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藤子海敏的时间》经典观后感1000字
日期:2020-04-06 22:4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藤子海敏的时间》经典观后感1000字

  《藤子海敏的时间》是一部由小松莊一良执导,フジコ・ヘミング / 大月ウルフ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音乐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藤子海敏的时间》观后感(一):让我思考我的人生应该会是怎样一部纪录

  制作精良质量上乘的人生纪录片。很多细节展现了藤子的性格过往经历家装插画、旅行等。孩子气、洒脱的藤子在她聊起人生回忆时的表达方式有“我很羡慕日本女生纤细的手”“和常人一样,我很难过”。所有钢琴演奏片段都相感染力;京都最后那部分的混剪人生碎片记忆背景音乐是叫《渡月桥》吗?一个被音乐和钢琴滋养的人生总是很打动人的。

  《藤子海敏的时间》观后感(二):藤子海敏的戏剧人生

  藤子住在巴黎市中心一座建于1880年之前的美丽建筑里。房间里满是考究古典家具和装满书籍精致书架。和她相伴的还有两只猫和一架钢琴。看上去过着孤独无聊的,但却是随心所欲舒适生活。藤子生二战前的柏林,父亲是德籍瑞典人,母亲是日本人。二战后回到日本生活,由于父母离异和战后家族破产,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青年时期前往德国学习声乐,但由于疾病引起两耳失聪,错失卡拉扬钦点的演出。后来回到日本,由于一档深夜的音乐访谈节目一举成名。在70岁的时候,还荣登卡耐基进行钢琴独奏演出,被称为“70岁的灰姑娘”。现年85岁还经常世界巡演。她的一生其实就是一部充满戏剧性的电影。

  《藤子海敏的时间》观后感(三):月光下的叹息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还不知道钢琴家藤子海敏。听说全世界已经有很多关于她的报道,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励志老奶奶形象

  然而这部电影没有像流行的报道那样,把重点放在她坎坷的前半生上,而是乐于展现她如何度过一个人时光,展现她身上“少女感”的部分,也因此让我看到了一个对有着执念的孤独的灵魂

  电影里的藤子海敏已经80多岁了,她在全世界各地给自己安置了很多个家,包括巴黎、美国圣塔莫妮卡、柏林、京都等等。每年伴随着巡演的节奏,她会在各个家里停留,大部分只有一两天的时间。

  她的每个家都结合当地特色打造,拥有了一种属于藤子的气质。每个家中都有一架钢琴,每个家里都养宠物,哪怕一年只能见上一面。如此不厌其烦地打造了这么多相隔万里的家,藤子的灵魂是否有了归宿呢?让我惊讶的是,她想留给世界的不是音乐,而是这些家。

  出生在柏林,成长在东京的藤子童年生活很动荡,父亲抛弃家人再也没有出现,母亲独自抚养藤子和弟弟长大。读大学时藤子有过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之后是否还有新的恋情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她一直没有结婚。八十多岁的藤子还惦记着坠入爱河的感觉,她说,最幸福的事还是结婚,生子,组建家庭,但是我无法实现。

  活到八十岁之前,有着漫长的岁月,那时候的藤子在做些什么呢?遇到过什么样的人呢?是否曾经努力把握幸福,还是眺望时光白白流走,就像月光下的一声叹息?

  《藤子海敏的时间》观后感(四):行走于世界边缘的藤子海敏,和她超脱社会时钟之外的一生。

  这片子做得狡猾,开篇先是把藤子海敏在世界各地买下的房产展示给观众,让人被这种华丽丽地任性砸得七荤八素的,才开始正经严肃起来,把藤子海敏颠沛又不得志的前七十年人生,按照时间顺序,一件事一件事讲给大家听。

  和朋友讨论,所以藤子海敏为什么通过那个节目就爆红了?大概传奇的背景故事也占了很大的因素吧?日德混血音乐家 / 七十年默默坚守钢琴路 / 右耳失聪,左右只剩四成听力,当代女版贝多芬 / ...... 大多数人追逐别人的传奇故事,有的人默默活成了传奇故事,被大众媒体运作出的传奇故事,能够一夜之间改变某些人的命运,原本有很大几率就这样淹没在时间之海中的藤子海敏,突然之间就成为了千万人口中的那个故事,然而行过半百,这种逆转似乎很难再给她的心性带来任何冲击和改变。

  摄影机数次呈现出藤子海敏招牌式的换脸,在和人打交道的时候,会报以热情且礼貌的笑容,转过身来,所有的表情立刻垮掉,回到了原本冷漠的样子,这样的细节,会让人对她不自觉心疼,晚年爆红带给了她进行世界巡演的自我实现,还有和最顶尖乐团合作的契机,给了她来自全世界的礼赞,给了她七十坚持的肯定,不过人生就是有着一些无法任性更改的时间规律吧,没有在最合适的时间得到的回馈,注定就已无法融入灵魂深处。独自扛过太久的藤子海敏,早就在内心撑出了冷漠的底色。

  电影走到最后一幕,我不禁在想,藤子当年说不定也恨过那个抛妻弃子一走了之的父亲吧,也应该为这样的家庭结构纠结困惑过很多年吧,同时还要在那个慌乱的年代,掩藏着混血身份,在自我认同这个人生课题上,她又有过怎样的内心挣扎呢?

  藤子海敏的人生时间线被拉得很长很长,这种长,主要是因为单位时间内的密度过于小,密度小到三十岁德国留学之前的人生乏善可陈,密度小到从三十岁到七十岁之间的这段岁月,也没有什么为了钢琴事业攀升的事迹可以拿出来讲,密度小到一段失败的恋情,已经撑起了感情生活中全部的回忆。

  故事的最后,藤子海敏看着父亲被收藏在美术馆中的海报,感叹说:“能画出这样作品的人,一定不是坏人吧。” 很难讲,导演这种结构安排,是对藤子海敏内心欲这段过去和解的忠实呈现,还是说,这只是导演对藤子能够拥平和晚年的一种美好期许,或者说,是对所有观者都能最终达到内心和解的一种美好期许。

  回到家窝在沙发里,再次打开藤子海敏弹奏的《钟》,还是会想到身影潜在巨大天窗投影下的藤子海敏,日系洋风的萝莉裙,搭配硬核三角钢琴,自成一派美感。

  《藤子海敏的时间》观后感(五):藤子海敏的人生之钟

  上影节的最后一部影片,是买票时想着不能浪费一晚房费而选的藤子海敏的时间,没想到成为了此次最佳。忘了自己是从哪里开始哭的,只记得字幕起时配乐是德彪西的月光,眼泪竟比观看影片时还要难以抑制。

  可能是想表达奶奶的一生是零碎记忆拼凑而成,整部片子并非按照时间线来展开,而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有藤子画的画,写的日记。据说她还是一位版画师。

  大概梳理一下,奶奶的人生是这样的:

  妈妈是日本钢琴家,爸爸是瑞典设计师,在德国相遇以后结婚并生下藤子,而后一家回到日本。爸爸在她五岁的时候离开日本,终生未再与藤子相见。虽然影片最后藤子看到父亲年轻时设计的海报,自言自语“他应该不是坏人”,只不过是在给自己一个不恨他的理由吧。

  年轻时在日本艺术学校毕业后,由于国籍的原因没能及时出国留学,直到三十才梦想成真。

  在德国和学弟谈了一段没有结局的恋爱,片中的配乐是李斯特的叹息,太让人难过了。

  后来,世界很多著名指挥家和音乐家肯定她的才华,眼看她就要成功的时候,耳疾再一次夺走了希望。十六岁时因中耳炎导致右耳失聪,这一次左耳也完全失聪,后来经过治疗恢复了40%的听力。

  片中藤子一直觉得自己只有16岁,对年龄有些恐慌,怕也有疾病的原因。

  而后她辗转欧洲,做着钢琴老师的工作。直到后来因为一档NHK的节目而成名,古稀之年再次站上了世界的舞台。

  她与世界各地很多不同的钢琴见了面,有些弹奏完手指上全是灰,有些音色差劲到她想取消公演。因为耳朵听不见,她和指挥、乐团之间需要更多的磨合。

  她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家,德国、巴黎、京都。她想留给世人的东西是家。大概因为那是她没有的东西吧。她也憧憬过结婚生子的普通生活,到头来却做不到。

  她养狗养猫,点点是她最喜欢的一只猫。点点走的时候日语字幕用的是“去往天国的旅途”。藤子说猫去世之前喜欢把自己藏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

  她一直在说自己活不长了,字幕没有翻译出来的日语说“她被查出了癌症”。尽管这样,尽管她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她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多弹奏一些曲子。所以她全世界的跑,下一站是非洲。

  1932年出生的藤子,今年已经87岁了。

  她的手掌宽厚,手指粗壮,与一般女性的截然不同。因为这个,她觉得自己天生为钢琴而生。

  舞台上的藤子头发略显凌乱,发色从淡黄到白色,总是穿着色彩艳丽带有吉普赛风格的服饰,有时是和服。头上戴着蕾丝饰品,耳垂上两个大大的银质耳钉(原谅我看不出是什么图案)。记得奶奶说她喜欢银制品,喜欢一点一点装饰家里,巴黎家中的玻璃都是手工的,与一百多年前一样。

  播放她完整演奏钟的时候穿着一身银白色真是太好看了,像天使。奶奶每次上场前都会在胸前划十字祷告。

  片中印象最深的曲子是钟、叹息和月光。电影开始的时候,就选用了钟,当时觉得与众不同,后来完整播放现场的时候,听得潸然泪下。

  李斯特的钟一直被视为炫技作品,李云迪的版本时长4分45,藤子奶奶的版本时长5分49。“必死に練習した曲”,每个音都清晰而扎实,速度放慢以后竟然听出了一种与命运对抗的感觉。奶奶现场的演奏确实不完美,再加上年事已高,曲子的速度都放慢了,也会有错音,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每个演奏者都有自己需要敲响的人生之钟,愉快而认真地演奏自己的音符就好了不是吗?

  奶奶生命中温暖的人:认识几十年的寄宿家庭,寄养狗狗的小提琴家,日本歌手和他的同性伴侣。

  奶奶随身带着零钱包,经常给街边的人放一些硬币。她说不能当没看到。

  奶奶说,母亲一直用大阪腔骂她あほ(笨蛋),也从来没有表扬过她,以至于到四十岁她还觉得自己是笨蛋。

  不知道七十岁开始的辉煌是不是奶奶年轻时梦到过的成功。

  “人生は時間をかけて自分を好きになる旅。”

  以影片开始前的这句话做结尾吧。人生就是花时间喜欢上自己的旅程。人生就是认识并接受自己的过程。

  希望百年之后,奶奶能在天国和点点相遇。

  她嘴角叼着烟,点起了蜡烛放在桌上,几只猫在她最喜欢的家里打滚。钢琴盖打开着,琴上堆着很多乐谱。她坐到钢琴前,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弹着曲子,谱面只是标准教材,不看也罢。书架上从旧书店淘来的书按照她喜欢的方式摆放着。此时,门铃响起,是友人来拜访了。

  《藤子海敏的时间》观后感(六):漂洋过海去瞅一眼海敏

  去年的《人生的果实》巡礼还历历在目,今年6月再次因为一部日本纪录片而决定又一次赴日,说是影评,更像是游记。虽说是不完整的架构和断断续续唠唠叨叨的文字,但也是我的切身体会,记录下来,算是不断提高输出能力的一次锻炼吧,也是记录人生各种美好的一篇回忆。

  不知何时起开始特别喜欢看纪录片,读书时期的我还一直觉得纪录片是非常枯燥无趣的一种展现,然而就是这么奇妙,现在的我变成会瞧见纪录片就多看一眼内容简介的人了。

  备战2019年SSIF,在众多电影目录中一见到它《藤子海敏的时间》,我就知道一定会是我喜欢的纪录片,虽说排片的时间和电影院都不咋地,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点击了加入我的排片。

  去看《藤子海敏的时间》,那是一个褪去了白日炎热的初夏夜晚,骑着自行车一路从上影城赶到静安,速度快有闯红灯和卡车并行,但我依旧欣赏到了路边的小资,梧桐、小栋别墅,霓虹灯,这些都让我非常舒心。BUT,观影的地方就是个类似于社区自用的老式破旧播放厅好吗?2个小时我头颈算、屁股疼,可是看完依旧非常喜欢这部影片,因为喜欢这么个有点倔强有点酷酷有点孤独的老太。我特地挑的是有主创人员见面会的场次,因为导演不出名,见面会就特别的诚意满满,各种回答各种交流,还有合影环节。也是通过导演得知这位将近90的太太近期返回日本在开巡演,当时有那么点小冲动,要不要去看?毕竟我也算是个日本通了,然而也同时一瞬间就浇灭了这个想法。因为时间不早,要赶着回家,没有留到最后。第二天翻豆瓣短评,居然有人要到了签名,我竟有一丝丝小嫉妒,因为只要我再多留2分钟,我也同样可以拿到签名呢!哈哈,真的是很傻很幼稚。

  缘分,真的很奇妙。同一周的周末,还是匆忙地从某个影院骑车赶赴上影城,结果竟然在路边偶遇导演和他夫人,我的天,大胆上去打招呼,表明前几日有参加见面会的放映,然后合照、自拍合照多张。再更大胆地要求留email以将照片传送过去,结果导演他直接把名片递给我了,顿时感觉如同被加冕了皇冠一般的闪耀,礼貌地告别之后,继续骑车的路上,我已决定本年的休假还是去日本,去看看海敏这位年轻时不得志老年突然人生开挂的钢琴师。

  后面的就很简单,因为我也开挂了,有一位在日本游玩时结实的名古屋小哥哥,学了十年的汉语,不管口头交流还是书面交流都是毫无障碍,唯一不方便的是通讯软件的不同。然而在日本小哥哥去年开通了微信后,就没任何阻碍啦!请他帮助查询演出场次,告知很多场都售罄,只有神户和横滨还有为数不多的S席。说来也不怕被笑话,自称小小日本通的我根本就不知道横滨的存在,所以就选择了神户的演出场次,从而吃到美味无比的牛肉就,泡了舒舒服服的温泉,享受了豪华旅游的酒店住宿体验,虽然这些花费让我肉疼不已,但体验时就深感自己的明智,全都物超所值,也让自己的休假等级向上跳了跳。毕竟年纪已不小,乘在人世间多多体验这世界的美好。

  跑题了跑题了,回到演出的主题,地点在神户国际会馆,算是神户的地标性场所了。一进去就觉得好高级,呵呵呵呵,不要嘲笑我。虽然来看演出的人其实和国内差不多,穿得挺休闲普通的,但的确也不乏穿着讲究的人士,更有身着高级和服的老太太前来。心中大呼:四高哎

  这次的演出不是海敏的钢琴独奏,而是和其他国家交响乐团的协奏。演出厅的效果非常好,各种立体环绕,各种高级的声音,听着世界名著肖邦的21号乐曲,看着指挥的倾力舞动,想着自己如此之高级远赴他国看演奏,渐渐地我就睡着了。有些夸张,睡着不至于,但闭目养神是多次的。看着右边漂亮阿姨的手指跟随着音乐的舞动,望着楼上小包间和服奶奶的头部也与演奏曲的律动同步进行,我深感后悔啊,为啥不逼着自己听熟肖邦的21号钢琴协奏曲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样我也就能更加高大上地律动起来也不是眼皮瞌睡不断呢。好在2个曲子之间有一段海敏独奏 李斯特《钟》,这种感受怎么形容呢。因为前期都在瞌睡,对自己有些失望,然后看到海敏说了几句话,当然是日文所以根本听不懂,然后她就接着自个儿弹了起来,熟悉的音符在一个个出现,但仍然不敢激动,怕自己以为错了。直到音符越来越多,确认这就是钟时,啊激动啊!因为前期已知这次是协奏,不抱能够听到纪录片里任何一首曲子的准备了,然而此时此刻此地,海敏她在弹钟,整部纪录片里我最喜欢的那首钟!!虽没有热泪盈眶,但真的也是激动不已了,毕竟她已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我也不会再为了她的独奏演奏会而专门再赴日一次,其他欧美国家我现阶段的财力也支撑不起。听到了听到了,海敏版本的钟,我的手指也一起舞动起来了!但说实在的,因为纪录片看好之后我一直听的是乔治勃列特版本的钟,节奏和力度都胜于90岁的藤子海敏,所以在她处理一些细小音符时的连贯性和音量我是觉得听着有些不习惯和失望的。但这不影响我满足的心情。独奏后海敏就起身离开了,她的腿脚是比拍摄纪录片时要严重很多,这样的身体情况还在演出,粗俗的我在想她是爱音乐如同爱生命一般了,还是前几年要多赚钱合同签太多。再后面交响乐团开始自己乐团的演奏,命运交响曲,听得会稍微多一些,所以可以根据音符的变化想象贝多芬谱写的音乐电影,战斗啊,压迫啊,再加油抗衡啊之类的,但期间我还是眯着了两次,真是扶不起的刘阿斗哈!

  不免俗的,演奏厅外摆放着不下10种DVD或者CD,都是关于藤子海敏的、关于乐团的,想了想,享受当下是最棒的,所以一张都没买,荷包是保住了。

  2个小时的演奏结束后,出来还有不知名男子二人团体在演唱,还有不少粉丝,更有中年男子粉丝在打声歌唱,霓虹岛的文化真的如此真实地在我面前一道道展现,写到这我就非常开心与满足。

  日本,2020年是不会再去了,但以后我还会去关东当中国游客、去北海道看雪、去冈山吃水蜜桃,人生的旅途刚进展到1/3,虽然在逝去青春,身体越来越吃不消自己的作息,但希望我的精神世界可以不断壮大,成为自己喜欢的自己,今后过好每天积存时间的日子。

  最后附一些图片,关于好吃的,和这篇文章没关系,但真的太好吃了!

  2019年11月16日11:59

  上海驶向武汉的G676

  《藤子海敏的时间》观后感(七):日本老奶奶都是宝藏啊

  原载于个人公众号:一只开山怪(或搜索:herringcat)

  -----------------------------------------------------------------------------------------------

  看见奶奶第一个注意点是她的外貌:淡黄的金发,别着黑色蕾丝头饰或是花朵,蓬松杂乱;佝偻着的背,像一个老巫婆;粗厚的手,不同于琴键上常见的纤长,但是看得出经过了认真保养;打量一圈,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她的衣服——吉普赛和日本和服混搭的洋装。她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里走出来的女孩。

  奶奶叫藤子海敏(Fuzjko Hemming),全名叫Ingrid Fujiko von Georgii-Hemming,1932年生人,今年87岁。

(她在2001 年登上过纽约卡内基音乐厅,85岁还在巴黎开了个人演奏会)

  高龄还满世界跑演奏会可能不能说明奶奶对音乐的热爱,可要知道藤子奶奶十六岁就失去了右耳的听力,在四十岁时,左耳的听力也受损严重。

  然而,85岁的她依然站在台上演奏着热爱的音乐。她曾经说,“我天生就是要弹琴的”,奶奶也确实用她不停歇的演奏证明了这句话。

  藤子海敏奶奶出生在柏林,母亲是日本人,教钢琴,父亲是瑞典裔俄罗斯画家。藤子五岁时,德国的反犹热潮已经开始蔓延,藤子的父亲是犹太人,为了躲避即将到来的风暴,一家人返回日本。回日本后不久,藤子父母的婚姻就因为家庭暴力出现了裂痕,最终无法融入日本的生活的父亲,抛下母子三人(藤子海敏还有个弟弟),独自返回瑞典。

  藤子海敏从小在母亲严格的调教下学钢琴,虽然奶奶在采访中说,因为持续学习钢琴和成为一名专业钢琴家要花很多钱,母亲教她弹钢琴,并不是为了培养她去做钢琴家。但是,她在钢琴的音乐天分从年少时就已展露出来。

  小学 3 年级就在广播节目 Live 演奏,藤子海敏天才少女的名声不胫而走。10岁时,藤子海敏开始向父亲的老朋友、出生于俄罗斯的德国钢琴家列昂尼德•克鲁策(Leonid Kreutzer)学习钢琴。凭借她天生的乐感,克鲁策寓言藤子海敏会在国际上成为一名成功的钢琴演奏家。

  不幸的是,在16岁,藤子海敏的右耳听力因为中耳炎而丧失。但她依然靠着左耳跟随克鲁策继续学习钢琴,并在17岁,以高中生身份开了生平第一场演奏会,演奏肖邦和拉赫曼尼诺夫。

  1953年,她就读于东京艺术大学,在校期间荣获多项音乐大奖。大学毕业后,她开始与日本许多知名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正式进入音乐界。当著名的Samson Francois(战后法国最重要的钢琴家之一)在他的世界巡演来到日本时,他参加了一场藤子的独奏会,并赞扬了她对肖邦和李斯特的诠释。Samson Francois鼓励她去欧洲进行表演和学习,毕竟50年代末的日本仍然只是个小舞台。

  但作为一个十八岁就失去了国籍的人,藤子哪里也去不了。因为从小搬回日本,藤子海敏不曾在瑞典生活过,在十八岁时就被通知丧失了瑞典国籍,而出生在国外使她未能入日本籍。藤子海敏成了一个没有国籍的人,一个流浪者。好在当时的驻日德国大使碰巧是藤子海敏的观众之一,他同情藤子的情况,帮她取得了红十字会认证。

(叼着烟练琴的奶奶)

  29岁时,作为一名被国际红十字会认可的难民,藤子海敏终于来到了柏林。毕业后,藤子海敏搬到了维也纳,与乌克兰钢琴大师舒拉•切尔卡斯基、著名的意大利-德国指挥家布鲁诺•马德尔纳以及传奇指挥家兼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等人合作。

  她作为钢琴家的辉煌职业道路就在眼前。

  但是,命运又一次和她开了玩笑。

  在经过伯恩斯坦指导的首次登台演出之前,藤子海敏的左耳因感冒带来的高烧而失去了听力。1971年,藤子海敏39岁,双耳近乎失聪让她正在成长的事业第二次戛然中断。

  她放弃了演奏,回到瑞典的姑妈家寻求庇护,并继续完成学业,考取了音乐教学执照。在那里,她花了接下来的几年教音乐,同时接受治疗帮助来恢复听力。

  为了维持生计,她做了其他零工,包括在一家精神病院当看门人。在精神病院里,她找到了一架立式钢琴。当护士们听到她的演奏时都惊呆了,尤其是其中一位从来没有笑过的病人。没有人能理解为什么藤子海敏会在那里,而不是成为一名钢琴家。幸运的是,治疗使她的左耳恢复了40%的听力。但长时间的离席,让世界遗忘了她钢琴家的身份。

  1995年,母亲过世后,她抱著对欧洲的失望返回日本,准备以教琴度日。

  那时,她63岁。

  命运对她的考验,已经太多。

  就在藤子海敏回到日本后,NHK被她的传奇经历吸引,以儿童钢琴家身份绘出富士曲目特别制作了《富士儿童之路a ~》,于1999年2月播出。纪录片意外的引起日本全国轰动,获得观众热烈反响。

  于是,在NHK的帮助下,藤子海敏发行了第一张 CD 专辑「奇蹟之钟」(La Campanella),3 个月卖出 30 万张,改写古典乐销售记录(现已超过200万张)。随著专辑大受欢迎,同年,藤子海敏举办复活演奏会,正式复出参加音乐活动。此后,她还四次获得日本金碟奖的年度经典专辑奖(其他古典艺术家从未四次获奖)。

  从她1961年赴欧洲发展,到她 1995年回到日本,再到1999年被观众再度接受并喜爱,又开始在小音乐厅里表演。

  38年的时间,藤子海敏已经变成了67岁的奶奶了。之后奶奶在巴黎、伦敦、米兰、柏林、维也纳、莫斯科、纽约等地参加个人和团体演出,一直到现在。

  她的名字现在被冠以“日本当代最传奇的钢琴名家”,是“为演奏李斯特和肖邦而诞生”的钢琴演奏家。

  是宝藏,总归是会发光的呀。

  虽然藤子奶奶的演出日程让她几乎没有空闲时间,但她从来没有忘记内心的柔软。她一直向9/11受害者、阿富汗难民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

  更多关于藤子海敏奶奶的故事,去看纪录片《藤子海敏的时间》吧。这也是今年SIFF展映片之一。

  纪录片拍摄了奶奶前几年在欧洲的巡回演奏,有独奏片段和生活日常。

  比如藤子奶奶走在路上会随身携带一个零钱包,将零钱送给每一个遇到的乞讨者。海敏奶奶也很喜欢动物,自己养了一只猫和一只狗(狗狗在德国,猫咪已经去世了)。她每年都为世界动物权利组织演出和捐赠。

  她在欧洲几个国家都有住所,或是曾经住过的临时公寓,或是自己买的屋子。她最喜欢法国,因为那里是所有艺术家聚集的地方。藤子奶奶的屋子都装饰的古典而有趣,丝毫不沉闷,像她本人一样。

  奶奶还在纪录片里袒露自己目前暗恋一位乐团指挥,两人年纪虽然差距不小,然而坠入爱河的感觉,仍然让人愉快。

  对于藤子海敏奶奶的演奏水平,欧美主流媒体的评论家们虽然笔调犀利——“她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是源于对她面对巨大机遇时所表现出的决心的钦佩”,但他们都乐于承认前来欣赏演出的观众们总会给藤子海敏报以极其热烈的赞美的掌声。

  正如日本歌手吉川晃司评价的一样,“她充满灵魂的演奏,一如曲折离奇的人生故事,令人感动不已!”藤子海敏奶奶的演奏,已经不止于音乐,更多的是给人以治愈和温暖。是属于她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故事的音符。

  纪录片里我特别喜欢的一段是藤子海敏奶奶在世界各地上台演奏前的快剪,配合奶奶的琴声和人生故事,感觉像是绕了世界一圈!

  奶奶值得。

  太有趣的人生。何况还有音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藤子海敏的时间》经典观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