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大家对孩子的劳动是否应该给予报酬颇有争议。鉴于我从前幼教工作二十余年的所见和经验,在这里跟大家简单聊聊。
周末没事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本是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作为家中成员应尽的义务。但眼下社会,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提高,特别是不少家中都是独生子女,就是有二胎的家庭也是父母爱着、爷奶惯着、外公外婆宠着,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老师教育后回去一旦做些家务,家长便给予“物质奖励”或“劳动报酬”。
其实,我想说的是,家庭“有偿劳动”有一定的弊端,一旦养成习惯,孩子以后就不能自觉地帮助家人做事。还有,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占有欲也会增加。孩子手里有了零花钱,若是引导有方还好,若是疏于管教,掏钱请同学代写作业的代打扫卫生的甚至请吃等各种情况都可能出现,孩子还会有优越感。现在,各种稀奇古怪的零食也吸引着孩子们。为了能够吃到那些“美味”,孩子也会刻意做家务收取报酬,买些小作坊生产的质量卫生都不达标的零食小吃,影响孩子身体正常健康发展。
为了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我们需要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正确观点,周末家人一起做家务,实地参观各行各业的劳动场景,观看劳动最光荣的影视,还有故事和图书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也可以制定一个适当有度的奖罚规则,奖励金额不必太多,做好了有奖反之则罚。教孩子学会理财,或积少成多后跟孩子一起买件孩子需要或心仪的物品,从而培养孩子在劳动中自主认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