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本叔
一本叔说字里行间中,或是哀其不幸,或是怒其不争,却鲜少能看到父母自己的反省。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得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早在几百年前的《红楼梦》中,就已经得到了验证。
本周的《一星期读一本书》栏目,就将带你走进这本千古奇书《红楼梦》,希望通过这段封建家族三代人的兴衰史,让看完这篇文章的你,能够得到新的启发。
- 01 -
孩子得不到幸福
上了一天班累个半死,回到家孩子还不听话,就老想口不择言吼上两句。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是贾政的妾室,育有一儿一女,本该享有不错的地位。
可她糟糕的脾气,不仅毁了自己,更毁了孩子的一生。
书中有这么一段情节:
贾环和几个丫鬟一起掷骰子,输了钱却准备耍赖,被恰好路过的宝玉骂了几句,就满腹委屈地回到家中。
赵姨娘一不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二不顾忌贾环的情绪,只想着儿子被骂是丢了自己的脸,上来就是一句:又是哪里代人受过来了?
贾环嗫嗫嚅嚅地解释完,她不仅没有认真听,反而变本加厉发了好大一场火:
“谁让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哪里顽不得,谁叫你去讨没意思!”
几乎每次轮到赵姨娘登场,都伴随着鸡飞狗跳。
在她糟糕的教育方式之下,贾环变得偏执而忧郁,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变得愈发堕落。
不仅诬陷宝玉,导致其遭受毒打,还一度推翻蜡灯,想烫瞎宝玉的眼睛。
也难怪大观园中人才济济,却只有贾环被形容为“行为猥琐,举止荒疏”,根本入不了大家的眼。
有句话说:我们花了一生时间等待来自父母的一个道歉,父母花了一生等待来自我们的一声感谢,我们都等不到。
最深的伤害,往往来自最亲密的人。
当你以坏脾气对待孩子时,将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你暴躁,他便暴躁,你易怒,他便易怒。
他会以为糟糕的情绪只是对抗世界的手段,长此以往下去,迟早会被生活的风刀霜剑击溃得一败涂地。
- 02 -
父母太过强势
孩子只会没出息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许多孩子从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以来,就被赋予着殷切的期望,恨不得揠苗助长,一夜之间就成树成人。
可很多时候,父母太过强势,孩子只会没出息。
就拿贾宝玉来说吧,虽然本性聪明伶俐,但每每见到父亲贾政,就像“耗子见了猫”。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父子二人共游园林,宝玉为各处院落一一题字,分明都是灵气四溢的好文字,连堂客们都不住交口称赞。
“无知”“业障”“畜生”“蠢物”“满口胡言”……诸如此类的字眼层出不穷。
贾政总觉得读书才是正经事,可宝玉却把仕途经济视作粪土,对父亲强加的意志左耳进右耳出,不仅没有达到光宗耀祖的结果,父子二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差到极致。
纵观全书,宝玉对于自己的生身父亲,叫的从来不是“爹”,而是满口“老爷”!
而那个因为“风月宝鉴”而被人熟知的贾瑞,又何尝不是家学渊源?
可是,当他彻夜未归的时候,等来的也不是关心和抚慰,而是一顿臭骂和罚跪一天的惩罚,这也导致了他早早过世的悲剧。
就像美国心理学家泰勒所说的:
“确保子女成功的父母,往往会教出失败的孩子。而充满慈爱关切的父母,因为能够包容子女的失败,往往可以让孩子走出另一条光明之路。”
为人父母所需要做的,从来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意志灌在孩子身上,而是认真地坐下来,听听他的心里在想着什么。
- 03 -
父母越是护短
孩子活得越悲惨
孩子是一块空白的画布,他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色彩,最初全靠父母来决定。
自从丈夫过世之后,她就将满腔的怜惜一股脑地投注在儿子身上,觉得他“幼年丧父”“独根孤种”,因此总是溺爱纵容。
薛蟠甫一出场就在“纵恶行凶”,强抢丫头香莲不说,还指使手下的仆人打死对方。
可薛姨妈呢?
只是轻飘飘地给亲戚写了封信疏通官司,接下来便以“北上待亲”的名义,带着薛蟠和宝钗远远遁走。
再看薛蟠调戏柳湘莲反被暴打的一回,薛姨妈在书中的反应:
“又是心疼,又是发恨,骂一回薛蟠,又骂一回柳湘莲,意欲告诉王夫人,遣人寻拿柳湘莲。”
就算本是儿子的错,她也只是不轻不重斥骂几句,还想着找亲戚来给柳湘莲一个教训。
说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味护短也不为过。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薛蟠,“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然出生于书香继世之家,却只认识几个字,终日除了斗鸡走马,就是游山玩水。
这又何尝不是薛姨妈造成的悲剧?
反观她的同胞姊妹王夫人,也从来舍不得对心爱的儿子说出一句重话。
哪怕是宝玉趁着她睡午觉,和丫鬟金钏儿开玩笑,但王夫人只口不提儿子的错,反而不由分说地给了金钏儿一个巴掌,把她撵出贾府,最后郁郁而终。
她心中永远认为,孩子做错了事,永远都是身边人的错。
在贾政教育宝玉的时候,她更是不顾颜面拼命阻挡,说“要他死是有意绝我”“要勒死他先勒死我”。
其实她们哪里不懂教育?
薛姨妈痛定思痛下教育的宝钗,生得如花似玉,全宅无一不赞许,王夫人早前所生的元春、贾珠,也是一个赛一个的出人头地。
归根结底,只是没有好好去养罢了!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父母,总是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抱在怀里怕化了。
如果你不愿意放手的话,孩子将永远躲在你的阴影之中,再也找不到展翅的契机。
- 04 -
什么样的父母
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其实早在《红楼梦》的第二回中,冷子兴便对这个日渐衰落的家族下了句评语:
“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读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固然和时代的兴衰有关,但不得不说,从最开始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落到最后的“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又哪里离得开家庭教育的诱因!
究竟什么样的父母,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答案其实很简单。
这里不得不提及《红楼梦》中一对没有出场的人物:薛蝌和宝琴的父母。
薛蝌:“谁知宝姐姐的亲哥哥是那个样子,她这叔伯兄弟形容举止另是一样了。”
宝琴:“连她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她。”
薛家兄妹的父母,是对游遍天下的妙人。但他们却并未像许多传统家庭一样,将年幼的儿女孤零零地留在府中。
小小年纪的宝琴和薛蝌,跟着父母一起游遍四山五岳,去过边境商区,甚至机缘巧合下见过外国人的诗作。
看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见世界、见众生、见自己。
不仅如此,他们从未掩饰过自己的欣赏和宠爱,还处处引导着儿女释放自己的天性。
也正因此,宝琴天真烂漫却不骄纵任性,文采斐然却不自恃清高,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成了大观园中最纯澈而独特的存在。
做到这一点时,孩子想不出息都难。
- 05 -
写在最后
都说你是什么性格,孩子就是什么命。
可能是烈火,可能是薄冰,也可能是鲜花和暖阳。
所以在这里,叔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们,都能成为孩子的引路人,而非是挡路石,一同引导着孩子奔赴光明的未来。
放他走,别停,也别回头。
在留言区和叔聊聊你想读的书,
或者你和孩子之间相处的故事,
我将选出10位书友,
送上《红楼梦》一本,
愿所有的孩子,
都能好好活、好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