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江 -
因为疫情居家上网课,还是小学生的表弟注册了新的QQ号并添加了我。通过后的消息框经常是99+,点开后才发现原来都是表情包。
-:姐姐,来斗图
-:......
想起当初刚学会上网的自己似乎也对表情包情有独钟,同学间也在暗戳戳较量,似乎谁的表情包更多更酷就更胜一筹,经常对斗图乐此不疲。
有时聊天是为了偷对方表情包
但现在的自己对斗表情包早已没有当初的兴致了,不过各种聊天内容也少不了表情包的存在。
在微博上也免不了关注几个表情包博主,看到心仪图片默默点个保存。
前阵子ios系统的新版微信可以设深色背景的功能一度处于热搜,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但在使用过程中,朋友还发现了隐藏的小功能。
长按表情选择“相关表情”再往下滑到“搜一搜更多表情”,可以搜到更多同系列表情,表情包爱好者快get起来!
说到微信还不得不提的是之前短暂推出的“朋友圈可评论表情包”的功能,一时间朋友圈的表情包评论被玩得热火朝天。
更看到好些好友开了斗图贴,互相评论并趁机收图。
或许是一时新奇,又或许是对表情包的喜爱,当这个功能下架时,评论区呼吁回归的呼声也是极高。
有些人的社交情况是在线上是熟悉的网络邻居,线下只是擦肩而过的淡薄感情。
其实是他们在线下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在交谈中会显得有些迟钝,但有了表情包的辅助,也能在屏幕对面快速输出自己的想法。
一般的面对面交流除了语言交流,也少不了眼神交流跟肢体交流,但仅是社交聊天就只能实现语言交流,很多的情绪无法传达。
文字所能表达的情绪是单薄的,再加上屏幕的阻隔,很难正确意会对方的意思,一个语气的不同就会是两种不同态度。
文字是黑白单调的,表情包交流中的我们却是彩色的,可盐可甜,风格百变。
相比简单的文字,表情包显得更加有感情。
在回复别人消息时,简单回复怕显敷衍,但如果这个时候可以加上一个表情包,倒也显得更加生动。
在习惯了扣“1”的时代,表情包的出现缩小了网络的距离,弥补了文字交流的不足,通过相似意思的表情包实现自己当下真实的反应。
每次场合一度很尴尬的时候,动作迅速找到相宜表情包发送,似乎尴尬气氛就能消失散尽了。
有时对于许久未联系的同学突然找上门的情况,大多是因为做了微商或者帮点某音之类的链接。
在帮忙之后,对方出于一定的礼貌跟感激也会简单的寒暄,但这种情况是真的没什么话聊,那么轻轻发送一个表情包也能帮忙逃脱困境。
对方可以意会到表情包背后是沉默无语,自然也就自觉关闭对话框了。
另外一方面,表情包削弱了文字的作用。
因为网络的便利,大家对文学的偏爱度下降,所以选择用表情包来逃避自我,这种情况跟智能输入法导致的提笔忘字相似。
对于问题的出现没有想要好好解决就只是发个表情包敷衍掩饰自己,这个时候表情包的出现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很不重视该事情。
表情包的使用要分清时点,发送适宜的图片,这样才能不扰乱聊天的目的。
表情包只是在适当的场合出现才会给聊天增色,若是什么情况都盲目刷表情包,那结果大多是令人厌烦的。
优质表情包可以给聊天增彩,低俗表情包则是拉低聊天水平。
写在最后:之前的留言区读者留言收到作者回复后想要继续互动只能选择再评论一条留言,经常会因为这样繁琐的操作便放弃了,但对话题的关注却有些意犹未尽,心存遗憾。
现在公众号评论底下无需反复留言,作者就可以跟读者实现无障碍沟通啦。
虽然朋友圈评论表情包的功能下架了,那要是公众号留言区也可以评论表情包会有读者朋友喜欢吗?
往期回顾:
现在就连我妈都会用表情包怼我了
妈,你开心就好
- 特别鸣谢 -
图片 -堆糖
音乐 - 《East of Eden》- Zella Day
审核:陈靖、何志聪、林少珊、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