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管仲,造就了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管仲生平放过商人,打仗当过逃兵,辅佐过公子纠,最后才辅佐公子小白,最终辅佐(齐桓公)公子小白,成为一代名相。
管仲因为家道中落,贫穷困苦的生活让他和挚友鲍叔牙一起做起了当时社会身份最低等的商人,当时的社会身份是,士农工商艺伎。顾名思义是社会的等级官员,农民,工人,商贩,艺人(相当于现在明星),伎等于妓。这种等级制度对于古中国来说十分先进的等级制度。为什么这么说,古时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足以说明农业的重要性。其次是工人,为什么商和艺伎最后。有句古话叫做无奸不商。商人在古人看来都是奸猾狡诈的小人,而戏子误国。娼妓就不说了。现代中国恰恰是戏子家事天下知,将军孤坟无人问。这也是现在中国社会的可悲之处。
话说管仲和鲍叔牙做生意,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终以惨败告终,惨败之后,管仲去参军打仗。但管仲怕死。又担心妻儿老小,当了逃兵。后来又去辅佐公子纠,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齐国国主之位。管仲用弓箭射了公子小白一箭。后来在好友鲍叔牙的极力引荐之下,齐桓公冰释前嫌重用管仲,管仲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之所以又后面的成就,与好友鲍叔牙离不开的关系。也和前面经商当逃兵有离不开的关系,如果不是这些经历让他明白民众的疾苦,他也就不会有后面的富国强兵,大兴改革,也不会有后来的齐国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