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年20岁的他,意气风发,刚一毕业就跟几个兄弟一起创业闯荡,那几年,新媒体行业飞速发展,他也过的相当不错。
但上次相见,他早已没了当初的朝气,在一家气息奄奄的企业做着不大不小的总监,用他的话来说,生活啊,走一步看一步吧。
“我也没什么宏图远志了,过的差不多就行了。”看着他故作轻松的样子,我不寒而栗。不过26、7的年纪,正是很多人大展拳脚向外延伸的时候,可他就已经用“差不多”来定义自己的人生了。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不再缺乏资源、缺乏信息、缺乏机会,但选择越丰富的同时,也使人越迷茫,精力越分散,失去了聚焦、专注的能力。
2
在他眼中,红糖白糖差不多,陕西和山西差不多,十和千差不多,姓王的和姓汪的差不多,医牛的和医人的差不多。
直到差不多先生快死的那一刻,他还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
如果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那么这个城市、这个国家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差不多的人生无疑是有缺口的,自己不去主动填满,别人是帮不了的。凡事都差之毫厘,最终必定谬以千里。
结识的人越多就会发现,越优秀的人对自己越严格,他们从来不会放任自己,他们追求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像一丝不苟的手艺人,把手中的活计精雕细琢,敬仰着自己心中一直守护的那份精致。
正如宝马的机电维修师童林先生,作为宝马的技术岗从业人员,童林最初不善言辞,只会闷头做事,有些羞于和别人沟通,这样当然也没什么不好,童林也曾想过,只要一直默默自己研究技术就够了。
认真用心做事的人身上都有着某种魔力,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某一次为宝马车主维修车辆后,车主热心的和童林聊起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车主觉得,在努力为自己的职业素养挖掘深度的同时也要扩展自己的职业宽度。
这样的话点醒了童林,独自的拼搏是孤独的,他也希望能够克服自己不善于和人沟通这一缺点,公司也为他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宝马线上的悦学苑能够让童林安心学习各种机电维修,技术的提升让童林的自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技术层面的提升让童林的自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宝马的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上,原本有些羞怯的童林如今已经能够站在台上发表讲说了。
父亲的改变也影响着孩子的进步,童林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看到爸爸一直以来的进步,自己也不甘示弱,如今成绩也有了质的飞跃。
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的这些年,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当没有人要求你的时候,更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差不多”不应该是年轻人做事的态度,追求精益求精才是能让我们向上拔节的力量。
我们不能总是用自己不够聪明的理由搪塞着不够踏实不够勤奋不够努力不够真诚的自己。
当你意识到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某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领域,并且你愿意专注在这个领域深耕,与此同时,你的努力不是一味地重复,而是带着思考,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
每个年纪都拥有无限可能,千万不要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掐断在“差不多”的态度上,也别让自己毁在凡事只要差不多就行的草草了事里。
希望你的人生能饱满而丰富,希望不论是二十岁的我们,还是三十岁的我们,都不会被“差不多”捆绑这一生,都有更改命运的胆量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