的一篇,没什么剧情,逆转又太简单,不明白道尾为什么要拿这本书当开篇。

  《野兽》 四星

  看完后不知道为何让我想起来电影《大追捕》。也是本书中最本格的一篇,算是社会派+暗号推理吧,结尾的逆转还很有《酷似我的人》的感觉。不过整体来说太中规中矩了。

  《宵狐》 五星

  这个短篇无论是剧情还是结构都太精彩了,一开始以为是和第一篇一样走心理流路线,到了中段感觉似乎是灵异小说,到结尾时又逆转回悬疑推理,真的是太强悍的构思了。看完后不禁让我产生一种想要抄袭的冲动!

  《盒中字》 三星半

  很有《恶意》的感觉,但是最后的连续逆转更加出色。不过总感觉里面人物的行动逻辑有些牵强,似乎是完全为了逆转而逆转的发展模式,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拉低了一颗星。

  《冬之鬼》 三星半

  应该算是标题作吧,不过和第一篇差不多,属于整本书中比较差的。主要是那种为爱无私奉献的梗太狗血了,即便在结构上玩些花样也于事无补。

  《恶意的脸》 五星(其实真想给六星)

  和《向日葵》的风格非常接近,儿童的心魔、奇幻的设定、黑暗系的故事。不过个人感觉剧情方面要比《向日葵》出彩不少。而到了结尾,也和《向日葵》一样,可以根据理解的不同,引申出现实与超现实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尾,让人回味无穷。

  本来打算比较详细的从内容和感悟方面点评下这本书,但是写的时候才发现要在不剧透的前提下写出那种书评实在太难了,所以才换成这种比较平淡的模式。总体来说,这本短篇集作者花的心思和投入的感情明显要比刻意煽情的仿作《光媒之花》出色很多,绝对是道尾必看的作品之一。而且通过这本书也让正在练习创作恐怖悬疑小说的我学到了真正的恐怖原来并不是什么刺激感官的描写和故弄玄虚的噱头,而是人身体里的心魔。

  《鬼的足音》读后感(三):《鬼的足音》——越来越短的世界

  平时上班吃饭都是和同事一起吃,周围很多老员工,自己也不好意思撇开他们单独吃饭,因为那样大约会被同事认为不合群。而上班时候吃饭也得节约时间,所以吃饭基本都是吃大锅菜。但这周五晚上不加班,同事大多回家吃饭,自己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吃饭,尝尝平时没吃过的美食。这一次我选的是煲仔饭,食堂人不多,做饭的小哥也很悠闲,像设计艺术品一样慢慢做煲仔饭。味道的确香,但刚出炉的煲仔饭很烫,必须慢慢吃,一顿饭吃下来,大概花了四十多分钟。若是平时,断然花不起这么长时间。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走路都恨不得跑步,而繁多的事务也让人们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少——不一定是绝对数量上的少,而是留给自己的时间碎片越来越小。比方说,你回到家后,有几件家务要完成,做完这几件事的时间大于做完每件事的时间之和,因为从做完一件事到开始做下一件事中间会不可避免地消耗掉一点时间。这就是我们失去的时间碎片。要做的事情越多,时间碎片就越多,而且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想找时间看书就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了。也许看完一个短篇只需要30分钟的时间,但你要在自己有一个小时的空余情况下,才会考虑去做这30分钟的事情。如果你只有30分钟的时间,恐怕只会用来考虑做10分钟的事情,前后的空余时间是必须要留下来的。

  是不是扯远了?前面絮絮叨叨说的这些话好像和这本《鬼的足音》没有多大关系。但在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实实在在地吃了一惊,因为200多页的篇幅竟然只有6万字,而且一共有6个短篇,每个短篇只有一万字左右。这样的话一个短篇大概10分钟就能看完,就是说,我在去食堂等饭排队的时候,下了班坐公交车或者地铁回去的时候,都可以把这些短篇抽出来看看——我知道这是短篇,我知道在时间碎片里可以把这个短篇读完,这就是我选择这本书来读的理由。

  这样的话,那些超长篇的小说反倒面临着尴尬的境地。阅读本身要花费大量时间,而在每个时间碎片读一点点的话,再下一个时间碎片把这本书拾起,可能又会忘记前面的情节,需要再花时间来回忆复习。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超长篇而又不如网络文学那样通俗易懂的作品会渐渐失去读者,不是不喜欢看这样的作品,而是没有时间去仔细研究。好像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而对文学的创作的形式手法也会产生影响。微博大行其道,我们的时间碎片,大概也就只能看看微博上面的小段子了。

  是的,《鬼的足音》就是道尾秀介写的小段子。和我们在网上常看的鬼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网上的段子更精炼,而道尾写的是短篇,怎么说也得多写几句话来撑撑场面,俗称灌水。当然,随着时代的前进,有的水渐渐也不灌了。以前的小说喜欢详细描绘景物和人物的衣着,但现在的流行对此项描写已经逐渐淡化,因为图像可以比小说更好地实现这项功能。若是作者多说了几句,可能读者还会嫌作者啰嗦呢。所以文字的疆域在缩减,而内容也在慢慢变化,最终会退守到自己的核心领土上。网络上的小段子或许就是如此,很多段子都在利用文字的模糊性而造成逆转,信息量不如图像的文字反而可以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在这个越来越短的世界,信息太多,时间太少。所以常常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抓住作品的关键,看清楚起承转合,了解亮点所在,好多构思就这样写成了段子而不是长篇小说,有好处有坏处吧,至少可以挤干一些水分,让坑爹的水作更少一些。真正适合长篇的构思,写成段子或者写成短篇小说,我相信绝对是写不下的。

  但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不会也觉得:道尾秀介实在太偷懒?短篇里面的关键人物全用S,连正经名字都舍不得取一个。这样的短篇就像只是在写小说的大纲一般,宛如半成品的剧本。但最后我把这个S的问题跟猫猫聊起的时候,她却高兴地说:这样才诡异嘛,一个多面的S!省得我记人名了~ 真开心~

  道尾在这里也利用了一次文字的模糊性。

  《鬼的足音》读后感(四):我们不同的脸孔(有关于鬼的足音某些细节剧透,未读慎入)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才能真正至始至终对待任何情况都保持一面性。

  我从没见过,应该说从没遇见过只靠一张“面孔”活着的人。

  举个例子:在同事朋友面前扮演敦厚老实的中年男人,在家里可能是心狠手辣的残暴丈夫。

  为何我们都喜欢塑造不一样的形象,在内心里筑成两个或多个世界,让不同的自己住进去呢?

  再忍耐些什么呢?想要瞒住别人,还是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为什么我们都不知不觉会有多面孔?哪个世界里的自己才是真实的?

  道尾秀介在《向日葵不开的夏天》里就很好的诠释了不同世界观里,人所看到的事物。主人公在不同的人面前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其实我一直觉得道夫他知道自己看到的到底是什么,但他还是在催眠自己,相信自己想像里世界。

  《鬼的足音》故事前面的总导读里写道:道尾秀介对于『人类如何看待自己外侧的世界』这个命题有强烈的兴趣。因此我对道尾秀介的小说总有一些期待,我想知道道尾秀介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的看法。

  通过《鬼的足音》来简单分析一下(个人看法,不同见解的人勿喷^_^)。

  第一个故事铃虫。一个可以算得上“深情”的故事了。

  主人公扮演着内向害羞的形象(不自信造成的)。他暗恋杏子。可杏子却和好友S交往后,主人公的内心十分复杂。

  他偷听隔壁S与杏子的生活。他通过偷听发现S与杏子以外的女人交往,有些愤怒。随后过了不久S把主人公叫出来,表示知道偷听的事情,S又像炫耀一般给予他“赏赐”,他的世界观开始有所动摇。后来他目睹了杏子杀害S的过程。爱着杏子的他做出了想要替她顶罪的准备。做好准备后,知道真相的只有主人公和铃虫。

  当警方真的发现S的尸体,主人公也如预期中的那样帮杏子顶罪。

  可实际上爱着杏子的他和初衷动摇的他一直在打仗。他通过铃虫来做内心战斗,把自己另一种想法,通过铃虫表达出来。

  他内心深处有很强烈的不甘心。文中他像儿子露骨的解释铃虫的交配,后面跟着一句,杏子看着他眼里露出了畏惧。杏子畏惧主人公,为何不是反感而是畏惧呢?我猜想主人公说的那段露骨的话,可能就是曾经杏子对S形容的那段话。

  为何会无意识说出那样的话呢?因为主人公内心完美的杏子,早就一点一点的变了形。可他并不愿意面对,觉得一切都一样,他还是很爱她。可是他觉得自己不该为杏子那种女人替罪的不甘心一次又一次出现。

  鬼找到了它的藏身地,自欺欺人的游戏无法继续下去,他想摆脱也无能为力……

  第二个故事野兽。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东野圭吾《怪笑小说》里“动物家庭”这个故事。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同样都遭受家人的排挤、嘲讽和冷暴力。

  动物家庭里的肇,他看不出来自己印在玻璃上的动物是什么。其实那就是个怪物,遭受无形石子攻击后,伤痕累累的内心,压抑伤痛和憎恨变出来的怪物。

  野兽里的主人公做了和肇一样无法挽回的事情。可主人公发现了S刻在椅脚上的字后,查阅资料了解了S的案子。他觉得可能这件事能带给自己救赎。他安慰自己肯定还是有救的,会有办法的。

  可最后他发现就算有办法对他也没用,已经无法挽回了。没办法筑成安慰自己的世界观,冰冷的留在现实中的主人公,连个安慰自己的假象也找不到。

  最后要说的是,这个故事前面有三点,已经预示主人公做了“可怕的事”。

  1、笑声是从电视机里发出的,主人公说这个家里已经没有笑声。就算家人对主人公不好,可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还是挺融洽的,祖母和父母对妹妹肯定还是很慈爱的。因此这是伏笔之一。

  2、主人公出门时,没有一个家人回头看他。其实就算不关心他去哪里,看到家庭成员出门,人还是会无意间回头看看的。

  3、主人公摔倒时头部猛烈的撞到了地面,椅子也坏掉了,可是客厅和厨房里的家人却没一个关心。听到那么大的声响肯定会看看的。而且主人公的祖母按理说很重视这把椅子。竟然没人关心不是很奇怪么?加上电视声量并不大,肯定盖不住这猛烈的撞击声。

  第三个故事宵狐和第四个故事盒中字,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属于无法面对自己的人。宵狐里的主人公通过离开故乡而逃避记忆中自己做过的可怕事情。盒中字里的主人公则是努力扮演形象良好的自己,可是他深知自己的可怕面孔,无法与他对视,连镜子也不敢照。

  也说不准他们两个哪个更幸福一点儿。是最后看似解脱的宵狐主人公幸福?还是看似相安无事继续生活的盒中字主人公幸福?

  其实说不定宵狐的主人公陷入罪恶痛苦的轮回中却不自知。而盒中字的主人公明知道自己已经陷入其中却无法改变。

  依然是自欺欺人的生活么?

  第五个故事冬之鬼,最后一句话是“我们的心并为失常”。根据这个重读,一月八日的日记便知道,不管我们为了幸福制造多少假象,努力的让假象看起来是真的,可都躲不开,现实这个鬼,事实是不会为了你一个人而改变的。不可能你周围全部的人都陪着你制造假象。

  我觉得S这个人是存在的。也往好处想,说不定他真的很爱女主人公。他愿意陪她去制造那个幸福的世界观。

  可是1月7日的日志里,写道她去参加“冻都压”要去烧掉“达摩”,然后有个老先生说:“假如纸花一只眼睛达摩会留在烟里喔。”

  达摩的面孔,可能就是女主人公无法面对的另一个自己。即使达摩里面装着S君的眼睛,即使S君留在她的身边。某种不安的现实依然存在。外人的提醒可能让本来已经安心的女主人公又一次动摇了。烟雾再次围绕着她的全身。

  不安比以往更加的多。鬼来的速度也会加快,本来已经觉得会幸福,已经确定会幸福。可是发现幸福还是会被抢走,这种不安会把她自己推向那个她不愿意认识到的真相。

  也许记不得一点儿S口中小时候的事情,是她的不安之一吧。

  有句老话是:你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 那么反过来呢?就算你把自己的眼睛蒙上了,别人也会看得见。

  压轴的故事恶意的脸,主人公不再是让自己相信自己的世界。而是让自己去相信别人的世界。

  我觉得这个相对来说更不容易,假如发现不是自己以为的真相,会更痛苦吧。

  主人公相信自己的朋友已经变好,可是发现也许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子。那种彻骨的冰冷感,可能让人抵御不了。

  他只能催眠自己反正看不到,不要去想了,反正已经搬家了,怎么都无所谓了吧。

  这么安慰自己也许能让他放心,从而就算继续相信朋友,他觉得也可行。

  只是啊,我们都预料不到未来。那种恶意可能会随时找上门的。

  就像我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里,男主人公全家为了逃离死亡的诅咒,半夜不回家留在24小时制的餐厅里,以为只要在人多的地方,有亮光的地方,很多人一切就会安全。结果却并不如意。

  无形的东西都可能摧毁一家人,而故事里的主人公面对的恶意还是来自一个有明确意识的人。

  其实已经安全了的吧,远远传来鬼的脚步声是幻听吧……

  (这个故事和盒中字逆转的地方,还是挺不错的。)

  最后说说我给《鬼的足音》五颗星的私心。其实我在《向日葵》之后所看的道尾秀介的作品,都并未觉得十分惊艳。《乌鸦的拇指》《独眼猴》其实还挺好。但是《影子》《鼠男》都给我一种故事内容太平淡的感觉……我觉得光注重写作技巧和故事结构的小说,就算最后结尾让人觉得眼前一亮,可是故事并不吸引人可读性还是很低的。因为我不是诡计迷,对“找真相”这件事并不那热衷,因此就算结尾很有亮点,故事内容却比较平淡,还是会让我有点失望。《月与蟹》又是一个伪黑暗系实治愈系的小说,和介绍上的可完全不同,我看完以后心情很郁闷,一点都没为治愈的结尾而心情豁然开朗。

  但是《鬼的足音》又一次让我相信,道尾秀介会写出吸引人的故事内容,并且破坏人本来世界观的小说。最重要的是有时候黑暗的作品,就应该黑暗到底才好看嘛~没必要非强加一个看上去就像骗人的光明结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鬼的足音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