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鸡蛋?煮鸡蛋干什么?”我疑惑地问。
我拍了一下脑门,是呀,清明节要煮鸡蛋的!这个是我们当地的风俗,在家的时候每年都要煮一些过节。说实话,今天清明节是没有忘记,但是要煮鸡蛋可是一点影子也没了。
和妈妈随便聊了聊,放下电话,思绪还是停在清明节、煮鸡蛋里转着圈圈出不来。
回想起小时候的清明节,那可是话说不尽,对公来说是缅怀先烈,对私来说是祭奠祖先,都是伤感的的,是具有着重大的意义的节日。但是对我们小孩子了来说那可是一件很欢乐的事,因为清明节这天我们有大半天的假呢!还有什么比放假更让一个小学生期盼和开心的呢!向烈士敬献完画圈,都不用返回学校就可以直接回家。走在回家的路上,吹着柳条拧的树皮哨,甭提有多美了!
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清明节这一天是要去踏青的,也就是到麦地去跺两脚,在麦地里面打几个滚,这预示着这一年都会有一个健健康康的体魄,就算是碰着磕着的都不会有事的。踏青回来就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事,也是我们这最主要的习俗——碰鸡蛋。清明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给孩子煮上几个鸡蛋,装在袋子里或者网兜里,孩子们拿着到处找小伙伴去碰,看谁的鸡蛋最坚硬,看谁的鸡蛋碰破的最多,这可是我最爱干的事了。
我的奶奶有一双巧手,每年都会给我用绳子编织一个装蛋的网兜,这可不是小伙伴那些简简单单的兜子,这可是奶奶用五颜六色的剩线头编织起来的。作为家里的唯一的孙子我每年都会获得一个新的网兜,再装着满满的鸡蛋里面还总是有一个我姐姐们和小伙伴们羡慕的大家伙——鹅蛋!这个鹅蛋,能让我激动、吹嘘多久呢!这些鸡蛋鹅蛋壳上我都会给染上用捡来的废旧塑料、薄膜向货郎换来的染料,花花绿绿的蛋装在彩色的网兜里,漂亮极了!我提着网兜摇来晃去的满庄子乱窜,又不知惹来多少羡慕的目光。
为了碰破更多的鸡蛋,小伙伴们纷纷开动大脑,奇思妙招层出不穷:有先去碰别人的,有在碰的时候故意用手指头挡着的,还有耍赖皮趁人不注意乱碰一气的。
我往往不屑于用这种低级的招数。清明节之前我都会用一种粘性很大的土做几个假的鸡蛋,再从一些盖房子的地方拿一点刷墙的白石灰,涂上,外面用颜料上色,基本看不出来这是一个“土鸡蛋”。要是运气好了,赶上有钱人用水泥盖房子的就更好了,找个鸡蛋开一个小空倒出蛋液,把水泥灌进去,都不用上色,开的小口子朝里握着,那可真是战无不胜。不过用了几次也就失去了效果了,伙伴们被碰破的多了,就会变得聪明起来,再想去碰的时候就要先试试鸡蛋的重量了。
这种情况下我还是有招的,大人们都说鸡吃贝壳下的鸡蛋会更结实,于是我在清明前夕就回去河渠哪里扣河蚌、捡贝壳来喂鸡,下的鸡蛋都让妈妈单独给我留着,还别说,这样的鸡蛋就是厉害呢!
想想这些快乐的时光,再看看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真的是没有什么意思了,现在的孩子们再也不会有我们小时候的乐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