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许锡良老师发了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忍不住又听了一遍,而后重温邓丽君在香港红馆举行的15周年演唱会。可以这么说,邓一个人既做主持,又是演唱,还与舞蹈演员一起劲歌辣舞,中文歌、英文歌、粤语歌,一堂满满当当的演唱会,每首都像录音棚出来一样的音质,真的很难看到这样影响一代人的歌者了。
当演唱会接近尾声,熟悉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在观众要求下再次响起,我的双眼渐渐模糊……邓丽君的歌,陪伴了我整个中学生涯以致后来的岁月,青春的迷茫与成长的烦恼在音乐中得到平衡与慰藉。或者说,邓丽君的歌远远超出了这些。
谢谢有那么“一个人”,一直是我所爱。
(2)
想买双白色系带的平跟皮鞋,配我那些宽宽大大的棉麻裤子。哈,拉着孩子的手飘飘然,仙气十足,自在洒脱。
今天中午,美女娜娜羡慕着说:“唱唱歌,弹弹琴,与孩子一起手舞足蹈,做音乐老师多好呀!”当初她是为追求所谓的“成就感”而放弃做音乐老师的,看着她日渐消瘦的身形,我感觉自己幸福多了。
(3)
第二周将近尾声,和每班孩子差不多见了四次面,他们的进步真是每天能看到:
1、会排队了,能分清一列纵队和两列纵队了,知道音乐课排两列纵队(但不愿拉手的孩子很多,空了找他们聊聊);
2、认识去音乐教室的路了,知道行路靠右(但依然有点小吵,管理不好小嘴,应该会好的);
3、能记住音乐教室的座位了,并知道保持安静,等候上课(还有个别孩子坐错位子,居然有占着位子,死不认帐的。哈,太可爱啦);
4、能在老师引导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了,学习唱歌,记忆歌词;聆听音乐,学习律动;唱唱跳跳,动静结合。说实话,比第一周明显进步。 采用钢琴教学,效果就是好:一方面,教师的钢琴声易于课堂组织,钢琴声音悦耳动听,一串爬音,琴声起,缓缓行,静静流,孩子们心也“收”了;另一方面,钢琴旋律性强,颗粒感强,孩子们对“21 3”与“21 2”这样的句子演唱几乎不成问题,聆听2~3遍,便能准确演唱。可想而知,日积月累,时间久了,听力的敏锐度就有了。
两周的音乐课,我把四位音乐娃(唱娃、动娃、听娃、奏娃)做成了套指,第一周亮相的是唱娃和动娃,第二周听娃加入。针对音乐娃的不同出场,学习的内容有所侧重,演唱、律动、聆听,教学一步步有序起来。
充分准备的课堂是看得见进步的,看得见进步的课堂是充满快乐的,充满快乐的日子是值得记录的。
(4)
1、小朋友在走廊里排队,只有她在教室里写作业,问她,不吱声,我拉拉她小手,她才慢吞吞离开座位;
2、整队时 ,怎么都不肯与同伴拉手。我上前欲与她拉手,她警觉地一躲,把手缩到身后;
3、询问她,依然不吱声;
5、一节课40分钟,玩着玩着,从凳子上掉下来,还好,虚惊一场;
7、第四节音乐课,依然如此,不拉手,不吱声,不参与活动。
四十几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慢慢就看出孩子们的不同来:有的适应快,进步大;有的爱表达,爱交往;有的吃饭快,不挑食……对于一些“特别”的孩子,我们除了耐心等待,还要善于观察,我想:“特别”大概也是生命的印迹,不爰唱歌,不爱说话,不必苛责。但某种担心,依然有。
(5)
程式化的工作节奏,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上卫生间打水、烧水、泡茶,刚进卫生间,负责清洁卫生的王阿姨就气鼓鼓地跟我说:“£€$¥%#*&@~……”我朝王阿姨所指的厕所门一看,一惊,想起前两天也见过厕所门打开着,以为是王阿姨为驱味所为,真不知是有人故意为之。王阿姨告诉我,之判定此人是故意行为,有以下特征:事发多次,手段相同;特征明显,情节恶劣。王阿姨为了“破案”,已进行“间断性踩点”,时间点都在下午四点过后。
回到办公室,我跟校长室挂了个电话,大意是以后有机会,可请心理老师来做些心理辅导讲座,我们特别需要健康的心态与阳光的气质。校长室的答复一如既往:你以为听个讲座就好了吗?一如以往的观点:你以为读本书就有用吗?你以为听节名师课就进步吗?……
是啊,所有的“亡羊补牢”都为时已晚,收效甚微,难的是开阔的眼界与超前的意识。我不信,领导们不知道,只是缺少去想去做的胆识与担当。很少有人关注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我怕某天我也不小心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