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考试中阅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和分值,随着教育的改革,会逐渐加大阅读的题量。这需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需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多措并举,才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
一、抓好读的环节。既要重视自习课时读和课堂读。更要加强课外的阅读。课堂上的课重点是教材,这是基本要求,必须真打实备地完成好教材的读的环节。课外的读是教材外的阅读,需要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时段,不同年龄要求,需要学校、家长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抓好成语故事、优美散文、经典文言文、发人深省的议论文等各类题材的阅读。突出一个针对性,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一个学生在小学六年级毕业前,能够熟练背诵几百首著名的诗词、背诵几百篇优美的文章,那么他(她)就具备了良好的写作能力了。由此可见,大量的阅读对于写好文章的重要性了。
二抓好讲的环节。既要老师上台讲,也要孩子主动说。老师的精讲,既根据课堂内容和教学进度,把教材的内容有效讲解,确保学生弄懂悟透。学生的讲,就是有效地提出有针对性的主题,让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语文,把个人的所思所想,流畅地表达出来。老师注意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培训课中的演讲和口才表演,都是提高讲的有效途径,课堂上把每一次提问和回答问题,都当成提高讲的能力去训练,有针对性地系统练习正确的发音,普通话的训练,培养成口齿伶俐、思维敏捷、落落大方、端庄得体的良好形象,有效提升词句的组织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抓好写的环节。阅读的最终落脚点是体现在写文章上。只有大量地阅读,清晰的语言表达,达到勤奋地练笔,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最好的方法就是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能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用笔墨有效地表达出来。同时注重摘抄不同类型文章的优美语句和短语,确保长期积累,坚持持之以恒,才能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