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2-04-11 03:01: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读后感1000字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是一本由(美)皮翠拉•瑞沃莉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精选点评:

  ●《改造传统农业》的最佳注解

  ●自由贸易并不自由 是政治,笨蛋!

  ●于向东的文章里推荐的,透过一件T恤从“棉花生产-纺纱、纺织-服装流通-再利用”发现国际贸易中的种种力量,基本可以看作是对波兰尼“双向运动”经济全球化版的注释。不过个人觉得本书第一部分对美国种植业优势的描述很有意思,可以理解配套设施优势(管理、科技包括政治体制等等)对于产业和经济的意义。

  ●女教授。棉纺织的特殊地位。 中国制造。

  ●除了写的不紧凑废话有点多其他的都挺不错

  ●批发商面临的典型困境是利润都被供应商和零售商赚去了。终极做法是一人分饰三角来保证自己手里掌握的是一条完整的利益链。

  ●作者在将中国转基因棉种由于次生害虫肆虐而导致杀虫剂使用过多的问题归结于中国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这种仅凭某人一篇论文而得出此结论实在很不严谨。值得一提的是后篇讲非洲国家收购旧衣出售的流程讲解还比较有趣。

  ●资料翔实,确实是做学问的态度,稍微有点老。

  ●以一件普通T恤的命运为线索,介绍了棉花种植,纺织加工,贸易壁垒和二手纺织品交易的过程。勾勒出经济全球化中各个国家的纺织经济发展轨迹与问题,对自由贸易持不同观点的人们的相互交锋与博弈。简洁流畅,可读性强。就是中国部分显得有些简略..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读后感(一):流程陈述清楚,观点不敢苟同

  视角和陈述还是清楚,了解了关于纺织行业,工业之母的整个流程,还有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小目标仍需努力:),对于作者一直在鼓吹的旧衣服带给非洲人民莫大福祉和反反复复念叨的中国威胁论实在不敢苟同,大概因为我是中国人吧,然后文中作者还批评了中国不让米国旧衣服进口到中国的政策,建议让中国人也能穿上米国主妇们扔掉的肥大旧衣服,实在是…看在成书时间比较早,原谅伊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读后感(二):自由贸易的举例

  书中前部分还挺好的,讲美国棉农为什么那么牛逼,后来就不停的讲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之间的斗争,或许不是这个行业里的人,也不是专门的有着很强经济学意识的人,对这段大幅篇章不是很感兴趣。可能我以为这本书会讲T恤的整个生产过程,和所涉及的各种人和事,就像《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一样精彩,但是作者的角度可能不是这样的,也许他更想表达的是贸易自由的观点,总之读起来,还是比较偏学术。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读后感(三):《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读后感(四):《经济学原理》的实例证明

  其实不难想象,一件小小的T恤都经历了这么多,那复杂的工业产品又会有哪些全球化的协作呢?这就是全球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正是这种比较优势,证明上述的NO.3原理。而纺织业可以说是工业制造业的起步产品,通过这个T恤的故事,梳理了工业的发展。可以用个人来作个比喻,开始工作肯定是基层基础的一些工作,不需要过多技术,不需要过多知识,不需要过多的经验,仅仅是“卖劳力”而已。等到挣到了钱,学到技术知识和经验则可以转向开始生产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社会工业发展亦是如,英国、美国等大多都是通过纺织业起步,中国现在也正在处于转型期。

  最后一就是贸易壁垒的问题了,关税和配额等一些手段是保护本国生产者的,适度则好,过度者不好。当然每个利益既得者肯定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这些手段唱好或者反对的。试着想象如果一夜之间全球的贸易壁垒全部消失,那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结果,也许会经过好长一段时间调整,最终才能稳当,这个时间也许50年,也许一个世纪甚至两个世纪谁也说不清。最后这样只会剩下赤裸裸的优胜劣汰了。所以我觉得适度的贸易保护还是可行的,我们需要一种温和的变革,而不是突然的革命。所以上述NO.4,还是有点道理的。

  O.2这个原理,一个国家如果它的比较优势是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那么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肯定会比较好,想一想生产多少T恤才能买到一架飞机呢?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读后感(五):“是政治,傻瓜。”

  第二-第四章 美国棉花种植业取得成功的故事

  第五-第八章 中国制造

  虽然纺织业像农业一样古老,并且紧密相连,但是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美国,种植棉花需要监管土地、资本和技术,而不用管理工人。但是制成T恤需要工人:裁剪工、纺纱工、织布工和缝纫工,劳动力成本占到了服装价值的1/2以上。

  虽然在就中国是不是通过过剩的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底线竞争”的话题上,大家依旧各有说辞,但显然作者认为是的。但其实我们能够发现,无论是英国,美国、日本还是中国,早期发展中对于工人的剥削压榨都几乎是无差异的。只不过,在英国,棉纺织品生产的革命催生了世界经济向近代的转变,但在中国还是在微笑曲线的最低端挣扎。这些故事的讲述听起来有些悲哀,但是至少这样的底线竞争给予了中国农村许多妇女新的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如同书中所言,女工们虽然工资不高,工作辛苦,但是相比于农村的父母一年劳作的所得,她们的收入就早已是其好几倍了。或许这也是富士康这样的公司会吸引到那么多农村的孩子去到那里的原因。

  第九-第十二章 贸易纠纷

  倡导自由贸易者和民族工业维护者的长期交锋。

  这部分还会告诉你,如若中国的底线竞争使得其产品击垮了美国的劳动力就业机会的话,为什么只有棉纺织业的抗议之声如此巨大。

  第十三-第十五章 从一件T恤看全球贸易

  这一切用詹姆斯•卡维尔的话说:“是政治,傻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