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老支书姓吴,今年74岁,25岁那年就入了党。从村支书卸任下来后,每年的封山禁火期,他都主动请缨,在进山的路口进行执勤。他的老伴也是个善良之人,每次老支书执勤前总是把他袖章戴好整理齐整。
在他们执勤的沟口,不管刮风下雨,总能看见一个白发而熟悉的身影,陪伴着我们,坚守在执勤的第一线。
每年的清明前后,雨水稀少,草木干枯,因此山林最容易在此期间意外引起大火。老支书便勤快的将封山禁火令挨家挨户的传达并贴在村里的主要港口,破口婆心,不厌其烦的为家宣传,让群众都了解防火的重要性。
01年撤乡并镇后,老支书积极响应镇上的号召,带量全村群众进行产业调正,年终还被镇政府授予“科技调产先进单位称号”,连我们也都为他感到自豪。
他和老伴一直生活一个看起来并不怎么上眼的老宅子里,在院里种了不少绿色时令蔬菜,每天清茶淡饭,瓜果蔬菜,看似清贫,他却总是乐呵呵的,过得十分满足……
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曾修建过一个水库,当时为了解决饮水的困难问题,老支书便从山里流下的少量泉水,集中在水库方便了村里的群众吃水问题。
对于经过执勤点的村民,老支书都要对他们进行护林防火的知识宣传,赠送护林防火宣传手册,要求他们回家后宣讲给全家人,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疫情期间,老支书不管有多忙,他总是坚守在防控的一线……
感叹我村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同时,也赞叹老支书的美德和他坚毅的精神,牺牲自我的精神,为大家谋福利的美德,真的很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