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我们教育战线上的精英(多数是班主任)虽不是圣人,但具备圣人的品行,或属于行途中上的朝圣者,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无悔的追求,让其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没有一个教师是为钱而从事小学教育,如果为钱而进入小学的话,那他算是最愚蠢的错失良机进错门的伪教师了。再者说校园本身就是一个远离铜锈气的净土,真正的教育是无利益熏心的教育,真正的教师都是摈弃金钱的诱惑而活在精神追求中的人之君子。当然,摈弃金钱并非不要生活,国家所给予的薪水,我们还是要取的,那是我们的劳动所得,更是今后生存的滋补品,也是激励教师继续奉献的基本性投资。但一名优秀的教师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之后,定要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和享受自己的价值,而班级管理就筑起了实现这一愿望的宽阔平台,你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展现才能,并注入灵感,然后成就自己美好的教育梦想,从而登入自己的另一个人生的精神境界,所以说,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和任务的教师都是有追求的教师,他们会抛弃一切亵渎教师神圣的理由,因为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和教育信念而活着。
有一种天职叫服从。部分教师受命于危难之时,以顾全大局之态欣然受命,这类班主任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全国各地多数小学特别是农村偏远小学缺编严重,是否是正式(在编)教师已不重要,不管是新教师还是、借调的、聘任的,只要能解决一时困难,保障班主任队伍能够健全就实属不易了。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有大量的工作可做。一要动员全体教师积极投身班主任行列;二是找准重点培养对象促膝座谈;三是抓好新班主任培训或专业化成长;四要提升管理水平上档次抓出成绩。这部分教师不愿或者不是很具备担任班主任的条件和要求,之所以如此,在于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心。
有一种本能叫生活。君子不爱财,但君子要吃饭;即使君子爱财,也会取之有道。我们可以低级去想,一个教师之所以担任班主任权且就是为了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再想的丑陋些功利些,可以说就是为了那几个班主任费,难道不可吗?付出就应有回报,多劳就应多得,任何一种社会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提倡的。劳者无酬,劳者少酬,作为奉献者个体可以这样想,但集体可万万不能有这样的念头,有之只能打消主动工作的积极性和承担任务决心与信心。况且,奖劳是为了惩惰,适当的优惠条件和报酬,能满足和促进劳者的事业心成就感,进而增强起继续担当重任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