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仁德上人 以戒为师,切莫任意乱为
日期:2019-06-30 19:36:35 作者:仁德上人 来源:仁德法语 阅读:

  一切众生堕落的根源自由主义,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任意所为。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因为有执着分别而不能证得.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佛,就因为自由主义,任意所为,才把一尊天真自然佛,自己给自己扼杀了,自己伤害自己、自己危害自己,自己给自己造了无量无边的生死烦恼,这祸首不是别人,正是自由主义。

  诸佛大慈大悲,出现于世,救度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极力提倡以戒为师,戒是无上的根本,是解脱成佛的根本因素。如果不严戒律一意孤行为所欲为,自由主义,想解脱成佛是绝对可能的。佛陀住世要我们以戒为师,严守戒律,用戒律严格的控制自己,自己管住自己,把一意孤行,为所欲为,自由主义的恶认识、恶思想彻底清除,是十方诸佛彻底大悲心的所在。只有严守戒律,破除我执,去掉自由主义的思想,才能真正达到无我、无私心、无执着,舍己利益一切众生,才能断烦恼,开智慧,利益众生,去私心。

仁德上人 以戒为师,切莫任意乱为

  佛住世亲口说戒,让我们以戒为师,佛不住世我们仍以戒为师。戒就是我们的本师,无上的功德与智慧都要从严守戒律中来。如果自由主义,任意所为,不守清净戒律,无论怎么装腔作势弄虚作假决定会空过一生,这就是以戒为师的真实意义。十方诸佛就是清净戒律,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什么?就是清净戒律。信佛信什么?要信谁?只有严守戒律,才能得自在解脱。如果任意所为,一意孤行,要解脱是比登天都难。这是我们修行人不能不注意、不能不关心的最重要关键所在。

  为什么有生死?为什么有烦恼?为什么堕落?就是因为任意所行,自由主义,处处求欢乐,处处求享受,不肯吃一点苦,不肯受一点罪,总以我为师,任意所为,是生死、烦恼堕落的根源,要了生死,就要对治自由主义,只有用诸佛的清净戒律来控制改造自己,克服一切的自由主义,任性所为。如果不能严守戒律,继续按自己的意思,一意孤行,任性所为,无论怎么苦修,也不能有一人成功,这是人生宇宙真理事实所谓罪恶恶业,所谓生死轮回,所谓堕落,就是任性所为,自由主义,这是我们不能不警惕的根本所在。

  佛陀的大慈大悲就落实在细微的戒律上,每一条戒律都包涵着诸佛的大慈大悲,包涵着救度众生的真实心情。我们学佛第一要学戒,因为严格的戒律,才是我们的本师。只有严守戒律,不准一意孤行,自由主义,时时用戒律衡量自己、检查自己、管住自己,一分一秒一心一念不准离开戒律,时时刻刻以戒为师,以戒为根,以戒为本,以戒为宗旨,以戒为生命,离开戒就不能有自己的生命存在了。所谓断送法身慧命,就是自己不守戒律,一意孤行,随由自便,自由主义,就是葬送自己、断送自己的法身慧命。心中时时不忘戒律,时刻按严格的戒律行事,没有违犯戒律,这就是真正的恭敬十方诸佛,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就是严守戒律,用戒对治自由主义,一意孤行,随由自便。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深深真切体会。严守戒律,自得清净,自得自在解脱。自以为是,为所欲为,自由主义,就是罪业深重,烦恼无边。

  一切烦恼、生死轮回都由一意孤行,自由主义,随由自便造出的。所谓众生是什么?是一意孤行,自由主义,不守戒律,名之为众生。佛是什么?是严守戒律,彻底破除我执法执,没有一点私心、贪心欲望、执着,时时刻刻做到随缘不变,没有一点自我的观点,没有一点自由主义,完全以戒为准则,以戒为根本,每一个动念与戒律完全吻合、相应。为什么反反复复地提倡以戒为师,因为这是学佛人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的焦点舍弃戒律,修无量的法门,皆不可能得一点点的真实利益。无上的清净戒律有千条万条,归纳起来主要是一条无我利他。只要心中有任性所为,有私心、有自由主义、有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就是犯戒,就是堕落,就是造罪恶,就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就是罪恶。

  自在解脱就是严守戒律不犯,十方诸佛的所在,即是严守戒律。无论净土宗、密宗、禅宗都以戒为师。没有清净戒律,修哪一派都不能成就,修任何法门都不能得真实利益,这是我们不能不重视的关键所在。以戒为师,破我执法执,是十方诸佛共说的无上妙法。舍弃戒律,自由主义,一意孤行,就是舍弃诸佛,违背戒律。自由主义,一意孤行,就是违背十方诸佛。因为十方诸佛就是清净戒律,只有严守戒律,才能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受用。修任何法门的目的只有一个,破我执法执,彻底把私心、贪心、执着心打破,得真正清净自在解脱。如果任性所为,一意孤行,自由主义,怎么严守戒律呢?如果不严守戒律,任性所为,一意孤行,自由主义,天天烦恼造业,怎么能说是真正的修行呢?真正的修行不能离开善知识,善知识即无上清净戒律。善知识苦口婆心告诫我们,只有严守戒律,才能得真正清净解脱。只有无上戒律,才能帮助我们彻底清除业障习气,破我执、法执、私心、贪心,断一切烦恼、习气。只有严守戒律,才能真正的去除私心、贪心、执着心,才能对治自由主义,一意孤行,随由自便,业障烦恼。

  以上所讲的道理,如果还不能真信,还有迷惑的话,可以去认真观察与体会,凡是严守戒律的修行者,就能彻底的放下我执我见,放下烦恼,消除业障习气,而得清净、自在、解脱。如果自以为是,任意所为,不守戒律,追求自由享受快乐的修行人,不但不能去掉业障习气,反而还天天造生死轮回,烦恼重重,在道理上能说会道,一听就明白,遇事过不去,搞特殊、搞自由,一意孤行,不肯吃一点苦。这就是事实给我们作证,我们无论修什么法门,宗旨只有一个破我执法执,破我执法执的武器就是清净戒律,戒就是专门破我法执、破执着的最实用、最有力量法宝。如果不严守戒律,对治自我、降服自我,其心空想解脱是不可能的。这样反反复复地讲严守戒律的重要性,讲以戒为师的重要性,讲破我执、去私心、对治自由主义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在现实日常生活体验一下,凡是严守戒律,用戒律做人生的座右铭,戒就是无我,随缘不变,不能有一点的自由主义,随由自便,不能有一点的私心、贪心、执着心,自我的意思、自我的知见。若能严守戒律,自心自得清净解脱,如果自由主义,一意孤行,自己的心永远不得安详解脱,这是任何人都不能违背的事实真理。

  守戒无我,自然清净解脱,自由主义,一意孤行,不可能严守戒律,也不可能得清净解脱,这是永远都不能改变的事实真理。谁要违背这人生宇宙的事实真理,与戒律唱对台戏,一意孤行,随由自便,自由主义,以我为师,没有一点忍耐心,决定堕落,这是十方诸佛也救度不了的大业障、大习气、大罪恶。十方诸佛度化一切众生的法宝是戒律,舍弃戒律就是舍弃诸佛,切记要以戒为师,戒为无上根本,无量戒律归纳起来只有一句,无我无执着,随缘不变。只要有我、有私心,有自己的意思观点,就是违背戒律。严守戒律的最正确方法是随众不随一,随大众不随自己的私心、贪心、执着心。如果在自心专修的情况下,要舍己为众生,心心念念不为自己,一切起心动念都是利益法界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一点私心。若时时把戒律贴在脑门上,按戒律行事,按戒律起心动念,决定成无上佛道。无上佛道以戒为师,严守戒律十方诸佛就在眼前,违背戒律,自由主义,十方诸佛离自己十万八千里。无上戒律的实际内容只有一条,无我、无着、无私心。只要心中有我,只要是为自己的利益,就是犯戒,起心动念无我无私心,就是严守戒律。

  一切烦恼都从自私自利的心中出,智慧功德从菩提心中出。想我、为我,造恶业,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舒服、享受、快乐,就是大罪人、大恶人、大坏人。反过来舍己为人,无我利他,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心甘情愿把自己的福德供养一切众生,把一切众生的苦难自己一人承受,这就是清除业障、习气、烦恼最有效的无上妙法。《无量寿经》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发菩提心为根本,什么是菩提心呢?无我利他、舍己为人,心甘情愿的为众生背业,把自己的福德、享受、快乐,心甘情愿供养法界一切众生。无我利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即名之为菩提心。只要自私自利,为了自我的舒服、享受、快乐,都是魔子魔孙、邪魔外道。如佛在华严经中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这是我们不得不警惕、不得不注重的关键所在。只要为了自己的利益、享受、快乐,无论怎么做善事、做好事,都不能得真正的清净快乐。因为有我有私心,必然就有自由主义,这就是生死轮回烦恼的根子

  严守戒律,以戒为师,破除私心、贪心、执着心,这是修解脱道的根本所在,也是学佛成佛的基本条件。这是把佛法落在最平常、最真实的地方,只有严守戒律,无我利众生,舍己为人,没有自我的私心、贪心、执着心,真正做到降服自我、克服自我,起心动念不为自我。华严经中说,做到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四句不是空说,而是要真正实践,真正无我利众生。

  真信歌

  千言万语全说尽,灵知是佛你要信。

  只有信佛能成佛,成佛做佛要真信。

  信为道源功德母,不信自佛必定苦。

  痛苦皆因不信佛,信知是佛永无苦。

  千信万信一个信,当下认知要保任。

  保护灵知称性用,妙用身心显神通

  大显神通并不难,多个自我把路拦。

  放下我我心空净,面对事事我不生。

  我法二执全破尽,唯有常知是真心

  相信真心知是佛,真佛知道空无我。

  心空无我常觉知空明觉知是真佛。

  真言实语全说遍,你不信佛全枉然。

  你信自佛佛自在,听见看见佛真爱

  爱尽众生无私情慈悲不舍一众生。

  性德歌

  仁德无心亦无法,是名仁德微妙法。

  仁德妙法是意境,意境无境是仁德。

  仁是仁慈利众生,德是灵知空无我。

  仁是随缘起妙用,德是本体证空性。

  空性不空显妙有,妙有不有体性空。

  性空不空名仁德,仁慈是从德性生。

  仁德本性一体,一体不二本性同。

  谁能悟透仁德义,大彻大悟无凡情。

  仁德无私更无我,无求无着利众生。

  度尽众生无生度,空有不住会妙用。

  仁德是法不是人,仁德是人不是法。

  仁德非人非是法,法人不二仁德性。

  仁德佛性本一体,众生与佛无二性。

  谁能悟透其中义,仁德意境法法通。

  法法通达法法空,法法空性仁德生。

  仁德妙性人人具,不缺不少知是性。

  自性是德慈悲人,慈悲度众性体空。

  既不着空不着有,空有不住仁德生。

  仁德出生众生净,众生度尽仁德成。

  仁德誓为度众生,众生得度仁德成。

  众生本具仁德愿,仁德心愿度众生。

  众生仁德性不二,不二之理仁德性。

  谁能悟透仁德义,当下仁德活佛成。

  正成佛时空无我,无仁无德性真空

  真空不空显妙有,妙有无有当体空。

  空有不二仁德义,众生仁德活佛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仁德上人 以戒为师,切莫任意乱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