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的相遇,为大唐诗词加上了最为重要的一笔,这也是文学史上的美谈。那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诗仙和诗圣在佛教上的碰撞。
印象中大家都觉得李白是道士,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他的近千首诗中有一百多首都与神仙道教有关。不过,李白仍也对佛教充满信仰,比如一个很明显的标准--称号。没错,他的称号就是“青莲居士”。他在《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中也曾这样表达过“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那李白为何也对佛教有所了解呢?原来,李白幼时生活在蜀中,蜀地山川壮美,风景秀丽,高峰幽涧,所以仙、佛二道都很盛行。在这种幽静的山林中,往来的僧人,充满浓厚的佛教氛围,收到这些熏陶,也成功的在李白心中播下了一颗信仰的种子。以至于后来,李白东行时,游览了很多名山名寺。这也使他和杜甫之间的话题更多。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他们二人一起到山东等地去游览了。这一时期,李白对杜甫在道教和佛教方面都有影响。就好比,他们一起在山东游览了范十的隐居地。在杜甫的《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曾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可以看出李杜二人非同一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