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不是有没有时间,而是有没有写作的冲动,这个冲动来自于内心里强烈的表达的愿望。昨天下午,妻子去闺女家看外孙,送她到高铁站回到家里,反而觉得空荡荡的,什么也不想写。看了一下午电视,从欢乐中国人的“中国故事”,直到看完了“经典咏流传”年度特别节目,才换衣服出去转了一圈,满身大汗地回到了家。
今天早上虽然是周末,我照例来到学校,本来是想打印一份材料回家继续修改。昨天也路过校园转了转,看了看生病的皂荚树怎样了。今天一来到校园,与正在值班门卫徐师傅打了招呼,我先看皂荚树,接着给张师傅打电话询问情况。他告诉我,又拍照片发到专业部门咨询了一次,说是病菌感染,他苗圃里的大树也有了同样的症状。校园内的月季花和广玉兰开得正是时候,天阴阴的,凉风习习,满院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过了立夏还有这样凉爽的天气,很是少见。我一边转一边拍了几张照片,回到办公室打开窗子,一股清凉的风裹挟着浓郁的花香随扑面而来。那就尽情享受着花香与凉意吧,我干脆打开了门,让校园的风更为顺畅地涌入到室内来。这时,我忽然有了写作的冲动,于是打开电脑,开始记录我脑海中的文字。
我想回家改的材料,是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的材料,能够获得省二等奖算是很难得了,已经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我们想再冲击一下,把生活化教育这个教育品牌的研究引向深入,在专业化的路上再向前走一步,力求能为全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一个有价值的学校样本。这当然要付出很多努力,要饱尝一般人无法体会的辛劳。刚才读到苏心的微文《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加了一句编者按:“快乐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不会被痛苦所左右。”我也深有同感。成就感是一个人最好的快乐之源。
近期,我很关注校门口的两棵皂荚树,移栽到学校四年了,每年都发现在入夏前后就会出现部分枝叶发黄,直至枯黄,好在还不至于整棵树枯死,但是严重影响观瞻和生长速度。当年刚栽上的时候,倒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第二年怀疑施肥过多,第三年怀疑浇水太多,今年终于找到病菌的原因,据说还是与土质透水性差有关,皂荚树不怕旱。学校的大树不仅可以观赏和乘凉,还往往是学生的记忆符号,多年之后回忆起来的可能就是这些花草树木(特别是大树和校园景观),这些将成为大家的美好回忆。我说校园环境是课程资源,除了学生在校时可以观察、研究,收获学习的快乐,能成为一生的美好记忆,这也是教育,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教育。
学校教育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室内,校园内和社会实践,也是重要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有三种方式:听课和练习是最常见的课堂学习方式,阅读和观察是最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实践和体验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他认为:
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金字塔基座位置,最后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所以,抓好校园环境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学习环境和活动场所),是学校课程的一种呈现方式(学习课程、评价课程),还是学生美好记忆的基本元素,最重要的是,优美宜人的环境既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又可以熏陶和浸润高雅的气质,好环境本身就可以起到育人的作用。
学校的样子是什么?应该是学园和乐园,首先应该是花园,因为花园也是和学园、乐园密不可分的,还能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写于2018年5月6日12:10:06,完成于2018年5月6日21:36:11
补记
我习惯于观察校园的一草一木,要点都记在听课记录本上。有人可能要问,这是听课记录吗?我认为,作为校长我一直坚持大课程观和大课堂观,学生在校的每一个活动都是课堂,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所有教育资源都是课程。也就是说:学生生活的环境皆课程,学生的一切活动皆课堂。所以,我写下了不计其数的文章,都是我观察和思考的过程,有的是校园小诗,有的是写给教师,有的是教育随笔,这一年下来应该有几十万字。包括表扬老师和教学建议的文章,也是我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得来,不一定是看一次就写,要观察多次才动笔,我要避免因偶然性而失去真实性的价值。当然,有的属于灵机一动,就及时记录下来(写在本子上和手机记事本)。四月中旬,早晨我巡查校园,广玉兰落了不少黄叶子,学生在打扫,我忽然想到一句话:长青的秘密,不是一直不落叶,而是在满目葱荣的时候换下旧装,在万木凋零的时候郁郁葱葱。不走寻常路,不跟风随大流,应该是一种生活智慧。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还想到了很多名字,除了静心苑、如意园、绿荫长廊等,还可以有很多名字,如智慧树、爱心树、玉兰广场、闻香亭等,可以开展一个征集评选活动,发动师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以想象,起名字并作合理的解释。近期,我们在校园的一角种上了丝瓜和看葫芦,还要补栽金银花,可以观察,可以食用,又能美化环境,还可以作为安全设施,兼具多种用途,静心期待吧。环境即课程,不可不精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