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美物计
曾看过钱钟书的一句话: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
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
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
或者菜合你口味,
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心中无挂碍,人乃有所安。
人如纸鸢,我们总想紧紧抓住手上那一根线,
但风起时,下一刻又不知身居何处,前路何方。
01
人之所以心不安,无非总有未得到,
总有舍不得,亦为得失心。
苏东坡的好友王巩,
曾因他的乌台诗案受牵连,被贬于岭南之地,
他的歌妓寓娘也毅然随行。
聊养生之道,还说这是在修行。
几年后,王巩回来。
苏轼请他们喝酒,谈起岭南风土人情时,
寓娘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人有追求是好的,但得失心太重,
种树时,认认真真。
结果时,随缘尽兴。
02
当下知足
心安者,知足也。
杨绛在100岁后,曾写过一段话:
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
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
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
人生没有圆满的幸福,
但有知足的快乐。
安于当下,即使身居陋室,
也能如刘禹锡般,
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心有知足,安于当下,
方有归处之感。
03
不恐无惊
丰子恺有句话:不宠无惊过一生。
心难安,只因生活中太多不确定,
常常给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蒋勋匆匆赶去机场,
一恍三十年,他都没有读过这卷经。
在飞机上,坐立难安,
他只好一遍遍地读着,
“一次次读到‘不惊、不怖、不畏’,
试图安心,‘云何降伏其心’,何其难。”
“因为自己的舍不得,懂了一切众生的舍不得”。
蒋勋也带着这一卷经,
在父亲床前一字一字地读诵,
一直到他往生。
从此,蒋勋每天清晨醒来,
必先读一遍《金刚经》。
他说读了心安,便一直读下去。
面对这茫茫的人生,
但终日战战兢兢,终非爱己之道。
也许是念经、抄经,
终得找一些法子,寻一根线,让自己能够心安。
让渺小的自己找到归处。
他说:“怎样才能心安?就是要无心。”
有舍有得,都是生命来往的常态。
不让心想得太多,因为心中无挂碍,赛过小神仙。
解决不了的事担心也没有用。
人若心安,即有归处。
本文「美物计」编辑,文字转载自物道(),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本号文章,欢迎分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你我暮年,有个小院
冬季,一定要到北平去看雪
深秋,一定要去北平
最美的秋天在中国!
最好的养生,是沾花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