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南阳现当代作家词条
日期:2022-04-11 03:01:16 作者:独星僧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南阳现当代作家词条

  南阳现当代作家词条

  1.冯沅君 (1900 ~ 1974),女。原名冯恭兰,改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沅君、易安、大琦、吴仪等。南阳唐河县人。生于公元1900年,卒于公元1974年),享年75岁。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大学一级教授。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古典文学及诗词,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为同胞兄妹,丈夫是著名学者陆侃如。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文学研究论著有《宋词概论》、《张玉田年谱》、《冯沅君古典文学论文集》、《中国历代诗歌选》 (主编)、《屈原》、《宋玉》、《乐府古辞考》,与陆侃如合著《中国文学史简编》、《中国古典文学简史》、《中国诗史》;与王季思合编《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与高亨合著《楚辞选》,与牟是金合著《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论创作》、《刘勰与文心雕龙》等。

  2.张长弓 (1905 ~ 1954),原名聪致,字英才,笔名常工、长弓,河南新野人,我国著名的戏曲研究家、文学史家。出生于河南省新野县新店铺镇张店村的一户贫农家中。青少年时,依靠亲属资助读了小学。1920年,他考入信阳师范,后又考取开封师范音乐科插班生。1929年秋,张长弓考取燕京大学国学研究生,师从著名学者郭绍虞专攻中国文学史。1930年任岭南大学国文系讲师。1931年后,历任安阳高中、嵩阳中学、开封北仓女中、淮阳师范等学校教师。1940年回燕京大学,任国文系讲师。“珍珠港事件”之后,燕京大学被日寇查封。1942年张长弓回豫,任河南大学国文系副教授。 张长弓到河南大学任教之际,正逢抗战烽火燃遍中国,河大被迫离开开封,几经迁徙。张长弓也伴随着河大渡过了一段于离乱艰辛中“弦歌不辍”的特殊时期。受新文化运动重视俗文学的影响,张长弓的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中国民间戏曲艺术。在他编著的《中国文学史新编》中,无论是对古代“相”的探讨,或是唐五代的俗文学的研究,还是唐宋传奇的作者与时代的考辨,都涉及到民间文艺。他的《唐五代的俗文学》,是我国变文早期研究的优秀成果。出版专著有《中国文学史新编》《唐五代的俗文学》《清商曲辞研究》《文学新论》《张长弓曲论集》,以及唱本《金家滩》《张佩先》等。《鼓子曲谱》《鼓子曲词》和《鼓子曲言》三部著作,具开拓性研究成果。《河南坠子书》在文学研究界和文艺界均产生广泛影响,对中国俗文学研究具有重要学术参考价值。1954年12月病逝,终年49。

  4.姚雪垠 (1910 ~ 1999)原名姚冠三,字汉英。现代著名作家。南阳邓州市人。生于公元1910年10月10日,卒于1999年4月29日,享年89岁。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和小学。1924年至信阳一所教会中学就读。1929年春考入河南大学预科。次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释放后被校方开除,离开河南至北平。1935年起,陆续在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发表短篇小说。1937年到开封,与嵇文甫、范文澜、王阑西等人创办《风雨》周刊。1938年春到武汉,在《文艺阵地》一卷三期发表著名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1939年,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开始在胡绳主编的重庆《读书月报》上连载。1943年初至重庆,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5年初至四川三台任东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同年夏返成都创作了取材于自身经历的长篇小说《长夜》。 解放后曾在上海私立大夏大学任教。1953年迁居武汉为专业作家。1957年被定为右派,在逆境中开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这部巨著历时30余年,共5卷12册,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78年后,先后当选为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主席。

  5.王亚凡 (1914 ~ 1962),原名正雅。河南内乡人。中共党员。学生时代参加“一二·九”运动,1939年后在剧团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曾任演员、导演、剧团负责人,先后在部队和中国作协从事行政、外事和党务工作。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王亚凡诗抄》,组诗《第一次航程》、《朝鲜见闻》、《延河曲》等。

  6.韩作黎 (1918.7—1998.1),本名韩作霖,笔名黑黎。男,汉族。出生于河南省邓县。中共党员。1941年肄业于延安社会科学院英文系。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河南开封师范中共地下党支书,中央组织部招待所学委委员,延安八路军子弟学校、延安保育院、华北育才学校教导主任、副校长,中央教育部视导员,《人民教育》杂志编辑,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学校校长,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市西城区委文教书记。全国人大第五届代表,北京市人大第七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教育学会会长,市文联理事,北京作协第二届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顾问,北京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0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著有《韩作黎作品精选》、小说《拦羊的人》《京京和都都》《摇篮曲》(第一部)《圣地红烛》、中篇儿童小说《二千里行军》、短篇小说《小胖子》《小马》《钢铁小战士》《延河涨水的时候》《小迷瞪是傻瓜吗》等。《圣地红烛》获优秀读物奖。《二千里行军》被译成3种外文在国外发行。

  8.李季 (1922 ~ 1980),原名李振鹏,笔名里计、于一帆等。现代著名诗人。南阳唐河县人。生于1922年8月,卒于1980年3月8日,享年58岁。少年参加革命,1935年在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特务团指导员、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教育干事、《群众日报》副刊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南文联编辑出版部部长,《长江文艺》主编,玉门油矿党委宣传部部长,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兰州分会主席,《诗刊》、《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第一至三届理事,中国文联第一、四届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杨高传》,诗集《玉门诗抄》,有《李季文集》(四卷)。

  10.宗璞 (1928 ~ )女。原名冯钟璞,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1928年出生。当代著名作家。原籍南阳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

  11.丁林 (1929、8-2013、3),男,河南邓州市人,1947毕业于河南省立开封高中,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乡长、区长、中共邓县县委、南阳地委办公室主任、地委副秘书长等职务。自幼酷爱古典诗词,早年投身革命的同时,诗词创作仍然不辍,于1996年创立了南阳诗词学会,成为南阳诗词学会的创始人、《南阳诗词》的主编。先后著有《淯水吟草》《伏牛吟草》《卧龙吟草》《南都吟草》以及《丁林诗词选》等。

  14.冀振东 男,汉族,1933年出生。退休前为邓州市戏曲工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南阳布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发表和上演剧作20余部。代表作《红果,红了》获1992-1993年度曹禺戏剧文学奖,1994年文华新剧目奖。1995年出版了《冀振东剧作选》。

  15.张一弓 (1935 ~ 2016),祖籍南阳新野县,1935年出生在开封,卒于2016年1月,享年81岁。父母教师,自幼受文学熏陶,小学五年级时就阅读了《聊斋》、《呐喊》等经典著作。1950年,张一弓肄业于开封高中。参加工作后,历任《河南大众报》记者、编辑、编辑组长,《河南日报》记者、文艺组编辑、理论处处长,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等。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6年,他的第一部小说《金宝和银宝》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从此正式开启了他的文学生涯。《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获全国第一届中篇小说一等奖,《张铁匠的罗曼史》《春妞儿和她的小嘎斯》分别获全国第二届、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黑娃照相》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张一弓集》获全国第一届优秀图书奖。

  16.王青槐 (1938 ~ ),笔名愚任。河南方城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61年参加工作,历任青海省果洛州银行信贷员、州文化馆创作员,中共果洛州委宣传部干事,河南石油勘探局宣传部新闻科长,《河南石油报》主编,中共河南石油勘探局宣传部副部长、作协主席,主任编辑。青海省作协理事,石油作协理事。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心曲》、《奶子飘香的季节》、《寸草心》,散文《新芽》等。中篇小说《最后的采油队长》获第三届石油文化大赛文学专项一等奖,短篇小说《恩怨》获第六届《十月》文学奖。

  17.田中禾 (1941 ~ ),原名张其华。南阳唐河人。1941年生于唐河一个小商人家庭。兰州大学中文系肄业。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长诗《仙丹花》,长篇小说《匪首》,中短篇小说集《月亮走,我也走》、《印象》、《轰炸》、《落叶溪》、《田中禾小说自选集》、《故园一棵树》等。其中《五月》获全国第八届短篇小说奖。曾获第四届上海文学奖,《莽原》文学奖,《奔流》文学奖,《山西文学》奖,《天津文学》奖,《世界文学》征文奖及一、二、三届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日、阿拉伯文,介绍到国外。历任河南省作协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第五、六届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曾被聘为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

  10.周同宾 (1941 ~ ),南阳社旗县人。生于1941年3月29日(农历三月初二),1958年上中学时开始发表作品。“文革”前,在全国10余家报刊发表散文、诗歌40余篇(首)。1972年,调到宛城区(原南阳县)文化馆辅导群众业余文学创作,兼为文艺宣传队编写演唱节目。先后发表曲艺作品40余段。其中,大调曲《 开电磨》,曾参加全国文艺会演,并广为传唱;唱词《三考新郎》获全国短篇曲艺奖。1980年以来,专攻散文创作,陆续在全国百余家报刊上发表散文八百余篇。河南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南阳市文联,一级作家。散文集《皇天后土--99个农民说人生》获国家首届鲁迅文学奖。

  12.二月河 (1945 ~ 2018),本名凌解放。1945年11月3日出生于山西昔阳。50年代初到南阳,1967年高中毕业,1968年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宣传干事、连副指导员。1978年转业,任南阳市卧龙区宣传部科长、区文联主席,1995年当选为南阳市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优秀专家,著名历史小说家。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届全国党代表;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因其笔下五百万字的“帝王系列”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简称落霞三部曲)三部作品,被海内外读者熟知,亦被称为“帝王作家”。南阳作家群主要代表人物,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南阳文学院院长,南阳市作家协会主席。

  13.殷德杰 (1947 ~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儿子》《院墙内外》《八月十六月不圆》《古村妖物志》《女人的阴谋》《老南阳·旧事苍茫》等。1947年9月20日出生于南阳城北紫山南麓大姚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当过国民党军官。从小丧父失母,跟着爷爷长大。1968年毕业于南阳一高中,后回乡务农,因出身不好,历尽坎坷。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1981年开始在省内外刊物上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1985年被文学杂志<躬耕>聘为主编,第二年转为国家正式干部。1994年出版第一部中篇小说集《女人的阴谋》,1996年初版《殷德杰小说自选集》,2005年初版文化系列散文《老南阳·旧事苍茫〉。未收入集子的作品仍有几十万字,散见于全国各地杂志上。殷德杰在1985年被《躬耕》杂志招聘之前,是个地道的农民,摇耧撒种、扬场放耙,样样精通。但耕耘之余,酷爱读书,古今中外,涉猎很广。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后,因家庭出身不好,殷德杰被公社文教办取消报考资格,一气之下写起了小说。1980年写出的<儿子>,发表于陕西《汾水》1981年第4期。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当时在<汾水>做编辑的作家李锐回信说:“大作拜读了,我觉得很好!它脱尽了那些形式主义的旧框框,大胆的对人性进行了发掘和表现,这才是真正的文学命题。”另一位山西作家王子硕也寄信说:“以前我没读过你的作品,如果不看作者的名字,我还以为出自哪个大作家的手笔呢!”同样,殷德杰又在《人民文学》、《萌芽》、《东京文学》发表了<院墙内外>、《八月十六月不圆》等作品。从此殷德杰就走上了文学道路,在《奔流》、《清明》、《芙蓉》、《莽原》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上百万字。

  14.周熠(1948~2007),河南邓州人。1982年至今在南阳日报社工作,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主任编辑。南阳作协副主席。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杏儿黄熟时》,诗歌集《夏雨与雪思》,散文集《遥远的风景》、《水之湄》、《周熠散文自选集》。散文多次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月迷津渡》和《生死之间》两次获得全国报纸副刊一等奖。

  15.李克定 (1949~)男,生于1949年,河南南阳 卧龙区人。初中毕业后当过农民,作过工人,八十年代中期调入南阳县文化馆,现在南阳市宛城区文化局从事文学创作。 主要作品:1973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但李克定认为,他真正的处女作是1980年发表于 《人民文学》的《疙瘩妈告状》,该作因其较新的切入点、较强的典型性引起文学界关注。此后,作品多次发表于《人民文学》 《上海文学》《青年文学》等有影响的刊物,数次被 《小说月报》 《小说选刊》《中国文学》选载,并入选河南优秀小说集 《活鬼》 《文苑英华》《荒湖之恋》等书。1994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短篇小说集 《深深玉女潭》。李克定至今共发表中、短篇小说100余万字,这些作品均为当代农村题材,按其题旨可分为三大板块:一类专写普通老百姓的 感情生活,以跌宕走伏的情节、细致入微的笔触展现沧桑人生,以情感的净化,人性的升华为作品内蕴。这类小说有 《人魔》《祭灶》等;另一类则将视野向高远处引伸,从文化与历史的角度思考农民命运,探究人生底蕴,通过对乡村 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的精细描述,反思历史文化积淀与当代农民精神两者之间的前因与后果。这类小说有 《祖墓》 《干旱》《水母》《意外》《娘娘尿》《阿Q副传》等;第三类展示了更为广阔深厚的社会生活与场景,集中笔墨表现基层干群关系这一重大主题,通过两者的组合与分化、对立与冲突,把处在新旧观念冲突时期的人物情状从原生态的生活中剥离出来,展示出一幕幕五味俱全的人间 活剧。这类小说有《田老鸦出狱》 《出巡》《吃狗》《疤》等。李克定的小说以写人见长,格调凝重,涵蕴深沉, 能给人以较强的感染和震撼。

  17.逵富太,(1953 ~ 2019),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人。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客座教授、南阳师院汉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出版有长篇历史小说、文化散文集、地方史学著作共计十多部,200余万字,被誉为“南阳历史文化的挖掘机”。目前已出版发行了长篇历史小说十余部,《布衣诸葛亮》、《岳飞在南阳》、《顾嘉衡五仕南阳府》、《战宛城》、《洪洞移民迁南阳》、《王门两夫子》、《寇准邓州做知州》、《张释之传》、《吴汉传》、《谋圣姜子牙》、《智圣诸葛亮》、《南阳纪行》(散文集)、《宛人百里奚》、《楚文化发祥地南阳史考》、《边塞诗杰》等长篇历史小说和史学论著,还在报刊杂志及电台发表《赊店酒史话》、《黄道婆小传》等报告文学、消息通讯、诗歌散文等数百万字。目前还有《黄忠传》、《界中米醋三百年》、《解读南阳汉画像石》等小说和论文集待出版;逵富太对南阳的贡献源于他的文化情结,他多年来潜心研究南阳文化,在报刊、杂志、网站发表各种文章,对这种底蕴丰厚的文化予以诠释,并和打造南阳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他曾先后到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师院、南阳中行等数十个单位演讲了《南阳文化》、南阳的车文化、路文化、桥文化、城墙文化、餐饮文化、旅游文化、装饰文化、醋文化、磨文化、酒文化、金融文化、化服饰文、玉文化、景观文化、佛文化、道文化、姓氏文化、老君洞文化、伏牛山文化、白河文化、羊山文化、安皋文化、桥头文化、瓦店文化、皇路店文化、方城文化等近百种南阳本土文化,受到了观众、听众的热烈欢迎,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国家十大风云策划人物陈放教授听逵富太汇报过南阳文化后,称其为“国宝”。

  18.马新朝 (1953 ~ 2016、9),笔名原野,南阳唐河县人。生于1953年,卒于2016年9月,享年63岁。马新朝17岁入伍,1984年转业至《时代青年》杂志社,2005年调入河南省文学院从事专业创作。出版有诗集《爱河》、《青春印象》、《黄河抒情诗》、《乡村的一些形式》、《幻河》等,报告文学集有《河魂》、《人口黑市纪实》等3部。作品曾入选多种文学选本,有的被翻译到国外。曾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马新朝曾获《莽原》文学奖,《十月》文学奖,第三届河南省政府奖,长篇抒情诗《幻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张勇,男,河南新野,文学硕士,文学评论者。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签约作家。创办《黄河会》《草庐文学》等刊物。曾参与编纂《南阳历史文化大辞典》、《赢在中国》《大国律师》《向公正致敬》等系列丛书,现任职于某大型企业集团。作品多发表于《中华读书报》《新华书目报》《中国地名》《文学报》《宁夏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昌吉学院学报》《宁夏大学校报》《躬耕》《六盘山》《山东商报》《新消息报》《半岛都市报》《贵阳晚报》《江苏作家》《青年文学家》等刊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南阳现当代作家词条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