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学生现在不在我教的班里,他们在六年级时和我念,我对他们相当熟悉。森当时还是班长。他学习很认真,也非常刻苦,作文经常被当做范文在班里读。数学、科学经常是满分。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们都喜欢他,他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我经常发现他课间不出去玩,孤单一人在教室里学习。他曾在日记中写自己每到考试很紧张,怕考砸了。有时候,考试时会的东西忽然就就忘了。看得出他很焦虑。我和他谈话,告诉他一场小小的考试不必这样紧张,把心放宽,学会开解自己。
因为成绩好,他经常在全体师生大会上发言。而他的妈妈也为此站在学校领奖台上,给大家讲在家怎样管孩子。校长亲自把“优秀家长”的奖状颁发给她。在森升入初中不久,他的作文在教育局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我还特意给他送去证书。
一次他发烧很厉害,我让他回家看医生,他坚决不回,就那么坚持着。
就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我们引以为豪的学生,而今天在老师们的口中竟然有那么多的缺点。学习不认真,迷恋上网……
一开始我不相信。我和老师们说,这个孩子品性很好,他不可能变成这样的。
后来,我渐渐相信了。一次,我亲眼见他在校园里拿着一包零食边吃边走,无所顾忌;我还见他和别的学生去办公室抱作业,满面嬉笑,从我身边走过,根本没看到我。这,和原来不苟言笑、严谨自律的他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次我看到他的语文试卷,他的字写得不如以前好,有些滥。作文题目是《趁早》,他在作文中写道:“每当我回家看到妈妈,我的心痛如刀绞,因为,我又荒废了一日。我感觉对不起妈妈。”我相信这是他的真心话,他现在有些懈怠,但内心肯定在激烈地挣扎,在和自己做着思想斗争。他在文末写到:“我一定要趁早学习,把坏习惯改掉,我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让自己将来后悔!”看到这几句,我心动了,用红色圆珠笔把这句话画下来,在旁边批注:“说得好!老师在这里为你加油!”
另一个学生叫冲,他给我的印象是阳光乐观、富有个性、有爱心、知恩感恩。他曾经写了一篇作文《我》,文中写了自己的三个特点:见义勇为、喜欢读书、喜欢篮球。他写自己放学时看到一群“小坏蛋”在欺负一个男孩子,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救下那个男孩。还写奶奶不让他看书,他躲进被窝打开手电偷看。同学们听了他的作文直哈哈笑。我还特地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外地监考的老师看见了,直夸他写得好。
他不但文笔好,字也很漂亮。没有想到,就这样一个老师心目中完美的少年,今天竟然排名在“不学习”的队伍里,被划为“问题学生”。
他的作文中,写自己今天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过着每一天,毫无目标地游荡,但自己不甘心。他对自己说要趁早努力,找到方向,别再浑浑噩噩了。我同样在他的作文下面写了一句话:你依然是那积极阳光、勇敢乐观的少年,相信自己,加油!
不过,心里一丝悲哀,因为,两个孩子变成这样令人痛而无奈。难怪有人说中学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我不教他们,能做什么?只有写一句鼓励的话罢了。也许是多此一举,他们笑一笑算了,不屑一顾;也许,这会在他们的心中起一丝波澜,他们心里微微一暖;也许,我自作多情,杞人忧天,他们虽一时间迷了途,但自会有自己的造化。
我不是原来的我,我的心性没变,但身份变了。而他们也不是原来的他们,个头长高了,思考力强了,感情丰富了,主意更多了。无论怎样,我衷心祝福他们,愿他们能尽快扬起自信的风帆,抬起头来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