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由于陪父母去天津表哥表姐家,没有带电脑,回来又急于处理一些事务,一直没能写文章。只是修改了几篇文章。
妻子每天都给外孙视频,其实我很想他,很想去看他。只是出于一个观点,就没有经常去。我认为,爸爸妈妈应该是孩子一生最爱的人,当然其他人也要爱,比如爷爷奶奶,姥爷姥娘等,但是排在第一位的最好是爸爸妈妈。这是最佳的亲子关系排序。要达到这一目标,其实很难,难点很多。
难点之一,父母一定要担当起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由于年龄关系,年轻父母的工作往往比较忙,要养家糊口,工作上要有立足之地,能够陪孩子的时间反而很少。再加上没有带孩子的经验,教育孩子大多缺少方法,而且他们绝大多是是独生子女一代,往往是大孩子教育小孩子。更大的问题是,我们的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和家庭教育,都缺乏“怎样做个好父母”这样的系统教育和培训,孩子的父母大多是属于无证上岗之类。
难点之二,孩子的成长环境最好是原生家庭。虽然单亲父母培养出精英孩子的例子不少,比如岳母刺字、孟母三迁,但是他们往往是个案,未必具有普世价值的共性意义。非原生家庭,往往给孩子带来某些心理阴影,并伴随其终生,甚至会造成心理变态,容易形成极端心理和心理疾病。一个安全的、和谐的、留下美好回忆的童年,对于孩子一生成长的意义,怎么夸大都不过分。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人格的健全与否,往往可以在他的童年找到根源和影子。离异的夫妻,伤害最大,并且极难修复的,就是他们的孩子。
难点之三,隔代教育要科学,要大爱无疆。隔代教育往往是溺爱的代名词,隔代亲是人之常情的心理现象。但是,隔代教育未必就是问题最多,如果老人懂教育,那就具有很大的优势:时间充足,陪伴孩子是需要时间的;经验丰富,什么经验都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条件优厚,老人往往是投资人加保姆的双重身份。不过,一定要克服一个现象:不要让孩子疏远他的父母,只要有机会就要让孩子的父母带孩子。这里面有一个痛苦的抉择,和孩子一起时间越长,越有感情,越难舍难分,自己明明付出最多,就应该得到的回报越多,却要“退居二线”,这要解决好自己的心理平衡,否则就会有很大的失落感。隔代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老人成为孩子的保护伞,对孩子没有原则地纵容和溺爱,则会造成孩子的畸形发展,大大弱化教育的合力。
爱孩子,就要无私付出自己的一切,竭尽自己的精力、物力和教育智慧,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又要理智地选择退出。这是隔代老人最难做到,而且是最应该做到的。隔代教育可以弥补父母教育的缺位和不足,但是永远不能替代父母的教育。老人可以成为孩子的心中的偶像,也可以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但是不能成为孩子的依赖和靠山。孩子可以对老人怀有深深的感情,不能弱化孩子对于父母的浓厚感情。
父母永远应该站在教育孩子的首位,为孩子做出样子,努力做好孩子的榜样。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让孩子拥有什么好习惯,自己首先要有这样的好习惯;想让孩子不去做什么,自己也要永远不去做。这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原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