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清明时节,草熏日暖,梨花如雪。回家的路上,目之所及的海棠、紫荆都开得蓬蓬勃勃,悦人眼目。又是一片桃红柳绿、清和景明。
春天独有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视觉上,很多时候还触动着人们的嗅觉和味觉。于是,香椿芽成了品春的第一主角。
当闹市区小商贩招呼着“香椿贱卖了,10块钱一斤了”。才恍然道,又是吃香椿的时节了!喜欢吃香椿很大程度是受父亲的影响。记得他在世时,每到这个季节,总爱从自家地里栽种的香椿树上,用镰刀割下一把把的嫩香椿,洗干净后,让娘剁得碎碎的,撒上盐,晾干。溜面条时,把拌上香油后的香椿沫搅拌进面条里,那真是一个“香”啊!一碗白绿相间的面条匆匆下肚,唇齿留香,俨然那才是世间美味之一。
吃香椿,须趁早。哪怕比平时多花几块钱呢!因为香椿很容易变老,也就是说它的“青春期”太短了。几乎一天一个样。趁假期得闲,买了一斤。卖香椿的是一个农村妇女,朴实热情。我用手指甲掐了一下,的确很嫩。卖主说:“你就放心吃吧,这个时候没有老香椿。”回到家,厨房间飘出了喷香的味道。原来老公没和我商量,也买回来一把,并且炸了香椿鱼。香椿鱼不是鱼,而是把鲜嫩的香椿洗净、腌好后,挂上面糊和鸡蛋,放在油锅里煎炸,外形的确像鱼的样子。因此人们美其名曰“香椿鱼”。
老公炸香椿鱼没用面糊,只是挂了鸡蛋,薄薄的一层酥酥的鸡蛋裹不住嫩绿的香椿,黄绿相间,煞是喜人。洗手,拿筷,趁热吃了一条,那滋味真是叫绝啊!自己厨艺不精,但不忘在享受他人劳动成果的时候,送上溢美之词。“你说,我这人命咋就那么好呢?自己不会做,偏偏摊上那么会做饭的老公……”“打住!别烫着,吃都堵不住你的嘴。”他怒嗔,我暗喜。一向不喜油腻的我,因为有香椿的味道竟然吃了三条,竟还意犹未尽。
剩下的那捆香椿,我洗净后,又泡在盆里,撒上盐,腌好后,剁成碎末。待吃面条时,舀上那么一两勺。饕餮上一碗香椿面。和父亲共享的情景宛然在眼前。物是人非事事休。是因为睹物思亲?还是因为其他,莫名的,对香椿有了更深一层的喜爱。
无疑,野菜成了品春的“女二号”。春风一吹,荠菜、蒲公英、苦菜……就迫不及待地钻出地面,当它们探头探脑打量着新奇的世界时,一不留神就成了餐桌上的调味品。各色各样的野菜,我最青睐的是荠菜。荠菜是野菜中的珍品,能入药,有很高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