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佛教强调“无我”,觉者是谁呢?
日期:2020-11-11 08:43:15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佛教强调“无我”,觉者是谁呢?

  佛教强调“无我”,觉者是谁呢?

  学人都知道,佛教讲“无我”,认为万事万物之中,没有一个恒常的“我”存在。如果说这个身体是“我”,那么,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从小到大,从老到死,哪一个是真正的“我”?如果说精神是“我”,我们的想法和思维也同样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变化,那么,哪种精神层面才是真正的“我”?

  因此,“我”并不存在于身体或者思想之中,这就是佛教之所以讲“无我”的原因之一。

  《佛说八大人觉经》(后汉沙门 安世高 译):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那么,既然“我”并不存在,谁来觉悟呢?也就是说,既然“无我”,那么,觉悟者是谁呢?

  无论是觉悟还是成佛,其最初都是众生,也就是说那个能够觉悟的人就是众生,《金刚经》和《坛经》都曾有过类似的说法,即众生转念成佛,但众生的本身也是虚幻的,也是不存在的,《圆觉经》中也说“以幻修幻”也可以修悟成佛,因为觉悟并不需要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而是需要不断拨开层层迷幻,证悟那个不生不灭、无处不在的本心,这个本心才是“真我”。

  因此,佛教所说的“无我”并不是说没有“真我”,而是“诸法无我”——一切法相幻影中没有我,或者说,我的照片不是真我,我的投影不是真我。不能理解为没有真我。无我是强调世间万象皆是虚幻无常。而“无我”这个概念也正是从“无常”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它强调的是无常中找不到一个恒常的“真我”,但不否定投影的存在。

  《金刚经》说得很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真我)。”

  在现实中,我们认为世界存在的前提,是因为存在一个“我”,但若是用心稍作分析的话,就会发现,无论是肉体意义上的还是精神意义上的“我”,其实一直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而这个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的“我”,我们并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标签来标注,因此,佛教才从“无常”的基础上引申出“无我”的概念,认为在万事万物中找不到一个恒常的“真我”。

  但这个“无我”并不是说不存在真我。修行者利用止观,观察自身的身与心,看到诸行无常的事实,得出有生皆苦的结论,利用“诸法无我”彻底让苦止息,以达到涅槃——不生不灭的真我。

  因此,“无常”、“无我”和“苦”,其实都是通过修行体验总结出来的体系,与其说是理论,不如说是对人生和世界的解读方式,是让人们彻底的解脱世间的一切苦难,不再受生老病死等束缚。

  所以,只有彻底摆脱生死轮回,才可以说是觉悟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佛教强调“无我”,觉者是谁呢?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