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虚云老和尚的足迹》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2-05-14 11:27: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虚云老和尚的足迹》读后感锦集

  《虚云老和尚的足迹》是一本由惟升著作,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虚云老和尚的足迹》精选点评:

  ●可理解,不可思议。

  ●了解虚云大师生平最好的一本书!

  ●若生于乱世是福报不够,而末学虽生于和平年代,但福报与生于乱世却能得闻虚云法师开示说法亲授皈依者,却是相差何止万亿倍,但如今依然能受益于法师福荫,已是难得的机缘,顶礼膜拜感激涕零!

  ●第一手资料

  ●赞~

  ●一本了解虚云大师一生的,详实用心的好书!

  ●老和尚是老和尚,过分的神话就背离了出家的本意.

  ●读此书,欢喜赞叹,永远景仰老和尚!

  ●在云南大理鸡足山虚云寺做义工期间,有幸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教正法,惟升法师是一个不攀缘,不贪图名利的真正修行人,非常佩服。师父是佛源上人的传法弟子,也是虚云老和尚的徒孙。19岁出家,23岁的时候被广东云门寺佛源上人嘱咐重任到鸡足山重建虚云寺,天呐,23岁!想想同是这个年龄的时候我在想什么,我的脑子里只有玩!但师父却被委以这样的重任,并且一呆就是20多年。师父为人非常低调,不攀缘,不贪图名利,在这样喧嚣纷杂的世界,真的很少有人能做到这样了,五体投地,顶礼惟升师父!

  ●僧寮一座,不过遮护僧人百余~

  《虚云老和尚的足迹》读后感(一):鸡足山虚云寺就是当年书中提到的大觉寺

  鸡足山虚云寺欢迎诸上善人共修

  这里,是释迦牟尼佛亲传衣钵大弟子迦叶尊者守衣入定的圣山——云南省大理州鸡足山。

  这里,是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驻锡中兴的道场——鸡足山虚云寺。

  为成就大众亲近祖师道场修行,鸡足山虚云寺及虚云寺尼众院千佛阁,常年接受僧俗四众佛弟子(比丘、沙弥; 比丘尼、沙弥尼;以及来寺发心出家、做义工的善男子善女人 )申请来寺共修。

  要求:年龄50岁以下,身体健康;守规矩,听招呼,不懒散。

  出家众日常以禅诵修行为主。

  来寺发心出家、发心做义工的善男子善女人,则须厨房习劳发心培福与禅诵礼佛考察相结合。

  详请打客堂电话咨询:

  0872-7350199

  微信/电话:157 5282 9028

  成就道业,自利利他。

  法讯转发,功德无量。

  阿弥陀佛!

[强]感谢发心居士们的转发分享与护持,南无阿弥陀佛!

  《虚云老和尚的足迹》读后感(二):书中提到的大觉寺现已改名为虚云寺

  关注云南鸡足山虚云寺微信公众号:"虚云佛学讲习所"的方法:保存二维码图片,用微信“扫一扫”选相册中的二维码图片即可进入关注公众号界面,选中绿色的“关注”二字,即可品读里面的精彩文章,共沾法益。

  微信公众号“虚云佛学讲习所",为虚云寺方丈上惟下升大和尚潜心创办,字斟句酌,每发一篇文章,连标点符号都严格推敲,大和尚严谨写文章的态度值得四众参学,公众号中近期发布的《佛源上人与惟升和尚》系列文章连载,大和尚付出了很多时间与精力,殷切期望对受众能有所启发与激励,从而转化为动力精进修行,研读每一篇文章,若您内心有所触动,请写评论,我们将逐一审核通过,随喜大家阅读点赞评论转载之功德,南无阿弥陀佛!若不会公众号留言,请联系我,微信号15752829028。(我朋友圈也会第一时间转发公众号最新发布文章。

  《虚云老和尚的足迹》读后感(三):鸡足山虚云寺碑记,云门宗第十四世法脉传人惟升和尚著

  鸡足山虚云寺碑记

  鸡足山中,迦叶持衣待弥勒;

  心灯会上,宗门泰斗仰虚云。

  鸡足山者,佛教之圣山。高万仞,方圆百里。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宛若鸡足。自摩诃迦叶尊者持佛衣钵入定于斯,法水滋润此山数千年矣。明代鼎盛,山有三十六寺,七十二庵,聚僧千余,龙象辈出,慕名来者络绎。

  虚云寺,古称大觉寺,乃山中五大古刹名寺之一。寺居山腰怀窝之穴,枕紫云峰而杲日当空,四周崖壁林峦拱秀,鸟歌长松,石流清泉,真名胜之灵枢也。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山中耆宿水月禅师,得大理杨宗尧、姚安知府高凤诸贤之护,于此佳胜开基起建禅林。继有本安、遍周、洪希等诸老禅德续主法席而传华首真宗。禅风淳而法筵昌。朝廷嘉许,颁藏经,赐住持紫衣袈裟。门庭龙象众实难胜数,彻庸为德望滇黔一代宗师,《曹溪一滴》法水尚存;洪如高树律幢于水目,为丛林典范;读彻参学弘法于江浙,为佛门、诗坛宗仰。灵瑞亦向来有口皆碑,远近朝山者多到此寺礼佛。陶挺来寺读书数载而后榜中进士;李贽两度来寺从师参学;徐霞客、范承勋上山礼佛观光亦曾寓居寺中,留下墨宝佳篇。清光绪年间,宗门泰斗虚云老和尚上山重振迦叶道场,得本寺道成长老之助留锡,开办滇西宏誓佛学堂於斯,培养清净僧才以复兴滇中佛教。

  然,众生共业,寺毁于文革国难,惟余古梅一树静立荒草,昭示来人莫忘祖恩。

  佛日重辉。为彰祖德而传承虚云老和尚禅风禅骨,四众同议筹建虚云寺于古刹遗址。丁丑(1997)二月,遵家师佛源老和尚慈命,余由粤入滇,上山於荒址结棚主事。个中魔障,实难言述。然孤心耿耿於斯,惟愿不负本心,不负师嘱,不负众望矣。仰仗佛祖恩泽,广东陈明玲、李惠仪、章信义、魏茂鑫、苏明珠等诸大德居士护法,海众见闻随喜添砖,寒暑十余载,巍巍宝刹终于重镇于灵山之表。礼三门顶香而入,三殿重陈,皆顺山势而起。拾级而上,弥勒笑容可掬,客来消愁。雄殿金辉,本师去来不动现真身,万德庄严成。虚云楼,纪念馆开瞻法相,法乳同沾忆先师,四海共追思。瞻两序,钟鼓楼、僧寮、斋厨齐整。有名贤真迹辉耀殿堂,有镇寺《龙藏》法宝可参。寺既重光,僧当如何?愿我同仁及诸后来者,皆以摩诃迦叶、虚云祖师为楷模,和合共住,曦未启而洪钟叩,梵诵上闻于九天;暮鼓低回,禅观潜通于八极。修德讲学,承前启后。如是,则不负诸祖寄望,不废信施钱粮矣。赞曰:

  虚空无量福同沾,

  云涌诸天傍月参。

  禅钵衣珠重现日,

  寺迎迦叶与伽蓝。

  鸡足山虚云寺方丈惟升撰立

  西元二零零九年己丑中秋

  《虚云老和尚的足迹》读后感(四):虚云老和尚俗世的妻子来信

  一八五○年,十一岁,因老和尚兼祧继叔。家人为定二室。一田氏。一谭氏。二家皆湘籍宦于闽者。

  一八五六年,十七岁,其父将田谭二氏接回。举行婚礼。将予禁锢。与二氏同居而无染。予为二氏说佛法。亦能领悟。见从弟富国有超俗志。亦时与说法。闺中堂外。胥成净侣。

  一九一0年,老和尚七十一岁,时在云南传法,夏间,由鼓山转来湘中家信,是老和尚之妻谭氏所写,记述了老和尚出家后的一些情况,感人至深:摘自《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

  【附录】清节尼来书

  拜违 尊颜。时深系念。奈云山阻隔。音问难通。疏慢之愆。职是之故。遥维 德公大和尚。动定绥和。法体康健。曷胜远祝。忆君遁别家山。已五十余年。寤寐之间。刻难忘怀。未审道履何处。仙乡何所。未获卫侍左右。实深歉仄。今春正月。侧闻高隐闽海。优游自得。闻之不禁悲喜交集。然究未知的实下落。真令悬恋难测。因念上离父母养育之恩。下弃吾等结发之情。清夜思惟。其心安忍。况今兄薄弟寒。父母年迈。吾等命乖。未能兴宗继嗣。家中无倚靠之人。宗嗣无接续之丁。每忆念及。未尝不涔涔泪下也。儒以五常为道。昔湘仙尚度文公及妻。且我佛以亲怨平等。调达耶输。尽先度之。想吾等与君岂非缘乎。既不动乡关之念。还须思劬劳之恩。吾等无奈之何。今将家事。略述大概。自驾别后。慈父令人四探无著。恸念于怀。常感有病。告老回家。养病一年余。至甲子年(同治三年)十二月初四日巳时逝世。丧事办妥后。姨母(即庶母王氏)领我并田氏小姐。同入佛门。姨母法名妙净。田氏鹅英法名真洁。我名清节。家事概交叔婶料理。多作善举公益。余不烦叙。鹅英吐红。披缁四腊。撒手西归。乙亥年。伯父在温州病故。我大哥现牧西宁府。荣国(从弟)偕鹅英三弟赴东洋。华国继续君嗣。至富国从君去后。未见信音。古谓大善无后。君虽僧伽再世。然顿绝二祠香烟。虽是菩萨度尽众生。未免使愚迷谤无孝义。吾本于孝义有亏。常慕君之灵根深厚。志昂誓坚。若莲花之不染污泥。又何必远离乡井。顿忘根本。吾之所以痛苦呈书者。特为此也。去冬(宣统元年)己酉岁。十二月初八辰时。姨母王氏(即比丘尼妙净)告辞西归。在弥留时。跏趺说偈。(偈见留偈记碑中)偈毕。敛视寂逝。异香数日。端坐巍巍。俨然如生。嗟乎。世虽梦幻。木人也感涕矣。今寄数语。使知家中事务。信到之日。速请束装就道。万勿迟延。并将富国一同回家。不枉清节倾渴翘冀。竭尽愚忱。是吾所深幸也。况兹圣教凋凌。楚夏风俗。君岂不知。伏祈我师如迦叶尊者。放紫金光。同作法侣。满腔蓄泪。尽形一望也。鄙语千言难尽。意义在不言中。匪朝匪夕。盼祷无涯矣。肃此敬叩慈安。伏乞丙鉴不宣。

  君亦鸿雁别故乡 冲霄独自向南翔 

  可怜同巢哀哀侣 万里秋风续恨长

  望断天边月 泪泉泻满睛 

  我栖湘江上 竹痕已成斑

  君必成大道 慧业日当新 

  昔时火宅侣 原是法城亲

  观音山尼弟子清节顶礼百拜哽咽泣书︽时(宣统二年)庚戌二月十九日︾

  录自 虚云老和尚年谱之宣统二年庚戌七十一岁(一九一○年)

  《虚云老和尚的足迹》读后感(五):仰望虚空,随云而动

  此书是在旅游中看的,回来后即想写书评,结果快写完时,电脑死机,我想,或许这是有缘由的吧。关于此书,颇有可说之处,且听我慢慢道来。

  年去漓江、大丽游玩,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拜鸡足山,因为鸡足山是摩诃迦叶的道场,而我最敬仰的虚云大和尚曾住持于此,所以是要去朝拜一下的。

  从宾川回下关的车上开始看此书,到古城后,找之前住的青年旅舍住下,便再开始看此书。心中起一愿,此书不看完,绝不离开此旅舍。晚上看到1点,次日7点起床,醒来接着看,到11点时看完此书。其间多次落泪,我住的是四人间,对面是一老外,怕他看见,就独自泪流。之前看过《虚云老和尚说法》,对虚云有些了解,知道他曾为报母恩,发心从浙江的普陀山起香,三步一叩,其间几次濒死,历时两年零十天到达五台山。此等事,世间有几人可为?如何让人不敬之?而在此一书中,又了解到,他后来再次为报母恩,发心燃指以贡佛,于大病之时,毅然燃指。此等事,岂可以言语来形容之?而此书中亦提到,有一女人,发心皈依佛门,自割双乳以贡佛!唉,大德如此,俗人亦如此,感天动地,敢不让人落泪哉?

  本欲环洱海一游,一睹洱海之秀,然此书读罢,已觉收获满满,收拾行囊,下午即返回昆明,到昆明后,直奔西山,因为虚云曾重修西山华亭寺,在此住持12年。到时天已晚,在农家小院小住一晚,次日拜华亭寺。看着寺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遥想虚云当年如何以空空两手而起修此寺,不禁眼泪再次落下。寺中正中纳捐修建虚云纪念堂,我翻遍全身,所带现金已花完,留下三元做回城的公交车费,其余的全部做随喜功德。其实也不多,大概是二十三元吧。

  昨日是正月十五,一早出发,再上西山华亭寺。我已准备习修禅门,而身边无有上师,如净空法师所言,“当我们找不到真正善知识时,可以找古人,做古人的私淑弟子,用这样的方法成就的人很多。”那我就做虚云的私淑弟子吧,虚云老和尚就是我的上师。要修老师的纪念堂,我只捐了几十元钱,心中甚感不安。故此,此次去做随喜功德500元。当然,我并非是执着于此事,佛教讲三学,戒定慧,我已经从戒做起了,以佛学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来讲,持戒前面还有个布施,其后还有个忍辱,忍辱我不但说做到,但也可以说已经在做了,唯独布施我做得最差,我极少做布施的。所以决定,先持戒,同时修布施,持戒象个样子后,就专修布施。但一定是从现在就开始修布施。

  至此,心中的事基本上都已做完,这时可以好好地写此书评了。说是书评,实际上,是向老师表表决心,做一个自我的反思罢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虚云老和尚的足迹》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