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3日上午,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社会实践分队前往宜兴丁蜀镇西望村参观采访当地村民,望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队员们才切身体会到制陶的艰辛与不易。选料、开料、做成半成品、装柄、精细加工、完成,一步步都是他们亲手完成,紫砂与火光结合,体现了材质、工艺、设计、意境之美。
它们像神话中初生的精灵,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化作另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创新,而创作出这一切的工作坊制壶者是最先、最充分体会到其中快乐的。那是一种生活艺术化的升华,是新生命的诞生——而他们,正是这一刻的见证者。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深刻理解到,自己应该像制陶者一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刻苦钻研不断磨练。
宜兴紫砂问世于农耕时代,它经历了工业文明、商业时代,如今已置身于信息时代,以后如何紧跟时代、健康发展,是当地紫砂人要考虑的问题。宜兴紫砂文化背后也存在着问题。业态处于凌乱分散状态,虽有电商加持,小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和小农经济的意识,严重束缚着机制的再创新和再变革。这是手艺人和其领头人需要细细考虑的。少数商家在紫砂泥材质上大做文章,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奇怪概念,让消费者深受其惑。技艺需再创新,手工艺市场亟待推进品牌建设。紫砂文化,文化紫砂,这是紫砂从业者需要积极研究和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