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屁孩总是觉得让人很难搞,多少人为之所烦恼,有时候会闹得无话可说。一个小鬼喜欢无理取闹那是天性,可是假若可以一直找事那得怪谁呢?当然你可以怪小孩不听话,怪他她不懂事,是的,当你没有办法时候那很多人都会愿意这样想的——小鬼不按照 “我 ”的要求做那有什么办法呢?事情“我”是做了,只不过不见成效,赖“我”啊?
管不上了,那是谁的错,某种意义来说好像也不是谁的错,不能怨谁。小孩完全不把你当回事,换个思维去理解——那就是年长者不作为!
不作为嘛!好比是一个人拥有一百万,放在家里藏着,放个十年还是一百万。放着那也不是一种错,可就算最简单的放在银行也有一笔最微不足道的收入,白白的放在家里地窖那何尝不是一种浪费呢?至于无作为算不算是一种错,这个可能就见仁见智了,反正我觉得不作为是一种错,而且这种错还会让自己越来越累!
孩子可以无理取闹,但作为长者不能完全被牵着鼻子走,不然你会越来越麻烦。孩子其实相当的聪明,这所以会跟你闹那多是因为他她猜到了你下一步的行动。小孩其实是懂得规矩的,那么你得给立规矩,有了规矩他就慢慢的学会遵守。想想,一旦碰上不顺心的事,小孩子会跟你闹,于是你便顺从了,那他她岂不就是因为猜到了你的这一点么?再想想,他她看动画片时候,看完一集,然后要经过一段广告才能播放下一集,其实他她并不喜欢看广告,尽管他她是想跳过广告,但他她也明白,只有播完广告才会播放下一集,所以只能耐心的等待。既然这样,那么是不是就有问题了?为什么他她不受你管还要和你吵闹?为什么他她愿意默默的等待广告?
明明就是一件事,那为什么会是两种态度呢?那是因为小孩聪明得很,他她是懂得规矩的。看动画片时候,孩子并不会因为播放广告就把电视给砸碎了,因为他她明白没有播完广告是看不到下一集的,焦急也是没有用的,这是一直以来的规矩。遇事了他她敢跟你闹心,因为他她知道一闹,你的心思就会向着他她,这是你长久以来你暗示的规矩——只是这规矩可能就是你自己也没有总结出来!
大多数人都是习惯于遵守规矩的,当然也有人会破坏规矩,但是破坏规矩的人往往是要受到处罚的,不然如果规矩可以随便破坏,那这规矩便没有了说服力。怎样处理问题,就已经确定 了你的规矩,只是可能事情中隐藏着的规矩没有被你总结出来,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关于苹果的故事,史上就有几个著名的苹果,一个是夏娃的诱惑,一个砸到了牛顿,这两个苹果相信大家是不会陌生的,不过我今天想说的是另外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苹果。有人可能是听过,当然就算没听过 也不足为奇,我也就记得大概,一个关于教育的苹果——
大概是这样的,曾经某国家(好像是美国的),好像是一个心理学家,想是了解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成功人士是怎么走上人生巅峰,入狱者又是怎样一步步踏上犯罪之路。调查完毕整理众多数据时,有一件事特别引起调查者的注意,其中有一个成功人士和入狱者的故事很相似,就是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
成功人士回忆:小时候母亲分苹果,母亲在大大小小的苹果中挑了一个最大在手上,看着我们三孩子说:“这个苹果是最大最好吃的,谁都想拥有,那么你们来比赛,谁赢了就归谁。”于是就把规矩定下来了,把院子里的草坪分成三份,谁先完成任务这苹果就是谁的。最终我赢得了比赛,吃到了这个最好的苹果。母亲让我明白了一个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那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入狱者回忆:小时候母亲分苹果,篮子放着红红绿绿的苹果,问了我们兄弟俩一句:“你们想要哪个 ?”我一眼就看中了那个最大最漂亮的,而弟弟 把我想说的话抢先说了。结果母亲瞪了弟弟一眼责备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那么自私,只想到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便改口说:“我要那个小的,把大的让给弟弟。”母亲很开心的亲了我一下,把最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就学会了说谎,以后慢慢的学会了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其实在我看来,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不合逻辑的,虽然说是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但到今天是不是应该被推翻呢?)
回过头来想,两个故事的开始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故事开始之后,母亲定下的规矩不一样,前者的规矩是想要拥有就得付出努力,而后者的规矩是要得到最好的可以说谎。这其实都是你的处事态度,给孩子传递的信息,孩子们一直是沿着你的规矩做事。在你反思你家小孩不听话,那是不是更应该反思一下你的规矩是什么?
尽管说小孩子是很喜欢无理取闹,但认真思考思考,其实小孩子好聪明的,只要你给他她定好规矩一切都会变得好简单。别把小孩子想得太复杂,他她只是一直在遵守着你所暗示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