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是一本由(法)莫泊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5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枕边书,也是莫泊桑小说集《羊脂球》中的一篇。也许不应该太过眺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一个女人的虚荣心和不谙世事毁了一个家庭、两个普通人的一生。结局只有几十个字,意外感陡然。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很讽刺,很巧妙。所谓枷锁都是自己给自己赋予的,法国人对不作死就不会死有很深刻的领悟啊。
●:-(
●惨
●翻译勉强
●所以说,不要被虚荣心迷了眼。
●莫伯桑好爱国啊
这本《项链》是妈妈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因为在妈妈年轻时,听广播电台里朗读出来,就深深的喜欢上了,直到现在一提起这本书,妈妈还是会跟我讲书中的内容和看后的感悟。玛蒂尔德为了一时的面子工程,自己放下尊严去借一条有钱人朋友所戴的高仿项链,以至于自己丢了项链后用了十年的时间去偿还债务…多么令人深思…若当初不为面子问题,或许生活的更为精彩。正是应了那句经典话“有钱人即使穿的是假货,在外人眼里就是真的!相反,若穷人穿的是真的,在外人看来都是都是假的!”哼!多么可悲!
记得这篇小说是语文课本上的,当时对这篇印象并不深,甚至已经忘记了内容。刚才又看了一遍《项链》,为其中的内容深深震撼,虽然已不处在不同一时代,但这篇小说放在现代仍然适用。
每一个美丽女孩都做着丑小鸭变身白天鹅的梦,无奈现实社会男人更加现实不愿意找个穷姑娘,于是乎美丽穷姑娘马蒂尔德嫁给了跟自己同一阶级的穷小子。
如今的高房价,物质生活的诱惑,就像小说中的项链。为了项链,降低了生活的标准。不要项链?不,那不可以。
小说中的结局,是男女主人公虽然失去了10年美好的青春,但他们觉得他们收获了可贵的品质,他们感到满足,不后悔。这也是现实中男女身为房奴却乐此不疲的原因?
《项链》读后感(三):我要这么教我的孩子
当时在中学课本里读到这篇文章,课本给出的标准答案是“小说尖锐的批判了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 ”。我隐隐约约记得,在让我们抄写标准答案时,那位有点文艺青年范的语文老师,眉宇间露出的纠结。 一个爱美的女孩子,犯了无心之过,却坚守契约,但是最后却被莫泊桑先生安排了如此荒诞的一个结局。如果将来我孩子问我,我就告诉他,作者可能是要告诉我们,要对命运保持敬畏,我们谁都逃不开命运的捉弄。教孩子保持一颗敬畏心,以及对他人悲剧命运的同情心,这才是塑造一个健康人格的教育。而不是什么讽刺资产阶级。
当然,这样的中心思想孩子可以领会,但是不能用于应试。这时就要告诉孩子,在中国,你要明白你经常要做很多没办法的事。大人们往往说一套,做一套。这就是现实,让他早点接受。不要像我青春期的时候,没人这么告诉我。当我发现现实和家长老师教的不一样时,苦闷了好久。
《项链》读后感(四):另外一种感受
花了五分钟就把项链看完了,除了文章中经典的剧情之外,我看见的另外一些东西。
第一个就是这篇短篇小说的男主人公,在故事中,女主人公虚荣到极致,并且嫌弃男主人公家境穷酸。但是男主并没有责怪她,还拿出积蓄帮她购买晚会的服装,还跟她一起还债,我觉这是一种男人的大度、包容、和爱。
第二个就是女主人公在处理丢掉项链这件事上。首先,她没有逃避问题,也没有欺骗借给她项链的那个朋友,而是选择直接面对,花了十年的时间,把自己变成一个粗糙的年老妇人,最终还清了债款。这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责任感。
最后还想说一点,就是我以上的观点是建立在这本小说“现实性”非常强的基础上的。但是我怀疑这本小说为了达到最后惊艳的收尾,故意略化了许多现实性的问题。
《项链》读后感(五):项链
小时候就很喜欢看名著,家里的莫泊桑小说集,刚开始老妈不让看,说不适合小孩子看,后来拿铅笔勾了几篇出来,其中就有这篇项链,算是第一次在书面上真正意义的接触到虚荣这个概念吧,马蒂尔德要去参加舞会,他丈夫忍下心放弃了自己想要做的东西,帮她做了漂亮的衣服;买不起贵重的首饰,那就去有钱的朋友家里借…… 舞会上她美丽漂亮,大出风头,很多有钱的人,达官贵人都在偷偷向别人打听她是谁,请人介绍…
舞会结束她丈夫怕她冷,拿来了外套给她披,她却嫌弃外套又土又旧,怕被人看见急匆匆跑下楼。
后来发现项链丢了,各种东拼西凑甚至借贷凑钱买了个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朋友。
十年期间,他丈夫拼命工作,她做苦工,黑夜里为人抄字,只能在偶尔时分回想一下当年舞会的热闹非凡,好不容易偿还了债务,可以一身轻松的到街上放松放松,遇到了当年借首饰的朋友,她依旧那么雍容美丽,却已认不出如今的自己,朋友道出项链真相,一切戛然而止……
这是我印象里莫泊桑小说一贯的风格,当你觉得故事发展到最高潮迭起的时候,一切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超强的想象空间,关于虚荣,虚荣本身和虚荣过后会带来的结果,莫泊桑在这部《项链》里真的是表达的淋漓尽致,每个人都曾是马蒂尔德,或多或少也有过虚荣浮华的行动或念头,只不过代价不尽相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