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2-03-28 03:31: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经典读后感有感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是一本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著作,学习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1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精选点评:

  ●改变不了生活,就试着喝七杯酒醉生梦死。

  ●太简略了……

  ●这本书好看,我看了三遍。

  ●为这封面给五颗星

  ●此书的热门标签是 “新华书店指定独唱团配套售书 ”哈哈哈哈哈

  ●继六个为什么之后又一奇幻传奇大作!!!

  ●图不错。

  ●办公室人家扔掉捡来的,还行至少是彩图本....

  ●阅读越觉得没劲。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读后感(一):“讲政治”之一

  上班刚还闲得没事,随手拿来看看,机关里的学习材料。

  都是报纸上普通的事实和普通的论调,这里不过一起拿过来凑成一本书罢了。

  有同事还在考公,可是照我说,这本书并不合适。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读后感(二):國情必備

  去年的也看过。也许回避了一些问题,也许有些论述并不严密,也许有些观点不同意。但不得不说,确实抓到了一些真问题,确实表示了一种态度,确实讲了很多不是废话的东西。至少可以说:真要了解国情,必备。有机会再详论。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读后感(三):提出问题

  这类书的最大意义在于可以作为考研或考公务员的辅助资料来用,官方式的理论框架结构很标准、很模式化。书中提出的热点的确是当今中国最要命的七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我们最大的特点往往就是能够敏锐地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提出各类问题,并且进行全方位的、详尽的分析,进而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至于在何时、以怎样的方式去真正地、掷地有声地执行理论上的一系列方案,那就习惯性地成为另外一个问题了。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读后感(四):写着写着就跑题了

  想起初高中做政治主观题的时候,总有一种幻觉:我自己写的答案很好啊,很全面,就这样去做就行了,也不难嘛。 现在回想起来,真想一巴掌拍死当初的自己。这种笼统的话语,最多只是起到一种充当原则的作用,最困难的是,如何具体地实施。我又想起当初修constitution,高中一同学发朋友圈就说了句“凡事都有两面性”。我的天啊!!!这句话是万能模板啊!!!对一件事的看法,就扔出一个不痛不痒、毫无见解的万能模板就结束了,停留在这么肤浅的层面,不懂就别装逼别评论好嘛?真心讨厌这种明明不懂,非要***说上两句,显得自己很关心国家大事,显得自己很懂的样子。

  这种人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充当理中客,抛开某一具体事件,直接上升到理论层面,有时直接就扔一个类似于“凡事皆有两面性”的模板,最多也就分析一下这一个事件的正反两种效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们不去结合具体某一事件,分析理论层面上的消极和积极效果在这一件事情到底是消极更多的亦或是积极更多,具体的消极效果和积极效果又有哪些。他们不会去分析,因为他们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就只能停留在很抽象的层面,不敢继续分析下去,他们也或多或少的潜意识里知道自己没有继续深入分析的能力。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因为长期沉浸于这种大空假的政治话语,所以潜移默化地使得他们养成了一种对于自己并不了解的领域、事件的看法总停留在一个很浅的层次,如果只是这样那还好,问题是他们觉得自己很有见解,很棒棒要鼓掌,而且好为人师,很喜欢发表一些自以为很好的观点,同时把这种观点、价值观(潜意识地)灌输给他人。这种人,做老师,很容易误人子弟。

  我现实中遇到的这些人,也还是不少,他们很喜欢对政治、社会事件发表看法,或者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些无聊至极的人生大道理(这类是老师),其实他们这样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种自我满足而已。他们最多只算得上是所谓的生活的有心人,喜欢对一些事件进行思考,一般来说,这是好的。至少他们在思想上至少比那些“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要好点。问题是,他们也没怎么去稍微深入点、系统地看一些相关的书籍、文章,总是“水平不足,想法很多,(想法)都是垃圾,好为人师”,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人,也许,还不如“两耳不闻窗外事”好。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读后感(五):论述较全面,有些问题不够深刻,突破不多

  很久没写读书笔记了。很长时间来,一直在劝自己好好看书。倒不是没看,只不过看得少,时间也零碎,有几本书只看了一半没看下去。这段时间在党校学习,得空抽出时间看了两本书。这本《七个“怎么看”》倒不一定多好,却比我想象中的好了一点点,也比较对我的胃口,所以认真看了。

  一、携手同行,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2、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自然原因;历史原因,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历来是经济重心;政策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的“非均衡战略”;体制原因,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马太效应。

  3、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不平衡:

  从经济角度看,会使国民经济难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农村消费不足,影响社会总需求;地区差距助长地方保护主义;生产要素的流出会消弱落后地区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从社会层面看,容易使整个社会产生心理鸿沟,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4、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

  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为战略着眼点;以城乡改革联动为关键切入点。

  5、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二、“招工难”引发的思考——怎么看就业难

  1、“招工难”是如何形成的

  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用工需求明显增加;中西部经济提速,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创业;爱南沿海地区不少企业长期工资待遇较差;特定时期用工信息不对称;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不适应。

  总体来说,招工难是局部性、暂时性的,就业人口总体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有改变。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并存,凸显了深层次的就业结构矛盾。

  2、为什么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3、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

  稳定企业就业;强化就业服务;加强技能培训;优化创业环境;强加权益保护。

  4、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各级政府要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高校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现由人才供给导向型向就业需求导向型的转变;用人单位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大学毕业生自身应提高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社会各方面都应帮助大学生。

  5、怎样帮扶困难人员就业

  4050大龄失业人员、残疾人、低保对象、零就业家庭人员等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强化就业援助和服务

  三、小处方的大影响——怎么看看病难

  1、看病难难在哪里

  到大医院看病难(“三长两短”);挂专家号更难;医药费用负担重;农村、老少边穷地区看病更难。

  2、看病难的原因何在

  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基层医疗条件差,群众纷纷涌向大城市;公立医院趋利化;药品价格虚高。

  3、怎样让群众看病更快捷

  通过让居民少生病来缓解看病难。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4、怎样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通过医疗保障建设减负;通过基本药物制度减负;通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减负;通过强化规范监管减负。

  5、深化医改

  医改方案的主要思想是合理划分“基本”和“非基本”。政府主要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药物制度这“三基”,做到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4、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扶持社会力量办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5、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

  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落实资金保障;动员社会力量。

  五、从“蜗居”走向“安居”——怎么看房价过高

  1、房价过高症结何在

  投资推动,广大群众投资需求增加,渠道有限;资金推动,市场流动性充足;地价推动;制度原因,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房地产税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健全;城镇化快速发展;其它矛盾的集中反映,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地生财”的财政体制。

  2、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房价过高问题

  3、如何切实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贯彻执行遏制“新国十条”;明问责;抑投机,抑制投机性住房需求;增供给,增加住房有效供给;促保障,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监管。

  4、怎样保障广大群众“住有所居”

  低端有保障,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中端有支持,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高端有市场;普通群众也需要转变住房观念。

  六、分好“蛋糕”促和谐——怎么看分配不公

  1、当前我国存在哪些分配不公现象

  2、现阶段分配不公问题原因何在

  3、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不公制约社会主义优势性的发挥;分配不公阻碍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分配不公抑制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分配不公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5、如何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深化垄断企业改革;加大税收的调节作用;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

  6、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七、风好正扬帆——怎么看腐败现象

  1、我国处在大转型时期,腐败现象的多发易发有一定普遍性

  利益诱惑;体制漏洞,凡是双轨制并存的地方,腐败现象就相对严重;监督不力;道德因素。

  2、如何织一张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天网”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3、如何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前提是公开透明。

  核心是推进动力运行公开;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关键是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4、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建立责任制;增强制度意识;加强督促检查;加大查处力度。

  ——————————————————

  简评一下:

  整本书很全面,对七个方面问题的来龙去脉可以说面面俱到。很意外地发现,有些是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这本书对我就足够有意义了。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很多问题目前在理论界和政界都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在探索之中,本书也自然不可能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可以理解。

  看完整本书,我的头脑中浮现了这样几个关键词:

  4、制度为本。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我们往往只有在做了之后,才有足够的信息来判断这样做是否对、以及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大转型时代,制度缺失实为必然。这在市场经济和社会、政治等各方面形成的“乱象”正在破坏改革建设的成果。比如,垄断行业高收入,腐败,市场混乱,诚信缺失,司法公正,等等。我想说的时,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决不是“以德治国”,而要靠制度为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