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明心见性不等于成佛
日期:2020-06-02 16:50:46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明心见性不等于成佛

  明心见性不等于成佛

  莲池大师说“悟后不愿往生,敢保老兄未悟”,这句话并不是否认修行人开悟,而是说开悟并不是证悟,更不是成佛。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修”。“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所以,开悟并没有成佛,明见性之后还需要修学。明心见性绝不等于成佛。开悟只是明理,成佛还需要修行的功德

  禅宗的明心见性是什么?性者,本性也,明者,明白也,本性即是佛性,此乃不生不灭之体。明心见性,就是前念已去,后念未生,不住其间,明悟此不生不灭之心,便是本来面目如来体性,知觉如来体性,便是明心见性。而禅宗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禅宗来,成佛的关键,不在于他度,而在于自度。明心见性是禅宗修行者追求,但是见性只是见到了自己的佛性,并不是真正的成佛。

  明心见性是菩提道的见道位,明心是住位,见性是十住位,是成佛的入门阶段

  所以,禅宗的开悟只是明理,还要“悟后起修”,就是“理需顿悟,事须渐修”。渐修,就是渐次修证,是渐进的、有次第的修证,所以需要很长的时间佛经讲,一个人从初发心到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释迦牟尼佛就是「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修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因为佛是两足尊,智慧和福德圆满。所以,修行人就算开悟,只是理上见到佛性,在事上还要利益一切众生,就是积累福德,同时还要广修智慧。

  因为开悟并未了脱生死历史上很多开悟的禅宗大师,由于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转世后就成为大富贵之人。例如草堂禅师作曾鲁公,五祖师戒禅师后生作苏东坡,真如喆禅师荼毗的时候连他穿的纸袄都烧出舍利,最后生到大富贵处成了一个皇帝,都没有解脱生死。所以,靠自力难解脱,就难在这个地方

  所以,莲池大师说“悟后不愿往生,敢保老兄未悟!”这句话和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偈是一样意思,永明延寿大师是身兼禅宗和净土宗的双重祖师。所以他老人家就有资格比较禅宗和净土宗的异同。而永明延寿大师就是先参禅悟道,大彻大悟后,反过头修净土念佛法门,这是在给我们做示范,让我们对净土法门引起足够重视。永明延寿大师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去”,实际上是劝参禅的人,要具足愿念佛,往生西方净土,方能生成就,一生成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明心见性不等于成佛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