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泡泡本来是透明无色的,但经过阳光浸透,它就是彩色的,斑斓而美好,悠悠地向高处飞去。
眼前的孩子们因为泡泡而兴奋,追逐、跳跃、触碰,欢声笑语。陆陆续续家长来接,孩子们都会转身笑着挥手说:“老师明天见。”还有些孩子在校园玩了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和小伙伴们一同结伴走路回家。
今天有些特殊,需要家访两个学生,我们家访团与她们一同回家。班主任牵着她们走在前头,孩子空出来的小手时不时指向家的方向,为我们带路。刚下过雨,空气清新凉爽,路是泥泞的,蜿蜒而去,是看不尽的绿。路上,不时会遇到孩子认识的村民,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个平时很文静不怎么说话、通常对人甜甜笑着的漂亮小女孩见到人就会如此大声地与他们打招呼,问声好。
拐过几道弯,穿过各条屋巷,我们到了第一个孩子的家。门口外,晾衣杆上挂着两条新裙子;屋内,宽敞明亮,摆放在客厅的玩具车、贴在墙上的字母表、电视柜上的课外图书等等透露着温馨。孩子的妈妈招待我们,温婉得体,此时恍然大悟,孩子这般文静是受妈妈感染。妈妈让孩子给我们递茶,刚开始孩子是单手将茶递过来,妈妈打了一下她的手,提醒道:“双手递茶。”讲礼仪、懂礼貌、尊重长辈、懂感恩的家风家训在长达40分钟的谈话中渐渐隐露出来。
通过谈话我们了解到了: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但从未放下对孩子的关心,会在网上订购图书邮递回家给孩子,每天跟孩子通话。她还有一个五年级的哥哥,课堂上爱调皮捣蛋但聪明至极,与妹妹的性格完全相反。妹妹爱美,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哥哥宠妹妹,家里的活基本都帮妹妹分担了:买菜、做饭、扫地、做各种家务。哥哥在家不善表达,妹妹就把哥哥害羞不敢对妈妈说的话一起说了:“妈妈我好爱你,哥哥也好爱你!”我们笑道,两个孩子的性格互补,真是幸福。
第二个孩子,豪爽得像个男孩子,活泼开朗。家访前就提前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光看她表面,真的很难想象她的家庭是这般令人心疼——父亲很早过世,母亲精神不稳定,姐姐初中辍学外出打工赚钱养家,逢年过节才回来。她和妈妈独自生活在这个压抑昏暗的屋子里。
刚开门,妈妈瘦小得像个小孩,头发蓬乱、衣服不整,我们吓了一跳,不敢有过大的反应。走进去,屋内昏暗,饭桌上摆放着剩菜。孩子不肯进门与我们一同就坐和妈妈聊天,跑开了。谈话过程中,妈妈的眼神有些迷离,庆幸地是她能听懂我们的话,谈话还算顺利。我们极力表扬孩子在学校的积极表现,把她在英语课堂上大放风采的情况也进行说明。孩子妈妈没有反应,就简单表明孩子英语科向来很好,但语文和数学不太好。询问得知,孩子与她交流很少,对话就只有是否写完作业。这几天,孩子写完作业就在门外打拳,在学校学的五步拳。为避免刺激到孩子的妈妈,我们向她说明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和学习情况,也不敢过多询问其他问题,就告辞回校了。从她家走出来,回校路上,我心中五味杂陈,我说不出来,就是难受。
阳光映照下的泡泡斑斓多姿、有大有小,颜色各种各样,没有哪个泡泡是完全相同的。可是泡泡易破啊,如何保护它们飞到高高的蓝天,“风的使者”该如何做,如今的我不解。愿我的困惑终有一解的那天,愿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我也只能说“我愿”了,我什么也做不到。
撰文:诸琪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