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回忆那年宣传处的工作
日期:2022-04-11 03:04:59 作者:墨卿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回忆那年宣传处的工作

 

  1986年年底,我在支队宣传股长的位置上已经期满两年。这时候,总队宣传处有一个正营职教育干事要到支队去当政治处主任,总队正在物色接替他的人选。我当然是愿意去总队的,因为总队机关毕竟是更大的工作平台,对今后个人的发展更为有利。但我能不能去得成,不是我愿意不愿意的问题,也不是支队领导能决定的事情,它要取决于政治部宣传处的选择,或者说,要由总队政治部首长拍板决定。

  当时这个位置的竞争很激烈。首先是各支队的宣传股长,他们都盯着这个位置,并且各有各的优势。还有一些写作能力比较强,到了任职年限而没有位置可去的干部,也盯着这个位置。在这场竞争中,我的优势是材料文字,特别是我任职宣传股长后,一些材料相继被总队和总部转发,在宣传口有一定影响的。而我的劣势是,年龄稍微偏大一些。当时我已经38岁了,距离当时提升副团不能超过40岁的规定只有两年时间。而总队机关从支队拿上来一个干部,总要考虑他今后的使用问题,所以,我能不能去总队宣传处,年龄问题成为一个关键。

  我私下里也通过一些渠道进行了解,当时总队宣传处也是倾向于用我,但又在年龄问题上犹豫不定。于是,我只能听天由命的等待。等待他们决策的水落石出。当时,我的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是一支队的宣传股长,他的优势是年轻。最后越来越明显,宣传处的教育干事要在我们两个人中产生。

  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我。于是,我告别了支队宣传股的战友,到总队宣传处接替原来教育干事的工作。我去报到的时候,他还没有走,还在等着我移交。其实,这个人也是我的老乡,我们同年度入伍,相互非常熟悉。在移交过程中,我最关心的不是工作程序和有关制度,而是怎样才能当好教育干事。因为我刚刚去,心里完全没有底。其实,他也没有什么做好工作的秘诀,正如后来我离开那个岗位同样也说不出来那个岗位有什么做好的秘诀一样。无非就是领导布置给什么任务,自己尽心尽责的完成就好就是了。

  我走进了总队政治部机关,在一些老领导当中也引起了一些反响。有一位老首长就当着我的面说:啊,想不到你从基层又杀回来了,不容易啊。是的。我能重新回到总队机关,不是一般的不容易,是相当的不容易。如果当初能一脚踏进政治机关的门槛,那里会有如此曲折的故事,那里会有那么多的事情发生。但是,我想,如果真的是那样,我的经历也许不会那么起起伏伏,但也不会那么丰富多彩。我惋惜当初失去的机会,但我不后悔当初自己的选择。使我最为自豪的是:我终于从基层杀回来了,又回到了原来的总队机关,而且回到了从我一入伍就十分心仪和向往的政治部机关这个地方!

  我到了总队政治部宣传处工作后,正赶上总队分配家属住房。我虽然来到总队机关工作的时间最晚,但总算榜上有名。家属院紧靠天津北站体育场,位置不错。我分到了54平米的一套营职房,在五楼的最高层。这是我在部队分的第一套房子。在分到房子后,我把在二支队临时家属房居住时购买的一些使用的东西搬到新房这里,还添置了几件家具。后来总队还给每户有偿配发了一套沙发。一支队宣传股长还给我弄了一张电冰箱票,买了一个天津产的可耐牌冰箱。由此,入伍后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就这样诞生了。

  所以说这个家的位置不错,一个是他紧靠北站体育场。从居所往下看,体育场的所有活动一目了然。特别是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炮火,就如同在眼前一般,可视度极佳。还有一个就是它紧挨着二七公园,也即北宁公园。从楼下到公园门口也就是二三百米的样子。二七公园虽然在天津市不算最好的公园,也是最好的公园之一。它不仅有历史纪念意义,而且面积也比较大,可供玩赏的风景很多,每到春秋之际,园内熙熙攘攘,游人如织。能紧邻这样一个去处,在休息时随心所欲的观赏游玩,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享受。

  我们在这里居住,爱人在河北区电器厂上班,距离和原来差不多。而唯有对小儿子的上学影响比较大。他在育婴里小学上学,距离二支队的位置不是很远,而现在我们的家搬到北站家属院,距离就增加了两倍以上。我们也曾想为他就近找个学校上学,但找来找去,不甚理想。再说育婴里是一个很知名的学校,我们也不想轻易放弃。就这样,小儿子还是在育婴里上学,只能靠早去晚回解决距离远的问题。这不仅苦了孩子,也苦了爱人。因为那时候孩子小,不敢让他自己上下学,只能爱人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接送他下学上学。

  1988年上半年,河南总队洛阳支队政治教育搞的不错,总部在那里召开了现场会。后来,政治部的领导决定我去洛阳一次,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和经验。我是在现场会之后去的。洛阳支队宣传股的同志十分热情的接待了我。他们在向我传授政治教育经验的同时,还利用一些时间,带我到洛阳的白马寺、龙门石窟等处转了转。尤其是龙门石窟中那一组组雕塑,或庄严肃穆或神采飞扬,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令我至今不忘。

  在总队当干事期间,我大儿子当兵复员后的出路也得到了解决。当时天津还是李瑞环主政,天津火车站枢纽工程进行了大规模改造。这个工程完成之后,要增加一大批铁路警察。并且决定从总队当年的复员士兵中选拨。关于儿子转业后的去向问题,我曾经征求过他的意见,他说想去公安。我觉得这是一个绝好机会。当时我被临时抽调,正在总队纪律作风整顿办公室工作。办公室主任是总队的张副参谋长,他正好负责铁路警察人员的预选工作,信息比较灵通。我和副参谋长说了自己的意思。副参谋长说,正好下午铁路来人看档案,你快把你儿子的档案拿过来吧。于是我急忙从处里要了一辆车,直接去儿子所在中队拿回档案。后来,铁路方面又进行了面试和考核,我的儿子都顺利过关。当年复员后,他便直接到铁路天津东站工作。

  天津总队政治部宣传处,干部战士共有二十多个人,在政治部是业务最多和人数最多的一个处。有一个处长,两个副处长,两个副处长分管宣传报道和两用人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影视报道组,一个电影队。后来,两用人才不搞了,但宣传处依然是政治部里任务最庞杂的一个处。处长和副处长的为人都很好,文笔也不错。下面的干事每人分管一摊,业务都很熟悉。处里的风气也很好。我到宣传处的第一年,便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第二年的八月份,我便离开了宣传处,去了另一个单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回忆那年宣传处的工作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