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说是偷偷买呢?
因为之前两年,她的表姐都没有提起自己的学区房。
好友问起哪个地段、哪个小学,她表姐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学区房那么好吗?孩子学习还不是靠自己的。”
“我是绝对绝对不会去买学区房的。”表姐斩钉截铁地说,并细细说学区房有多坑人,好的小学有多灭绝人性。
好友一听,还真在理。本来去年打算贷款买学区房的,听着表姐说的,就搁置了。
然而,今年,表姐的小孩到了幼升小的年纪。好友又一次去问,听说你们附近的小学快报名了?资料准备好了吗?
表姐脱口而出:我们学区没有在这里,是在**小学(市区数一数二的地段)。
“她明明买了学区房,拼命告诉我别买学区房。无论我是不是买学区房,都不会影响到她的孩子,到底是什么道理呢?”
“这件事本身就不应该问别人。她没有告诉你实话是她不对,但你问她,也未必正确。”
好友默默了很久。猜不到的人心。
这届父母竞争压力已经大成这样了嘛?需要互相掩埋,让孩子不输在自己的起跑线?
02
表姐撒谎是错。
但站在她的角度:她觉得无伤大雅,或是不想告知别人,也没有绝对的错。抑或是,她认为表妹不值得让她说真话。
先天亲人,是上天指派的,她没有资格选择,但她有资格选择是不是对你说真话。
但人生又有多少件事值得与人分享,当你的决定需要别人帮你指点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输了。
我们何必去模仿,又何必去问别人?
一个学校的高考状元,她的父母告诉记者:我们从来没有参加过外面的辅导班,晚上也很早睡,从来不熬夜。
后来就被扒出,在当地有名的一家辅导机构上过补习班,而且上了好几年。
一部分人会故意弱化后天的努力。告诉别人不上辅导班,无非是告诉她们,自己孩子的天资聪颖,又岂是你们等闲之辈可以匹及的。
她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也是通过拼命努力,才有今天的一切。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件事依旧没有对错。
03
我们家长太喜欢的,就是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别人。忘记了孩子、忘记了自己,只看到别人,只见到别人的孩子。
说一个我自己的经历。
很多妈妈知道,Grace 有很多兴趣班,但一直到现在,我才确定适合孩子的兴趣班——永远是1+X。
1,是基础课程。比如英语、语文、数学、编程,这些反而让孩子成就感倍增,且她也一直愿意坚持下去。
X,指的是1-2个固定的兴趣。目前,我们最能坚持的,就是钢琴,每天能抽1个小时练琴。
她2-3周岁的时候,我走了太多的弯路。
有人说,学模特好,可以让孩子有气质,去舞台上表演。我买了一学期的课程,但我后来发现,这根本不是孩子喜欢的。别的孩子在台上走,她却觉得是一种负担。她更爱的,是安安静静在台下看别人表演。
看到别人学轮滑,又报了轮滑班,孩子第一节课欢喜,后面断断续续也不愿意再上。
我们报了很多兴趣班,然后呢!
不管你看到别人的朋友圈有多么光鲜亮丽,永远要记住,你如何培养孩子,你如何选择,都是独一无二的。
04
周边有朋友问我,要不要买学区房?
我都会诚实告诉她们:我自己买了学区房,但我认为学区房还是要综合自己家里的情况。
也就是,其实每一个家庭不一样,每一个孩子也都不一样。
别人是别人,而你是你自己。
据我所知,很多父母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开始着手买房了。中国大部分家长,是认可学区房的。哪怕确实学区房改革扑面而来,但是现阶段,每个家长都保持着:尽人事知天命的状况。
会有人质疑:为什么不能均衡教育资源。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品,不仅仅是国内,国外也是。国外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良好的教育,花的金钱和费的心力一点都不少。
现阶段,每个家长更应该把精力花在:如何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上、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上。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对于别人的任何做法,要保持着学习,但不决断的思想。
你不是她们,你的孩子也不是她们的孩子。
换言之,她们孩子如何学习,并不足以让你照搬照抄;
而你学会和孩子一起探索更好的未来,才是最佳途径。
许多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试图在别人身上,找到教育自己孩子的捷径。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她们长大以后不会变成别人,只会成为自己。
05
孩子长大,父母也要跟着长大。
所有的不成熟,都应该在成长过程中一笔勾销。
那个偷偷买学区房的表姐没有错,那个没说实话的高考状元父母也没有错,错在于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是一样的。
身为父母,我也常常有焦虑感。
培养以及教育孩子从来就是一场自我修行。
而修行自我里,希望我们始终明白一点:谁都不是你为人父母的领路人,你只有同行者,没有模仿者。
对于孩子来说,亦如是。
小愚说:
这个故事我去年讲述过,前两天忽然思考的时候,想到了,今天再跟大家分享吧。
上次发了关于健身的文章,很多妈妈问我,有没有减肚子的视频,我请我的私教帮我拍了一个视频,想看的可以加我,回复:美美美,下午三点左右我们会分享在群里。
午安。
- END -
本文字为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请联系后台,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