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门,雪已在下。
几乎没有风,雪花就那样漫天舞动,翩然而落。
尽管漫天飞雪,但并不感到冷。风花雪月,令人神往。可是,所谓的“风花雪月”,可能也只能是在吃饱、穿暖,有闲的情况下才能够享受的吧。
小时候,寒假前,也是这个时候,最是难熬。手脚被冻得生疼,“像猫咬的一样”。那时候人们这么形容寒冷,真是太形象生动了。
初中时候,家里距镇上的中学八里路。要是现在,坐公交车也就是两三站地、十几分钟的事情。可是,那时候孩子们只能自己骑自行车。冬季早上六点多,天才蒙蒙亮,路上更是没什么人。八里的路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每天上学都是一个考验。
一年冬天,期末考试后返校,我班上一个女生,就是上学这一路,手背就被冻起一个大包,大馒头一样。
那时候,我们对“寒冬腊月”尤其敏感。对寒冬的恐惧,绝不亚于那个一到冬天就唱“多罗罗多罗罗”的寒号鸟。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也绝不是煽情,而是实实在在的恶劣现实。
一方面,全球变暖,暖冬天气增多。另一方面,现在也是比那时候穿得好,穿得暖了。
那时候,大多数人都穿着手工做的棉袄棉裤,外套一件单衣,一个个很臃肿笨拙。
哪家同学能有个军大衣穿,就算好人家了。那时候,妈妈给我们姐妹每人买了一件呢子大衣,套在棉袄外面。虽然也臃肿,但是比穿单衣要好看保暖了许多。
我的那件呢子大衣是湖蓝色的。我们年轻漂亮的英语老师也有一件一模一样的。
她是年轻姑娘,很爱美,大冬天呢子大衣里就只穿毛衣,她的脸经常被冻得铁青。
我们姐妹都有呢子大衣,却怎么也想不起妈妈那时候穿什么,有没有呢子大衣。
我在家人微信群里问了一下,没想到却引发了热议,聊天内容看了让人忍俊不禁。
年龄差距的原因,自然就分成了123和456两个梯队。123自然是家里的老大老二老三,而456就是老四老五老六。
我在群里刚刚说了一句:“妈,我们小时候您给我们每人买了一件呢子大衣,我们上学穿,可好看了!”
5就说了:“那是123有,456可羡慕了。”
3大笑。
5又接着说:“123一人一套连衣裙,456也是看着。”
过了一会儿,聊天又继续了。
4说:“过年我们都有新衣服。”
:后来,我问妈妈,那时候大人都不一定舍得买呢子大衣,为什么给我们小孩子买呢?妈妈说:尽量让孩子们穿得立立正正的。
现在想想,那时候,觉得很正常的事情,其实许多都是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