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即是最后,念念皆是临终
一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现在年轻力壮,身体健康,人生一切如常,何必念佛惦记着死亡,应该是在身体不好,遇到困难时,才要好好念佛。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现在正是人生最美的时光,就该好好享受;未来的日子还很漫长,待退休时,孩子长大了,生活悠闲了,才是最好的念佛时光,可以寺院小住,静静念佛。
我们总以为,念佛是老人的专利,她们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念佛才有最好的归宿;我们总以为,念佛是因为生活不如意,遇到困境,有求于佛,才来念佛。
我们总以为,人老才会死,生病才会死,平时都忌讳说这个字,千方百计地躲避它。其实这是徒劳,世上唯一平等的事情就是死亡,上到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寿限到了都要死,无常来临都会死,不论年龄地位,不论健康状况,男女老少都一样。
而且,死亡从来不打招呼,等我们做好准备,它随时会大驾光临,会在我们春风得意时突然来访;会在我们相爱不舍时悄悄到来;甚至在人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等候多时了——当今社会,有多少无辜的孩子,从未感受过妈妈的温暖,就在冰冷的刀锋下,遍体鳞伤,化成碎片,离开了他们未来得及看一眼的世界,狠心的父母让他们转恩为仇。
生命,仅在呼吸之间。在生死面前,没有谁是宠儿。在无常那里,没有节假日,也许明天,也许今天,也许下一刻,也许这一刻……
不信吗?到医院里去看看,到太平间去看看,到急救中心去看看……
人生哪有来日方长?时刻都是无常啊!
二
不要以为人生很漫长,错过了念佛最佳时光。生与死,只是一转身的距离,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真正漫长的是轮回,下一世再想得人身、遇佛法,那才是来日方长呢!
有一法师劝朋友珍惜光阴,及时念佛,他朋友说要等到三个愿望达成之后,再开始念佛。哪三个愿望呢?
一,要把旧房换新房;
三,要等女儿出嫁后。
可惜,没有来日方长,无常也从不等待,几天之后,这位朋友就离开人世,三愿未成,阴阳两隔,人间的一切都没他什么事了。
假如,他及时念佛,佛力加持,也许能延年益寿,说不定真能完成未了的心愿;就算寿命已尽,也能蒙佛接引,往生净土,一生成佛。成佛之后,无愿不满,不仅今生一切未了之愿,皆可完成;乃至生生世世未达成的愿望,皆能实现。
三
世上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世上除了念佛,一切都能等待。
也不要等到明天,甚至连下一秒也不要等。也许下一秒就是来世,无常从来不预约,更不等候。
修行,要从听到佛法的那一刻开始;念佛,要从当下开始;解脱生死的大事,也从这一刻开始,不要等待,因为人生没有来日方长。
旷劫轮回到如今,今生一定要解脱——今生已是最后。
今晚脱下鞋和袜,不知明天穿不穿——今天便是最后。
古德言:现在即是最后,念念皆是临终。
念念有如临终日,心心准备往生时。
四
过去很多高僧大德,往往写一个大大的“死”字贴在床头,或者随时可见的地方,时刻警醒自己,是否已经了脱生死?
“直须将一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凡不宜贪恋之境现前,则知此吾之镬汤炉炭也。则断不至如飞蛾赴火,自取烧身矣。”
“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头上,挂到眉毛上! ”
除了将“死”字贴在房间,提醒不要忘记念佛的高僧,还有每晚躺进棺材睡眠的吴信叟,可谓念念不忘无常,时时准备往生。他每晚在棺中入睡,还让书童半夜五更之时,敲打棺材,高声唱道:
“吴信叟,归去来!
三界无安不可住,
西方净土有莲胎。
归去来!”
他听到歌声,便起身念佛。有一天,在旅途中,突然听到空中传来一阵阵清净优美的梵音,他看到金台来迎,当下念佛坐化,随佛往生净土,潇洒而去。
五
如果我们有幸遇到净土法门,当下就念佛,发愿生净土,一生不改变,专念名号,就是安心坐在阿弥陀佛的大愿船上,自自然然就能往生净土。此时的我们,身是娑婆世界的旅客,心已成为极乐世界的主人。
虽然无常依旧在,但已成我们修行路上的加油站;虽然业力依旧在,却如关进笼中的老虎,不再能伤害我们。我们念佛就活在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光明中,无常到来时,就是我们回家时。
因为,无常的到来,成了归家的音讯,净土的呼唤,生命的尽头,是净土的开始:弥陀垂手等待,诸佛护航接引,莲花朵朵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