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怀书院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九月十三日 小慈问安
——小慈
编辑 | 慈怀书院()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
今年的中秋节时间为
2019年9月13日,星期五
农历己亥年 八月十五
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
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女儿节或团圆节。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
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
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它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
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
祈盼丰收、幸福,
月缺又月圆,
转眼又是一年中秋日,
天上那一轮圆月,
此时,寄托了多少人的乡愁?
——《礼记》
中秋节起源大致有二:
一因祭祀,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
盛行于宋朝,并有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明清时,与春节齐名;
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
流传最广的是,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
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
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八月十五月正圆,
中秋月饼香又甜。
中秋季,月饼是主角,
合家团聚,一起吃月饼。
古代,还有中秋宴,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礼记》
中秋夜,设香案,
全家人依次祭拜月亮,
再将月饼均分,共食。
因嫦娥貌美,少女拜月,
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文人赏月,对月吟诗,
一轮秋影照金波,飞镜又重磨。
……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风俗不同,
浙江一带,中秋观潮;
湖广一带,燃灯助月色;
湖南衡阳,窃瓜祈子;
台湾地区,偷菜求郎;
南方地区,中秋玩花灯。
除此外,
未婚男女,
猜灯谜恋爱,抛帕招亲,
人们赏月之余,还赏桂花,
在芬香四溢里,饮桂花酒,
这些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团聚,就是最大的幸福,
身体走得再远,灵魂也要回家。
在那个地方,总有人在为你祈福,
如果你来得及回家,
推掉一些聚会,
就算只是给他们做一顿饭,
他们也会惊喜不已。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如果你依然在外拼搏,
无论你过得好过得差,
无论你有多忙,
别忘了给家里去个电话,
中秋到了,让心团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你们为了我们的团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温和的月光,皎洁的蓝夜,
陪你赏今夕月,
陪你到下一个天亮。
此时此刻,
无论是阖家团圆,
愿你
中秋 · 平安 · 快乐
送给你这些最美的月亮
愿这充满魅力的月色
能温暖你脚下的路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快乐!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