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情比雨丝祭祖日,泸州又到清明时
日期:2020-04-04 02:17:25 作者:女小白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与其他三个节日团圆喜庆不一样,唯独清明多了一份思念和一丝哀伤。这是一个让人难以开颜的日子,包含了太多的叹息和不舍。但是清明节并不仅仅是悲伤,大约杜牧的诗“清明时节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太过脍炙人口,使得大家都有一些无法释怀。其实清明节,兼具自然人文两大内涵存在意义非同一般

  在二十四节气,清末是唯一的传统祭祖节日,虽然我国其他一些重大节日也有祭祀祖先习惯,但是跟清明还是有所区别

情比雨丝祭祖日,泸州又到清明时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产物,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影响古人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廿四节气有着密切关系。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的时间,北斗七星会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季节节气变化依据,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

  斗柄指向正东偏南的“乙”位时为清明节气。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清明节凝聚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仰与春祭礼俗。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研究成果人类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曾子的“慎终追远”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应该谨慎从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追念前贤。从而对自我进行洗涤。又因为古代先人墓葬多在山林之间,春节二三月真是踏青的好时节,通过去祭拜祖先,也亲近大自然,达到一种天人合一境界

  所以清明又充满了哲学和人文思索的意味纪念逝去却是不仅仅是悲伤,也在告慰先人血脉延续生命接力。所以缅怀已逝生命从而激发现有生命,纪念自己身边的自己亲近的已逝的亲人,在这个时候,反而给予人 内一种信仰的力量

  大自然到了清明节的时候是生机勃发的,通过到祭拜的地方踏青则是珍惜自然的生机,同时清明节融合了古代的寒食节,寒食本来就是一种大自然的节律

  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国产漫画穿越西元3000后》里面的文字倒比那画面更加吸引我,有一段是大概是这样说的:“当宁静眼眸变成流星,火熄灭,大地变冷。蒲公英飘向夜空,这就是我们的命运吗?当炮火的闪电穿透身躯,心犹在,梦已逝去。流星雨布满宇宙,这就是人类的命运吗?那么,神啊!请帮帮我们!请让我们在血色黎明来到之前,用了仅存的一丝希望,带着所有已死去的人绝望的哀鸣,走向那片曾经天蓝但现在却染满鲜血的……人鱼之海!听那悠扬的号角声,带着我们……沉醉远方!”

  每次想起这句话,我就想起朋友叶秋说的:“人类总是要重新面对一切,即便他不能够,他的下一代也要,人类的生命长河如接力棒,代代相传,缅怀过去,无论是痛苦还是喜悦,都讲化作情谊的雨丝,洒落到每一个人的心底,被融合而饱含温度。”

  是啊,我觉得我大概没有他那样的哲人情怀,但是我也知道生命的尽头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不过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极其丰富,在享受这些的同时,想过这样的生活是谁给予我们的?有自己的祖先,也有那些为人类和平事业奋斗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包括这一次我们面对疫情,祖国和人民为了抵御这百年不遇的病毒,所付出的巨大的贡献,那些为了人民的安全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也值得我们致敬和缅怀。

  我想只有亲身经历过那场大灾难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清明节的意义。虽然今天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和平年代,衣食无忧,即便不是富裕人,也足够温饱,但是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依然会害怕,恐惧,甚至躲避,唯有这一次,我们是如此的一致,如此的坚定,正是伟大的祖国,造就了伟大的人民,如今的安宁,人民的幸福。今天的我们,更不应该一直以来那些有名和无名的付出者。

  俗语说:祭之丰不如养之薄也。人死后,什么关系都没有了,只剩遗憾,怀念。但是我们缅怀,感恩,反省,活得更好。其实也是都已故亲人的一种致敬和尊崇。是与时俱进的文明祭祀之风,我们追忆前辈先烈,虽然或许没有血缘关系,却是对英烈们最大的尊敬。

  每年的清明,泸州大约都是细雨蒙蒙,今年也不例外,这一次清明,我想我们应该有一个更虔诚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它。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情比雨丝祭祖日,泸州又到清明时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