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比武的背后……
日期:2018-04-17 07:15:07 作者:王老五 阅读:

比武的背后……

  形式上的比武结束了,上午就会用一个更形式的闭幕式来画一个句号

  但比武的影响远远还没有结束,由此而带来的对士气的激扬、对训练的带动将还会持续不短的一段时间,这是好事儿。昨天跟几个裁判在一起聊天,他们也在感慨:没想到在改制的关口,参赛队员还有如此的拼劲儿,深受感动

  这种拼劲儿不是来自某一个人,某一个支队,而是来自全体的参赛队员,魏巍曾说“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他真伟大,六十多年了,这句话依然是真理

  从比武的成绩来看,肯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这是历年来的常事,就像我们的欲望一样:没有最好只要更好。没拿奖杯的想拿一个,拿到奖杯的想拿更好的名次,得到第一的虽然内心喜悦但还要表面谦虚,更难。

  但实际上,在我看来,比武的现场是真真正正的形式,比武真正的意义在于促进了训练、凝聚了人心,在于比武之前、在于比武之后。曾经看过一句话团队和团伙的区别是什么?团伙是为了各自的私人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松散组织,团队是有着共同的目标使命、靠严明的纪律凝结在一起的力量合成。这次比武无疑是在改革关键节点上让我们成为一团队,集全支队之力量来展现我们永不褪色的消防兵本色

  每个支队25个尖兵参赛,像我们这种中等的支队,灭火队员的力量也有六百人,大的支队就不用说了,能被选中的人,本身就是成功,就是英雄中的英雄。在集训队组建的时候,我还跟他们说:越是在改革的关口越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是停下来观望、诽议,还是站出来前行、担当?我们这些人的表现其实就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我们要用我们拼搏的精神奉献作为稳定军心、凝聚力量!

  他们做到了!

  比武很精彩,很多的成绩是我们没有想象到的,永争第一的劲头不输以往任何一届大比武,但我知道比武背后的故事才更精彩。我文章的背后有两条留言让我关注,其中一条说“先生说,也许这是他穿军装的最后一次比武,一定会竭尽全力”。还有一条说“对象就是在这次大比武中,期待他有好成绩,即使感情再怎么不开心,我也为他送出祝福”。

  这两条留言肯定是比武队员的妻子所留,我不知道她们是谁,也不知道她们的丈夫是谁,但肯定在这些参赛的395名队员之内。我很想将他们找出来聊一聊他们的故事,聊一聊比武之外那些平凡感人抉择,聊一聊体能训练之外的他们的感情生活。所以,我在比武的群里发了一条信息,期待能有人跟我讲一些比武之外的故事,没有人回应。但却意外地得知:这次比武的组织者之一,战训处魏处长因为半月板损伤和胫骨、髌骨损伤早就该住院治疗了,但为了筹备这次比武,而将手术日期一推再推,推到不能再推的闭幕之后的那一天。

  魏处长我非常熟,熟的不能再熟了,他也可以说是我带过的兵,军校毕业就跟着我干,有一股训练上的狠劲,很多的干部狠是对别人狠、对自己松,但他却是对自己狠,进而带动和感染别人。临清第二中队的第一任队长(排职的时候代理),队员全部是政府专职消防员,刚成立的时候无场地、无器材,但他每天带着队员跑五六公里到一队训练,训练结束再跑回来,一天两趟光路上就是二十多公里。所以,他带出了一支优秀队伍,时至今日,这个中队依然是全市最优秀的队伍,各种比赛管理中从来没掉下来过前两名,这里面有一种精神被他烙进去了。

  他成就了这个中队,这个中队也成就了他,提副连的时候就将他调到另一个“正规中队”主持工作,依然是走到哪里那里亮。我最欣赏和服气的就是这种人,他们的身上有一种劲儿,不达目的不罢休、不争第一就是输!

  其实,我还喜欢一种人,就是宁折不弯的那种人。昨天跟三个裁判一起聊天,他们跟我们几个参谋长道谦,说这次执裁一把尺子量到底,没有给任何人面子,请各位参谋长谅解,公正裁判反而搞得像做错了事一样。其实,大可不必,我想所有的参赛队员恐怕都希望能得到一个公正的裁决,哪怕自己被处罚也无怨无悔,最怕的就是背后有事儿,搞潜规则

  我不是一个求人的人,也不善于搞背后的小动作,对那些人、那些事纵然是看到了也不齿所为,但我内心极度的尊重这样的裁判,不为利益所动,不为感情所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向所有这样的裁判和这样的人致敬!

  比武不但比的是成绩,还有正气!裁判用秒表给队员打分,队员在心里给裁判的良心打分,前一个比分是一时,后一个比分是一世,孰轻孰重?一个小品里说“人倒了可以扶,心倒了咋扶?”比武也是这样,业务差可以练,心不正咋练?

  今天就要回家了,队员们为了比武集训一个月没有休息了,但愿他们能回家陪一陪家人,谈一谈感悟。能在穿军装最后的日子里参加全省的比武,既是荣幸亦有伤感。不管是否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你们都是王者,“尖兵”的称号本身就是对你们最大的认可

  祝愿改革会越来越好,祝愿尖兵们的天地越来越广!

  为我们的尖兵喝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比武的背后……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