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红色土司》经典观后感有感
日期:2022-03-28 03:32: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红色土司》经典观后感有感

  《红色土司》是一部由艺兮执导,游大庆 / 德姬 / 多布杰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色土司》精选点评:

  ●我看了很感动,这样的题材,本电影的画面、演员的表演、服装、道具很恰当,节奏把握、剧情选择的也好、值得普通大众进影院观赏的电影。

  ●感谢第一观影团提供的观影机会,观看了这部描述少数民族历史英雄的真实历史改编的红色主题电影,电影内容可歌可泣,恢弘壮阔,感人肺腑,革命征途不易,记住这些英雄,铭记历史!

  ●这部电影让人了解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让我们铭记那些为共和国牺牲的人

  ●和好看的剧情,不拖拉有意义

  ●宋无娇, (尔玛依娜饰),必杀技,化骨绵掌。与天生,铁柱,大鹏,王牧风等四人组成了一支专门对付鬼子的一支队伍。。但后因遭到天生,铁柱,大鹏,王牧风等四人的背叛后被日本人土肥原所救,便打消了嫁给天生的念头,发誓要天生,铁柱,大鹏,王牧风他们复仇,来世要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做土肥原的新娘子,土肥原却不介意,依旧要娶无娇,在以后,土肥原尽力对无娇好,这让无娇更内疚。到最后在杉木纯子的劝说下,前往日本与土肥原完婚(在电视剧最后一集中已经确定怀孕)

  ●作为第一个率众加入红军的少数民族领袖——羌族土司安登榜的革命故事,是个很好的题材!可惜剧本粗糙,人物脸谱化,导演的功力似乎也不太高明,让全剧流于平庸。其实莱昂内的《革命往事》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对象,希望下次导演能够将有意义的题材,拍得有趣。

  ●羌族影史的里程碑!

  ●给化妆师加鸡腿,其他不予置评

  ●这部战争片还原了真实,战争场面太精彩了

  ●了解历史,很好的一部描写咯历史革命的红色史记,向革命的路上牺牲的历史英雄致敬。

  《红色土司》观后感(一):电影《红色土司》成都首映,导演揭秘影片拍摄幕后

  首部羌族革命英雄题材电影《红色土司》11月16日在成都百丽宫影城(太古里店)举行首映,导演艺兮等主创亮相揭秘影片拍摄的幕后。该片将于11月18日正式在全国院线上映。105岁的红军老战士王定国亲笔为该片题写片名。

▲首映活动现场

  电影《红色土司》系四川省阿坝州本土羌族作家、羌文化学者叶星光在其编纂的《安登榜传》和倾注其数年心血创作的文学作品《尔玛魂》基础上改编而成,后又经过了著名编剧姜华反复修改,精心打磨。

  《红色土司》取材于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期间一段可歌可泣的珍贵史实,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松潘镇坪呷竹寺羌族土司安登榜平凡而又光辉的一生。地位显赫的安登榜历经曲折艰辛、离奇传奇,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率众参加革命的少数民族领袖人物”。

  导演艺兮表示,这部电影从创作、筹拍到首映,其间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波折,他一直想把本民族的这段英雄历史告诉给更多的人,也想借该片让今天的年轻人了解羌族历史和羌族文化。

  据悉,《红色土司》创造了值得自豪的数个第一:第一部反映羌族英雄人物的红色题材院线电影;第一部使用羌族母语配音的红色题材主弦律电影等。

  《红色土司》由四川纳一影业有限公司、纳一(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艺兮执导,游大庆、德姬、多布杰、赵亮、楚布花羯、尔玛依娜等主演。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摄影报道

  《红色土司》观后感(二):《红色土司》:遇见这片土地的赤诚

  《红色土司》观后感(三):电影《红色土司》在京举办首映礼 尔玛依娜再现羌族感人故事

  首部羌族革命英雄题材电影《红色土司》取材于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羌区时所发生的一段真实感人的故事,并由105岁的红军老战士王定国亲笔为该片题写片名。

  11月3日,羌族红色题材电影《红色土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首映礼,羌族青年尔玛依娜、游大庆、德姬、多布杰、赵亮、楚布花羯等亮相电影《红色土司》首映礼发布会。青年演员尔玛依娜在片中饰演美丽的羌族女孩兰巴泽。

  兰巴泽是一个敢爱敢恨,从小就爱慕安登榜,一直想嫁给安登榜,安登榜加入红军,兰巴泽不顾家里的反对,放弃了土司女儿的身份,义无反顾的参加了红军,开始了革命道路,最终牺牲在长征路上,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该片创造了多个值得自豪的第一,第一部反映羌族英雄人物的红色题材院线电影,第一部使用羌族母语配音的主旋律电影,第一次由本民族主创团队合作创作、编导、参演的本民族历史电影。

  身为羌族的尔玛依娜一直致力于将自己民族的文化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更希望借助这部影片让今天的年轻人了解羌族历史和羌族文化。

  电影《红色土司》定档于2019年11月18日全国公映。

  《红色土司》观后感(四):电影《红色土司》:羌族影史的里程碑

电影《红色土司》海报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一个地下咖啡馆放映了他们拍摄的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电影诞生日。在电影诞生的一百多年来,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电影市场不断发展,影片传播的渠道和题材类型越来越多样化,而中国电影则进入“百花齐放”时代,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视作品涌现,与此同时在商业大片的视效感官冲击下,衡量一部电影的成功,不完全是票房的成功才是它的终极价值,尤其对文艺片的评判。如今在80、90甚至00后为观影的主体人群下,少数民族电影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边缘载体,如何在商业电影的语境下生存发展,这是所有少数民族电影人应该思考的。

  秉着传承发扬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与信念,羌族导演艺兮选择植根本民族的生存土壤,用母语为依托展现本民族的根与魂。十年磨一剑,创作并拍摄出电影《红色土司》,作为党70周年的献礼片,艺兮导演在偶然得知本民族竟还有一位这样的传奇英雄人物时,初感很好奇,后在与安登榜后人的拜访交谈中,深入了解了安登榜的英雄事迹后,更坚定了要将这一人物拍摄成电影,让更多的年轻人能了解这段历史文化。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根据史实,电影《红色土司》的时代背景设置在国共内战,红军长征时期。影片采用双线性交叉叙事的表现手法,主线根据历史时间线叙述了安登榜从叠溪地震救灾,得罪国民党高官,老土司病逝到安登榜成为新一代土司,掌管六关十堡的初成长,到安登榜因不满国民党对羌民苛捐杂税反抗被通缉追杀,再到与共产党结缘被感召成为一名红军战士,最后在筹粮的路上壮烈牺牲的故事。副线则围绕亲情、爱情、兄弟情展开,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娜依作为安登榜的妻子,等了安登榜一生,从青丝等到白发,最后等到他战死的消息时安详离世;兰巴泽作为安登榜的青梅竹马,因仰慕之情偷偷加入红军,最后舍身成仁,小爱成大义;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几次战役血拼中,安登榜敬重的红军排长、政委的相继牺牲,在悲恸的同时不得不扛起大旗,继续为余下的红军战士北上筹粮。安登榜作为一个首领、丈夫、父亲、最后蜕变成一名战士,在影片中扮演了多重角色,鲜活的人物性格有菱有角,展示的淋漓尽致。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大环境下,安登榜作出这样的抉择是必然趋势,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电影《红色土司》可能从故事的悬疑性上略显苍白,作为主旋律的人物传记,观众可能从影片开始就能猜到人物结局,但从文化解读上,其拍摄手法还是可圈可点。以宏观视角来看整个电影画面,影片开始,几个航拍镜头展现了羌区大气磅礴的自然地理风貌,考究的摄影构图,配上恢弘的音乐作为背景铺陈,奠定了整部影片悲怆的基调。夜深人静时,安登榜站在山上朝着远方吹奏羌笛,镜头切换娜依站在羌寨屋顶上吹奏口弦,两人分隔两地遥相呼应,思念之情溢出荧幕。而在羌区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在数千年前,一位叫尔玛撒哈的羌族小伙喜欢上了羌族姑娘白珠,为了打动白珠的心,他用几个竹片做成一个简单的乐器送给白珠,白珠试奏后音色清雅,心里特别高兴,但尔玛撒哈的舅舅给他定了一门亲事,他虽不乐意却不敢说出来,白珠知道后很伤心,尔玛撒哈成亲那天,白珠伤心地爬到山上,一边演奏口弦,一边朝尔玛撒哈的家里眺望,最后跳下山崖以死殉情,这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由此流传下来。羌笛、口弦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导演艺兮用此道具符号,隐喻暗示了安登榜与娜依间的悲伤结局。影片最终表达的已经不仅是对英雄人物事迹的讴歌,还有传奇女性对美好爱情的坚守。导演的高明之处是在影片中并未刻意展现本民族的风俗特色作为观众的猎奇点,而是服务于剧情的发展,真实客观的再现还原历史。

  观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除了影像质感、纯度和文化深度外,还是要看它最终传达了什么。它与商业片的不同在于,它可能注重的是传达,这里一定存在导演和各主创想向外界传达的信息,而这个信息从某种意义上理解,也是解读民族文化的密码。尽管电影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既然是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就不得不注意到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位置问题。对于少数民族文化,我们是站在一个旁观者还是一个拯救者的立场?不把眼光局限于民族主义才好。这或许也是把少数民族地区电影真正当作电影艺术本身而非意识形态本该有的立场。电影《红色土司》作为首部羌族战争史诗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民族文化传播之路任重而道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红色土司》经典观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