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就像打针擦棉球
文/赵元波
有个小孩子生病最怕打针了,一听说打针就哭闹个不停,弄得医生、家长都头疼不已,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孩子生病了,只有打针、吃药,才会慢慢好起来的。不打针吃药,怎么会好起来呢?可孩子还小,跟他讲道理根本就讲不通。
得另想办法才是。
还是遇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护士阿姨给这个孩子打针,孩子打针的时候,不哭了,也不闹了,安安静静地让护士阿姨打针。
护士阿姨在给孩子打针的时候,边用酒精棉球擦要扎针的那个部位,边对这个孩子说:“小朋友,别害怕,阿姨给你讲一个奥特曼的故事……”趁酒精棉球擦来擦去,孩子感到凉凉的,痒酥酥的时候,心里完全放松了下来,注意力已经集中在听故事上了,阿姨把针头一推,在不知不觉间针头就已经打了进去,一点也不疼,孩子没有哭闹,针就已经打完了。见孩子一点也没有哭闹,家长很是满意。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护士阿姨在用酒精棉球在给孩子擦的时候,孩子感觉到很舒服,身心就放松了,也就不再害怕了,这个时候,阿姨一下子把针头打了进去,孩子连疼痛的感觉都还没有反应过来,针就打完了。
其实,我们在批评人的时候,不凡学学护士给孩子打针的办法,在打针之前先擦擦酒精棉球,在分散注意力之际,来上点疾言厉色的批评,人家就很乐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