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退步集》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0-02 19: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退步集》读后感摘抄

  《退步集》是一本由陳丹青著作,臺灣立緒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NT350,页数:35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退步集》精选点评

  ●专业所限,读的磕磕绊绊

  ●瞳仁猫眼,渐渐辨出昏暗家家户户锅灶碗柜煤气自行车等等等等破旧庄严轮廓

  ●这个应该是繁体版的吧。有机会找来看看

  ●已经委托春香港代购

  ●虽然一些有点专业的东西我没读完,可里面那些写建筑文化和行政权力,教育制度的我很喜欢···虽然话语特别是访谈中有些太直接,可是却一针见血··对于现状···我相会是否极泰来的···

  ●归国油画喋喋不休深刻反思全书诚意亮点的真就是书名了。艰涩专业也能写得这么以小见大,以洋中的有趣

  ●粗粗的看过,多数不察不理解

  ●有內容,但不是很喜歡作者的風格

  ●對不起我膚淺過度,實在讀不下去了。

  ●比内地版好看

  《退步集》读后感(一):四星

  确不见进步。

  非纯粹文人,选文满是市井气,然文笔不用说

  选文3分,文字4.3分,书的装帧手感排版4.5分。综评下来,3.7分吧。

  实实尚可。

  看了也罢,不看不可。(为何此书于我是类于四大名著地位?)

  丹丹青,俗世文人,不超脱艺术家

  而身为国人责任感值得赞美

  ======

  比之李零

  李是看古物谈军事国家

  陈是谈画写建筑想存亡

  都是好样儿的。

  《退步集》读后感(二):不如退回中世紀

  無甚藝術鑑賞力的鄙人當年於深圳某書店瞥見到陳生大作,翻看幾頁,通篇城市文化藝術等高雅論題。再瞟瞟作者,乃一八十年代初便遠渡紐約習油畫今於清華作美術博導的上海臺胞。我驚得後退幾步,待停穩匆匆將書歸位。繼而默默離開音樂美術區,轉投通俗讀物部。

  不覺間已過去四五年,我依舊那般無甚藝術鑑賞力。近年不小心沾染所謂「民國範兒」,又再途遇陳生作品。適時有見臺灣書商將《退步集》以正體豎排重裝精印,合我胃口。捧讀書月來雖斷斷續續,卻津津有味。京滬雙城遺失之見更是我愛不釋手之卷。

  政經發展與文藝嚴重脫節的中共國,顯然遠不如戰亂積弱的民初。面對這個漸無中華味道的西化中國,痛心疾首之餘,已乘桴浮於海的我總想作點甚麼。不如就像陳生或魯迅先生般痛痛快快地批判這個不像話的「中國」吧!

  書於辛卯年七月廿二

  《退步集》读后感(三):有点水

  访谈部分之前的内容不错,算是对读者有个交代,但从访谈部分开始就逐渐水了,水得我失去了完全书的耐

  我觉得之所以前面的回忆部分好是因为那时候他还是属于中国的,具有国民性。但从访谈部分开始,以及后面的论坛会议发言稿开始,就明显的带上了18年来的纽约味儿了。好吧,我承认,他提出的一些问题确实也有社会责任感,但大部分观点还是很“民主”、很自我、很愤世的,不忘带着美国式的political correct来分析判断、矫枉过正。

  真的建议那些热衷出书或准备出书的人,千万别在书中加入以为访谈的内容,实在是降低整书的水平。访谈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没有经过大脑的泄愤,说话人当时很过瘾,但读者看了会很倒胃口,这样有损于出书人的形象。

  《退步集》读后感(四):《退步集》读书笔记

  “以退步为题,涉有作者对百年中国在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之说的嫌疑、追寻和反思。除了兼有禅师‘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之道,也隐含了作者退不已的反省,是对进一步的期许“。

  非常喜欢这一小段。进步是虚荣之说,有心地不干净之嫌疑。若能心地清静、刨除杂念认清现实,才能谦虚的在思想上退一步,藉此方能在行动上进一步。

  常识与记忆。

  清华五位国学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吴宓。

  要先恢复记忆与常识,再来谈所谓的“人文”。

  从绘画说起,当今国内绘画的现状是:需要去国外买民族艺术经典的复制品,假如不买,我们连这个复制品也没得玩。

  全世界十大美术馆:

  意大利梵蒂冈美术馆

  发过卢浮宫美术馆

  英国大英博物馆

  俄国冬宫美术馆

  西班牙普拉多美术馆

  墨西哥玛雅美术馆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

  埃及开罗美术馆

  德国柏林美术馆

  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美术馆

  多大的亚洲,没有一座!

  魂不附体,没有美术馆,谈何美术人文?究其是文化上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上的失忆症,必将引发更多的失忆,美术馆只是一整个文化问题的一小部分。

  易经三句话:大人虎变,小人革命,君子豹变。

  鲁迅是谁?

  城市建设与历史记忆

  心里景观、建筑景观与行政景观:大爱!

  《退步集》读后感(五):所谓的倒退,则是典型的“进步论”

  丹青先生的这本书,在半年前的图书馆里就有幸读到。

  近期看了局部中他讲Masaccio和Masolino的不同命运,就突然想到了他的这本退步集。

  美术史中的人物,史笔厉害,轻轻一勾。一个人永垂青史,另个人就没了。

  有学者说Masolino失去水准,是什么水准?

  当Masolino摆脱了Masaccio干涉型合作(Masaccio的写实自觉,Masolino的哥特式风格)

  他确实在享受中古美学的余韵,高古清纯仙气,则是甘愿“倒退”。

  Masolino之前创作的组画中,尤其是Brancacci Chapel表现了高度的整齐和清晰。

  但是为什么到了Castiglione olona就被称为失去水准?

  如果我们将其视为一种倒退,那么就有一种可能:

  他在创作Brancacci Chapel系列时,是受到了Masaccio的影响,他在Lombardia受到崇古风潮的影响,并因此回到了传统哥特式风格。

  文艺复兴每前进一步,就是天真消失的一步。

  学者所谓的倒退,则是典型的“进步论”。

  而这样的自悟,更像丹青先生自己,倾向返璞归真的人生哲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退步集》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