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数据?
1
你随便找个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替你解释什么是大数据,他们会说出一大堆让你晕头转向的专业术语。反正你也听不懂,只是觉得很厉害罢了。
其实我们每天上网查询信息,每天坐地铁上班,网上购物消费等等等等,这些都可以变成数据而存在。而当无数人的数据被集合分类,就形成了大数据。
大数据究竟有什么用?
说实话,其实我认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大数据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比如你每天去水果店买水果,你看到的只是自己的消费金额,但老板却可以通过一天的购买量适当调整水果的进货量和种类,以求得最大的盈利。
由此延伸到其他的行业,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更方便的调控和了解各地的情况;
企业能利用大数据实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大数据清楚你的一切,它也许比你自己都要更了解你。
我们的信息被各种转手,网络上可以轻而易举的查询到你的所有信息,甚至于我们的信息被企业当成货品出售,以谋求自身的利益。
所以你总会接到一些推销电话,巧的是他们了解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你的孩子多大,你们家是否有能力可以购买房子等等等等,都是大数据在里面起到的作用。
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再也合不上了。
当个人隐私变成商品可供出售时,由此会产生的后果好坏就全凭借商人的自我道德约束了。
2
大多数人对于我们使用某些软件时,需要同意它提供的一些关于我们个人信息的调查,我们大多数人似乎都觉得无所谓。
我们心想反正我的信息不值钱,反正那么多人都做了,也没有出多大的事情,就算出事了怎么也轮不到我的这种心态。
这种你做我也做的从众行为,导致更多摇摆不定的公司在善与恶之间选择了作恶,而且我们国人对这些恶劣事件的包容性太高,法律的惩罚制度不够强硬,才使得这种现象得以泛滥。
当我们使用大数据所带来的便捷的时候,同时我们失去的也是保留隐私的权利。
我下载地图软件,并不是为了让你可以方便时刻定位我的GPS位置,再和别的软件联合,向我推荐附近的商店;
我使用输入法软件,并不是为了让你可以将我所输入的文字全部转入您所在的公司;
我不愿意交出所有的手机权限,是为了保留一些隐私,但这并不是你可以强制将我退出,不让我使用软件的理由;
我填写的快递单据,也不是可以随便被快递内部人员当成贩卖的筹码的......
3
“为你推荐”,“猜你喜欢”,已经熟悉的歌反复出现在你的推荐列表上,已经买过的东西反复出现在猜你喜欢的列表上。
在大数据的时代里,我突然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听到的音乐越来越雷同,知乎的推荐越来越相似,人生也变得越来越乏味。很少能有一个新奇的东西能使我为之精神一振。
大数据的存在确实是方便了我们,但同时它也像链条一样束缚住了我们的想象,让我们被动的缩进一个越来越小的舒适圈,渐渐变得不会思考,不愿意尝试新的东西。
比如以前刚开始用网易云的时候,由于自己对英文歌的喜爱,每当FM推荐歌曲的时候,总是更偏爱英文歌而忽略了其他种类的歌,长久以往网易云就很少给我推荐中文歌,或是其他风格的歌了。
云村里曾经就有人这么说过“网易云也太懂我了吧,给我推荐的每一首歌我都想点亮红心。”
可这背后体现的就是大数据正在逐渐驯化并圈养我们的事实——从每首歌都点亮红心,到我喜欢的再也没有更新。我们的热情不断地被消磨殆尽。
可我们为什么不去改变呢?
为什么我们要被大数据所驯化,让它控制住我们,而不是我们主动控制它?
也许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想看到的,我们想听的也只是我们想听的。
又或许是因为这些推荐懂我们,就连我们的朋友都未必完全知道我们喜欢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对什么事情感兴趣,但是软件知道。
这也许也是很多人宁愿在虚拟世界里待着的原因——因为那里更懂他。
而人都是渴望被理解的,我们穷极一生去寻找志同道合的人。茫茫人海中这样的人太难找到了,软件却可以帮我们做到。
瞧,多么方便!
我们在大数据的洪流中获利,也终将被大数据给吞噬。
因为尝试过,所以我才知道原来中文歌也很好听,原来有那么多歌手是如此的优秀。AI又怎么会知道,那些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喜好?
试试用随机探索新的世界,你会发现喜欢很难被猜测,喜好很难被推测。因为你的世界太大,大到无法预测。
以后听歌不妨尝试一下随机播放,即使不是你平常喜欢的风格,也请将一首歌听完整,说不定你就会发现你从未被发现过喜好,
平时不如有意识的去拒绝那些你已经熟知的东西,去看看那些你从未涉足过,以前并不感兴趣的东西,
书也好,电影也好,未知的生活才会给你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作者:桃月十八
选稿:苗苗(m)
每天与你真心相遇
推么推:100+位原创写手喜欢的平台
商务合作: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