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1日早晨,我在微信上看了一篇文章《最伟大的力量是责任》,内容大致如下:
1985年,人们发现牛津大学350年历史的大礼堂,出现了严重的安全问题。大礼堂的20根横梁已经风化腐朽,需要立刻更换。那个年代,要找到20棵巨大的橡树已经不容易,就算找到也需要巨额资金。于是,一筹莫展。
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尽可以去联想一系列的词汇——可持续,资源,长久,环境……但这些都显得太弱。可能,只有一种力量会持续,那就叫“责任”。
做了多年教育,我在想:建筑师的这种责任感从何而来呢?
我觉得它来源于内心深处的一分善良。善念是一个人一切美好信念的种子,善良是一切美好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基础。既来由于先天遗传——“人之初,性本善”;又来自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熏陶——“染苍则苍,染黄则黄”。
一个人出于善良本性做好事,就会尽善尽美,不图名利。一个人出于功利心做好事,往往徒有其表,或者只是一阵风,只是计较名利。一个善良的人犯了无心之错,只要知错,就能改错。可是一个居心不良的人,明知故犯,那就积重难返,恶习难改了。
这正如当今社会,健全法律这是的,是大势所趋,但是与之匹配的应该是道德水平的提高。否则,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宽以律己,严以待人,这样依然不能提高社会的法制水平。只建立规则,却没有规则意识,道德底线失范,那就不会有好结果。中国现状已经有足够多的事实,来说明这个道理。
为今之计在于,一方面要治标,即严管重惩;另一方面是治本,即弘道扬善。教育者的神圣职责之一就是弘道扬善,教书育人不能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也不是生产标准件的工厂,要培养健康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