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本书作者章夫写的“代序”部分,我被作者辛辣、激烈、抨击、梦靥般的
天问震惊了。
作者言:孔丘墨翟孟轲,儒家道家法家;官学私学,四书五经;科举取士
新文化启蒙,现代应试……一部中国教育史,实为一部中国育人史。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对今天的教育不少人虽在私下里大肆鞭挞表达不满,但同时又情愿或不情愿地跟着考试的指挥棒团团转,一旦自己的孩子和亲人“金榜题名”,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激动。
作者引用了教育家陈衡的精辟见解说明问题:“一个人才的造就,单靠知识是不够的;知识的获得,单靠书本是不够的;书本的了解,单靠数量的灌注是不够的;数量收入脑海中的程度,单靠考试是不够的。”还引用先哲们的教诲:“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可见先人们对教育对学校的足够的重视,让我们后辈动容和汗颜。
作者用了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眼球经济’不注意其内核建设转眼间会变‘泡沫经济’一样,‘眼球教育’同样在转眼间不经意就变成了‘泡沫教育’”。
我们天天唱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是我们的教育到了固步自封,肆意妄为,自欺欺人的地步,这将给中华民族、子孙后代带来灭顶之灾。
作家冉云飞说“中国的教育是不把人弄成废人就决不收场。”可谓入木三分啊!
作者说,2005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来到科学家钱学森的病房,94岁的钱学森重点谈的是教育问题:“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钱老的话意味深长,值得我们扪心自问,深入反思啊!
教育生态,何时才能恢复属于她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是不是我们梦靥般的天问?!
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育行为,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结果是否正确得当,关乎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关乎民族生存、兴旺、发达之大计,我们的责任、担子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