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0岁,两套全款房,一套自住,一套出租,每年租金6万,500万存款,每年理财收入30万……”
一个男人,靠着父母的积蓄在30岁就实现了无数人耗尽一生梦寐以求的财务自由。
不过,这条微博不是为了炫富,而是一个求助帖。
男士的情况都是他女友介绍的,她发愁男友不想上班,只想做全职先生,每天健身打球聚会,最大开销就是买买鞋买买游戏,也就花五千。
她觉得男友太没有上进心了,这样下去人会废掉。男友却觉得自己的日子很充实很滋润,不愿意改变。矛盾无法解决,因此才有了这条微博后面的话。
不过也有一些怼的声音。
这也就是在南京,在北京生活如果只有这点家底就敢坐吃山空,抗风险能力如此之差而不自知。
可是一二线土著家里房子多在收租的不要太多啊,我身边条件比他的都在吭哧吭哧努力工作。
看下来,争论的焦点在于这位男士的钱还不够多,没到能坐吃山空的层次,适当劳动,不光充实生活,也缓解对风险的焦虑、旁人指指点点的压力。
昨天,赌王何鸿燊病故,享年98岁,身后是5000亿家产、3位太太和17个子女。
5000亿,只拿到个零头,都够挥霍几辈子,做梦都能笑醒,但是赌王的子女们,难道不会铆足了劲儿争家产?他们在意的已经不是实打实的现金和房子,而是家族企业的股份、控制权等各种普通人想不到的钱权。
相信各房太太和子女们的精打细算,患得患失,不会比一个在菜市场比价的阿姨轻松多少。
可见,焦虑并不会因为钱足够多而减少,甚至可以说,越有钱,欲望越膨胀,焦虑只多不少。
你焦虑吗?有8000万人和你一样
焦虑似乎成了时代的代名词。
去年2月,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及卫生服务利用的研究成果显示,中国成人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为16.57%。相当于在我国近14亿人口(成人11.4亿)中,约有1.8亿人,在一生中会得精神障碍。
以抑郁症为主的心境障碍、焦虑障碍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率7.6%,约8000万。
这一结果还被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上,可见其权威性。
为什么焦虑如此普遍?与其说是生活现状,不如说是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导致对生活现状不满的心理导致。随着社会发展,信息爆炸,竞争激烈,人们太容易从与他人的对比中看到自己的不足,焦虑也随之暴增。
社会心理学家Shalom H. Schwartz和同事在研究中发现,追求完美的人更容易焦虑。
他们将被试的价值观分为两种。一种人倾向于穷尽所有可能的选项,只为从中挑选出那个唯一的最好的选择,他将这类人命名为“最佳选择者”(Max);而另一种人只是找到差不多好的那个选择,就完成了,满足了,他们叫做“知足者”(Sat)。
最佳选择者要花较长的时间去选择,而且做出来的选择看起来要比另一种人的选择要好得多。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反而会对自己的选择不甚满意。
而且,“最佳选择者”会更纠结于对比不同选择的好坏。总体而言,他们过得更不幸福,心态更悲观、自卑,生活满意度更低,并且更容易抑郁、焦虑和自责。
可见,工作、学业、人际、物质、育儿中都能找出很多值得焦头烂额,夜不能寐的地方,但真正让人难受的不是现状,而是心态。
大量科学研究发现:焦虑与高血压、肠胃不适、糖尿病、哮喘以及许多其他症状有关。 长期焦虑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概率也比正常人高很多。
生活已经不容易,不要让焦虑成为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助长焦虑的是等待,对抗焦虑的是行动
焦虑很常见,但已经有人总结出对抗焦虑的方法。
以下5个小建议,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1. 立足现状,设定可以实现的目标
贪心不足蛇吞象,设置过高、过多的目标,会让人陷入焦虑。
我们不是电脑程序,一次做好一件事、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已经不容易。
量力而行、设置自己可以踮脚够到的目标才是最利于改善现状的。
2. 进行强制性的时间管理
焦虑往往和时间有关,工作压力大、需要处理的事情多,自然而然就会产生逃避和焦虑。
这时候,细化工作,将大目标分解成小任务,按部就班去做,每完成一项,你就会感到很有成就感,再大的事也在慢慢进步中完成了。
当你充实过好每一天,顺利完成任务时,内心充满了满足感和成就感,自然就不会焦虑了。
3. 不要总是想着未来的路,活在当下很重要
正如卡耐基在《人性的优点》里说的那样:“别去展望那些遥不可及的前景,我们当务之急就是应付眼前的事物。”
未来都是遥不可及的,立足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总盯着一份工作是否能在短期内给你高回报,你更应关注的是,这份工作能不能让你提高能力,提升价值。
4. 做些能给你带来正能量的小事
当你特别焦虑,感觉什么都做不下去的时候,不要硬扛。放下手中的事情,清空大脑,做一些让你高兴和放松的事情,散散步、晒晒太阳,吃点东西等。
去跑步,去运动,去流汗,这不仅可以排去一身的疲累,心理负担也会减少很多。
与朋友聊聊天,天南地北,想到什么说什么,在聊天的过程中,你可能会一不小心发现现在正困扰你的东西,其实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大事儿。
5. 用“正念”疗法,抵御焦虑、压力和失眠
正念疗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缓解焦虑、抑郁、强迫、冲动等情绪心理问题的心理疗法。
在美国,有超过2000万人将正念奉为最有效的缓解压力、精神疲劳的治疗方法。
多年的临床医学证明,正念不仅能够调节我们的情绪,培养专注力、创造力,更重要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帮我们认识自我、找回自我、不至于迷失。
正念可以帮助我们感受自己的身体、情绪和心理活动,帮助我们更懂自己,也更能感受快乐。
所以真诚地向你推荐这门课程:《21天正念训练营,告别焦躁、失眠、压力的自我训练法》 。
它由贾坤老师主讲。
贾坤老师师从北大心理学院刘兴华研究院(国内最早一批正念研究者)、是牛津大学正念中心正念认知疗法(MBCT)合格老师、还是国家射击队正念训练指导老师。
贾坤老师八年专注正念,有超过1500小时的正念指导经验。
这门课程包括十大主题课、六节答疑课和五种指导练习课。
21节课,每天一节,打破生活的死循环,听过的人都说好。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编辑:董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