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稿里,我们的下乡生活总是精彩纷呈,字里行间不是风雨兼程便是奋斗不懈,偶尔甚至还会用些泪珠作为佐料,乍眼望去无限温存、有限悲伤。可是在层层滤镜的背后,真正的故事多多少少平庸、琐碎以及乏味。真实与美丽之间,我们应选择什么?
一阵打乱计划的阵雨,我们当然可以写成“雨打窗台湿绫绡”的古韵优雅,或是“雨雾缭绕翠花香”的秀丽别致,但是鞋湿衣濡、闷热难耐、活动受阻的现实与不快又有谁言一二?曾几何时,我认为的下乡就是一张张冠冕堂皇的宣传照,一份份被几易其手的宣传稿。人物被符号化,事件被纯粹化,一切都有固定的格式,下乡活动仿佛是公文里的铅字,有形有意但了无生机。
美丽,但不真实,流虚飘幻形同捕风捉影。
所以,请告诉我,什么是下乡?或者说,下乡意味着什么?
下乡往大了说是响应国家政策,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但往小了去理解,下乡其实就是一次传递,或知识或文化。再通俗地说,我们在做送礼物的事。所以,正如菲茨杰拉德所说的:“我们能送给别人最好的礼物就是以别人所期待的方式来对待他”,故而,当我们在用力涂抹下乡的外表时,下乡早已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