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成佛前做过什么
何谓「劫」?一「劫」的时间极为漫长,根本无法计算。「劫」又分为大劫、中劫、小劫。一小劫约为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劫」又分为光明劫和黑暗劫,只有在光明劫中才有佛出现。光明劫的贤劫中有千佛出世。贤劫时洪水弥漫整个世界,海中涌出千朵金莲,这是千佛出世的吉兆。释迦牟尼佛是贤劫中第四尊佛,人寿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
释迦牟尼在过去生中世世都曾发愿成佛。可以说,发愿是成佛的秘诀。
过去劫中,有一国王很有智慧。他身边有一位驯象师,一天,国王乘着大象外出,途中此象嗅到雌象的气味,便狂奔不止,国王因而受伤。国王责问驯象师,驯象师说:「我只能调服其身,不能调服其心。」国王问:「有能调驯其心的人吗?」驯象者说:「有,只有佛才能够调驯身心。」国王省悟,于是发愿成佛。后来果然成佛,号释迦牟尼佛。
在过去无数劫中,他不仅要经受无数的磨难和考验,而且还要在不同的生命流程和时空中施财舍命、济世救人。
释迦牟尼在过去世中发菩提心,发愿成佛。分别在七万五千佛、七万六千佛、七万七千佛前承事供养,完成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释迦牟尼在无数劫中修忍辱苦行,饱受磨难,佛典中记载了许多令人钦敬和叹服的善行壮举——
1、舍身救鸽:
释迦牟尼为一国王时,帝释化为鹰,边王化为鸽,鸽子飞到国王的宫中求救,国王慨然应允。当鹰飞来索要鸽子时,王愿以百倍重的其他肉代还,但鹰非要以国王自身的肉相抵,结果国王身上的肉被割尽,仍达不到鸽子的身重,遂命人将自己杀死,以髓相补。帝释知道国王守信不移,便复化原形而稽首于地,并命神医用药敷王身,使其完好如初。
2、舍身饲虎:
释迦牟尼曾于山中修道。一日见一母虎,用乳汁喂饱了虎子,后因饥饿,想吃掉幼虎。修行者见状发慈悲心,想到自己学道是为救济众生,死去后身体只会白白遗弃,不如现在救下虎子以成德。于是,他把自己的头伸进虎口,虎得饱餐而母子俱全。释迦牟尼舍此一生。
3、舍身救鹿:
释迦牟尼曾为鹿王,见当地国王日日行猎,群鹿死伤甚多,便到城中面见国王求情,知其每日仅需一鹿,就答应每日送一只鹿来,请王止猎,国王应允。一日,轮到一母鹿要被献祭,但此鹿有孕在身,乞求产后赴死。这样必须让下一只鹿去死,则下一只鹿要早死一日,鹿王于心不忍,便亲自赴死。厨师认出了鹿王,急忙向国王禀告,国王问明原因,惭愧万分,他让鹿王回去,并划一地界让群鹿自由生活,下令全国禁止猎捕。
4、舍身供养修道人:
过去有一修道人,在山中修行,与狐、獭、猴、兔为伴,向四兽传道。后因山中果实已尽,道士欲迁往他处,狐等非常忧伤,就各自寻食以供养道人,狐、獭、猴各有所获,唯兔子空手而归。兔子想,有生必有死,死后身体便抛弃,供养一万个凡夫不如供养一个得道之人。便对道人说,我身虽小,可供君一日之食。遂自投火中,但火为之熄灭。道人大为感动,遂留下,日日宣说妙经。这个舍身求法的兔子就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的一世。
5、其他
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成佛前生的故事非常之多,曾为国王、太子、清信士、象王、鹦鹉王、凡夫、穷人、贫道、童子、长者、孝子、鹄、孔雀王、猴王、马王、鱼王、龟王、鸽王、兔王、辩者、妇人等等,不论为何种化身,他都是慈悲为怀,道心不退、舍身求法,广积福德,从而成为众生修行的楷模,成佛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