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社会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0-04 19: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国社会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社会史》是一本由【法】谢和耐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6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社会史》精选点评:

  ●不错的书

  ●读过的最不坏的一本通史。终于让我理清了五胡十六国。决定收一本。

  ●略繁瑣 角度全面 和中國史書對比強烈

  ●2011-01-09 14:03:00 借书

  ●作为海外汉学家,这位老先生对中国的看法很少有西方人高高在上的心态挺难得的。整本书把中国历史捋了一遍,对每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王朝兴衰原因的描述也很有见地。最难得的是,翻译很给力,读起来很舒服

  ●这类海外的中国通史著作主要看点就是看分析框架和一些史论,这本书史料上没什么新鲜的,框架则几近于无,流水账一般,史论也无特色,而且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颇有些迂腐的“温情”。

  ●很教科书

  ●缓慢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心态角度剖析社会发展进程;法国汉学;

  ●我那本461页乱了跑到500多那里去了

  ●读了一章,不敢妄自评论。只是在我看来,学术性不是很强,颇有类似BBC纪录片的感觉。态度公正,但史料有些少。结论多,证据少。

  《中国社会史》读后感(一):很负责任的一本书

  这是我读的国史中最不坏的一本,作者做到了详细和认真。

  从这本书里认识到,中国历史上一直与国外有交流,只是程度的不同。尤其到明朝以后,基于种种原因虽然有禁令,但是与国外交流不决断。东西方文明互有交流互有借鉴。宋朝文明很发达,领先于当时的世界。正如作者引用李约瑟的研究所表明的,中国的科技曾经很发达,与西方不过是在不同的道路上发展而非是一直愚昧。

  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可以改改了。中国的历史不是皇帝的家谱轶事,而是反映在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的活动。

  《中国社会史》读后感(二):“安史之乱”后的民族主义思潮

  梁漱溟先生、葛兆光先生也没有说清楚为何宋朝理学兴起,复古成为主流思潮,还是谢和耐(法)在《中国社会史》里说明白了。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不得不借助回鹘军队维持统治,长安成为胡人的世界。

  知识分子阶层渐渐涌起一股“民族主义”思潮,并影响到统治者。

  唐武宗时,“民族主义”在朝野爆发,排佛,排斥“有色人种”(安禄山就是有色人种),禁止传播景教与袄教,没收寺院和僧侣财产。

  以韩愈为代表的士人阶层,开始文学上的复古,接着就开始追寻道德上的复古即信仰的重新“中国化”。

  中国学者们善于在历史的微观和经典的章句上下功夫,在历史的宏观走向研究上,与外国学者相比,仍然相对粗疏。

  《中国社会史》读后感(三):评论标题

  有点坑爹,看了一半没了,这就是手机下载的坏处吧。作者提出了不能简单的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归结为朝代更替新皇登基,似乎历史只在重复而没有进步,而事实是中国历史因为史料过多,缺乏系统的研究整理,对于每个时期的变化改革因此更多的依时间顺序以朝代更迭简单解释。因此全书作者更多的以社会变革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历史。相信这类提法作者不是唯一的一个。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作者对于社会史的划分中,把南北朝后期北魏后周期的社会与隋朝以及唐到中叶一段称为一脉相承。而自安禄山造反开始的唐朝后期,与此后的五代十国以及宋朝则代表中国社会史的另一区别阶段。结合曾经看过的《国史大纲》,对历史变迁有了更好的理解。例如唐代时对土地政策的改革,以及府兵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唐以前国家的税收实际上是人头税,因此国家必须给每个人分得定的土地,但自唐以后土地改革以地上税,国家摆脱了给个人分地的责任,而人有了更多的自由,不再束缚于土地,从而让商业发展有了更多机会和可能,也为宋朝的商业发达奠定基础。

  《中国社会史》读后感(四):: 谢和耐的“史德”

  买这本书已经一年多了,一般是在睡觉前读,所以断断续续的,终于告一段落。不敢说读完,因为这样的书读一遍是是不行的。我想它还会放在我的床头很久。

  有一种印象自从翻开第一页就感受到:他对中国人和中国历史保持了作为历史学家应有的尊重。

  从中国自己的漫长而辉煌的历史来说,他认为中国人民理应为自己的过去感到骄傲。这一点立刻让我想到国内普遍弥漫的历史虚无主义和莫名的历史自卑心理。造成这种情况的远因当然要追溯到五四前后的激进的反传统思想,近因则是在革命名义下进行的反传统行动。如果说五四的“反”是矫枉过正、是以猛药医顽疾、是不得不为的话,那么今天的中国人还妄自菲薄自己的过去就有些不可思议了。谢和耐先生告诫说,“一旦抹去独特的历史,中国当前情状如何,也会茫然无知”,“中国没有理由否定自己的历史”。他还指出,对正处于所谓先进文明的世界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的过去其实让他们获益良多。灿烂的中国文明今天依然滋养着西方文明,只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而已。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谢和耐先生写就了这样一部中国历史书。虽然熟悉中国史的人会觉得平淡,但不得不说作为一位海外汉学家,他有恢弘的视野,并藉此看待中国的过去及其影响,既不妄自崇拜,也不先设立场,而是秉持一种严肃的史学精神来书写、评价异国。

  这与他多次到过中国实地考察不无关系。观察一下他到中国的时间,也许更能看出对他的影响——1949、1957、1966、1980、1985年,这些年份在中国当代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无论如何,实地的经验、恢弘的视野、超拔的史识,造就了这部经典。正像《史学杂志》(Revue historique)称赞的那样,这部巨著是“东西方语言中的第一部通史,是一种坚实的、光辉灿烂的、完美的综合”。当然,这其中也绝不能忽略他的“史德”了——秉笔直书。

  不虚美、不隐恶。这是中国史学最优秀的传统。可惜的是,当代的历史家们都忘记了,或者不得不忘记。

  难道是真的要让一切历史都变成当代史?

  《中国社会史》读后感(五):后宋畅想记:岳飞赵构背后的历史构造

  历史在1127年拐过一个大弯。以下为浏览本书唐宋变革与元明清历史后的畅想碎片。

  一、岳飞

  岳飞年少有为,不知道他知不知道,在我生活的时代他是青青史册上闪烁的大红星。作为一代愤怒青年共同的偶像,他一旦登上新闻必然不凡,对下属暴躁如牛,对舅舅痛下杀手。如果这其中还另有是非、大红星脾气大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敢于问候皇帝立储的胆大妄为就难以原谅了。

  对南宋皇家而言,岳少问题很大,一方面接帝心切,一方面对高宗实在不够意思。赵构有个秦桧够头痛了,对拥兵的岳少显然更是心里总怕怕的。赵构海陆逃窜在杭州复国容易么,再加中间有个明受政变,到了能订和议时候牺牲了岳飞毫不奇怪。

  二、给力的皇帝

  高宗孝宗两位绝对属于政治全才、能量巨大的主席兼总理。没这俩人基本就没希望划江而治150年。

  与此对比的就是南明,人员,两京,各种条件都明显好于赵构。无奈崇祯不想做徽宗,无意流亡抵抗只管自我了结;南明数帝虽有郑成功隔海相助的bonus,硬是把一副好牌打烂。再看赵构,逃海政变样样来,好不容易边跑边看定了杭州作行在,艰苦运作30年最后还主动给了孝宗空间摸石头过河。这种情况还有人要求赵构还应该踏好步点攻向北方,这和打魂斗罗搿30条命有什么区别?

  赵构属于一条命通关,但是没打附加版。不过他还把手柄主动给孝宗练级,文明礼让精神才是社会嘉事。社会不是一个人玩的。

  三、强唐祸汉

  贯穿宋代的国家问题是北方边防。这个问题整个是外强中干的所谓强唐给留下的烂摊子。

  唐高丽人高仙芝够强到翻过帕米尔跟伊朗人打仗,然而社会层面缺乏实质性结构进展。对外战争除了一时痛快、领土广大到阿富汗也能自古以来算中国之外,社会性贡献了了。也许拿烟头烫脑袋的宗教更善于让人沉入六道轮回三十条命的冥想,既然生死相续那还搞什么改革开放不如赖着活容易多了。

  结果就是一次安史之乱顺利击垮帝国,黄汉人在胡气甚重的唐朝廷忽悠之下前所未有地被西藏人攻陷首都;收复首都还可怜地靠巴结维吾尔军队和允许首都被强暴三天的条件。

  中国社会重心由此被迫东南移。更重要的是华北就长期处在半无政府状态;直到石敬瑭卖国上位,终于开启了黄汉人的灾难之门。黄汉人建设了最锐意改革、充满希望的社会,同时也走向了靖康巨难、戛然而止的历史错谔。

  四、嬉皮士留给黄汉文明的后门

  唐代嬉皮士玩垮了帝国不说,给黄汉人留下的历史后门后患无穷。失去地理屏障、失去牧马区的大劣势似乎昭示了千年黄汉之灾。王学改革赶不上战乱变革,南宋虽历乱世成功续国,但将王学打入冷宫。直至1270年代黄汉人彻底走进了沦落的历史大门,蒙古强占、后金再陷、日本侵华、红汉之肆。

  如果李隆基时期有个王安石,主动进行社会层面体制改革该多好。可惜盛唐就是上流人士欢乐史,就算改革家基本还就是武则天无法无天搞得跟文革差不多。

  五、重心南移和黄汉机会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社会重心开始不断南移。西安后有洛阳,洛阳后又开封,开封后于南宋进入两浙。直到清末走向两广。

  其实1270年代若是主动从两广向南洋转移,也许流亡政府在爪哇各岛垂钓八十年也就有望复国。——之前赵构构造的南宋就活生生撑过百年并眼睁睁金国翻白眼。

  蒙古人打通大理后的黄汉历史虽然是属于世界灾难史,但机会也不是没有。除了前面说的海上朝廷主动去南洋钓鱼——江北丢了之后海上避难应该算朝廷常态,赵构逃过海上照样回来建国、就是姜太公也钓过鱼嘛——之外,要是陈宜中去泰国搞定流亡协议,那只要宋廷在泰国不热死也还是有希望;反过来蒙古人在1279年杀灭宋廷之后,在东北东南亚就不再有军事强势,可以算作南宋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蒙古帝国。

  再说比如南明孙可望要是大度点,李定国郑成功还有机会保下汉地火种。到了康乾盛世四库全书,汉人毁彻底。

  五、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眼高手低,顶层设计好、社会实效差。但就日后走势来看,这几乎是黄汉人的决定性机会。——这笔做成了就是突破一千年均线,奠定黄汉人历史井喷行情,也许引领大航海时代、发现美洲的就不是哥伦布了;这笔做坏了就彻底掉头向下,一千年也没翻身。就是下次翻身也是白种人的飞机大炮、电脑和道琼斯指数带着上证指数翻身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社会史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