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古今多少事,都废酒坛中
日期:2019-06-30 07:16:07 作者:索达吉堪布 来源:索达吉堪布 阅读:

古今多少事,都废酒坛中

  善生,当知饮酒有六失:

  一者失财,

  二者生病,

  三者斗诤,

  四者恶名流布,

  五者恚怒暴生,

  六者智慧日损。

  你应当知道,饮酒有六种过失

  “大人大量,小人小量”?

  大方,就失财

  喝酒的人,最初花自己的钱,然后借别人的钱,到最后可能债台高筑……因为一点酒下肚,人会没什么吝啬心,特别“大方”。

  我以前读书的学校不太好,老师学生喝酒,慢慢就都学会了。喝酒之后有两个特点:一是大方。其实手上没什么钱,只有五毛、一块而已,但人特别大方:“没事,再来一瓶,钱先赊着,以后慢慢还!”

  还有一点是大胆,想打架。有次在学校喝酒,当时中学毕业了,一个我们平时很怕的老师在远处,我就想:“如果他过来,我要狠狠地打他,没事!”(众笑)那时候确实有很多恶心

  “大饮伤身,小饮怡情”?

  一滴也是毒

  喝酒的第二种过失,是生病。

  尤其肝脏不好的人不能喝酒。肝脏是排毒的,而酒精有很多毒素,喝得越多,肝脏的压力越大,所以医生经常叮嘱病人:“你喝不喝酒?不喝的话会好一点。”不仅是肝脏,酒精对五脏六腑都有损害原本身体健康的人,一旦爱上喝酒,慢慢就不行了。

  美国是医疗发达国家,但每年因饮酒死亡的人数也有八万八千,这是好几年前的统计,现在应该更多。即便医疗水平先进,也控制不了饮酒的死亡率,在其他各个国家、地区,这个数量同样高居不下。

  所以酒是一种危险饮料。但很多人并不觉得,在有些地方,没有酒似乎都无法沟通所谓“无酒不成席”。劝酒方面人们有很多“祝歌”“格言”“金刚语”(众笑),由此更加激发对酒的信心根本不顾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萨迦班智达说,喝酒,只是将精神癫狂执著快乐而已。的确如此,人正常的时候,原本没什么快乐的事,喝得醉醺醺了,就觉得特别快乐,整个世界恍惚惚,像大圆满境界(众笑)。这是非常不好的。

  “酒壮怂人胆”?

  冲动魔鬼

  喝酒的第三种过失,是斗诤。

  有个领导要来我这里戒酒,他说:“我做了很多特别惭愧的事,再不戒就完蛋了。前几天跟人吃饭,就在饭桌上打起来,当着领导和很多人的面,结果还因为喝醉了,倒在地上,被人狠狠揍了一顿……”所以喝了酒的人,打架的心是有的,但可能没这个能力(众笑)。

  “惟有饮者留其名”?

  饮酒醉,最为丑

  喝酒的第四种过失,是恶名远扬。

  喝醉的人会有各种丑态、过失,《大智度论》里讲了35种过失:耗尽财富、经常生病、好斗裸体也不觉惭愧等,大家方便的时候可以查阅。

  “感情深,一口闷”?

  别跟醉汉谈感情

  喝酒的第五种过失,是嗔恨,心变得暴躁易怒。

  嗜酒的人的确嗔心重、脾气大,一言不合大发雷霆,稍有冒犯就拳脚相向。有些家庭父亲在外喝了酒,回家就打妻子、打孩子,给自己的人生也留下非常不好的影响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该忘不该忘的,都忘了

  喝酒的第六种过失,是智慧日益损减。

  酒精会直接刺激大脑,长期饮酒的人,记性越来越不好,整个人渐渐呆滞智商情商都受到影响。

  所以,虽然这个世间广告也好,某些人群也好,都在赞美饮酒,但酒对人的损害还是很大的。有人说“喝一点红酒,能让心情快乐、身体健康”,还有“酒能通经活络”等说法,但这些并不一定,或者说,是利少弊多。

  《大智度论》中讲:“益身甚少,所损甚多。”对身体的利益很少很少,而损害非常非常多。喝酒可能会带来一些快乐,也有一些好处,比如容易跟人交流——平时表达不出的话,一喝酒就能说出口,但实际上,它的过失要多得多。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饮酒之人,但贪美味,不虑苦果。”喝酒的人只贪执美味,不考虑它带来的痛苦。这句话讲得很好,很多人只把喝酒当作美好享受,却不考虑其后果,到最后,失去惭愧心,失去语言控制力,本该保密的事情也全都泄露出来,乃至酒后失仪、上吐下泻,很多丑态一一出现……因此作为教徒,应当尽量不喝酒。

  我听说有些居士非常虔诚地度化众生,自认为是不错的修行人,但在一些应酬中还是免不了喝酒。其实如果连酒都不能戒,其他的三皈五戒可能也没办法守。佛在《增一阿含经》中说,有一种法一定要守持,守持了这一法,才能受持所有佛法。这一法是什么?不饮酒。你们看看《增一阿含经》,里面讲得非常清楚

  一切有部的戒律中引用过一个佛经教证,说:“草尖许的酒也不能饮用,否则你不是我的弟子,我不是你的本师。”藏传佛教中也有这样的教言。汉传《法苑珠林》的版本是:“佛告诸比丘,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草尖上沾的一点点酒,也不能饮——“滴酒不沾”,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对此我们应该尊重,世间所有的生命和生活形态都值得被尊重;但另一方面也要思考,我是不是佛教徒?我是不是拥有世间名望身份的人?纵然社会整体趋势如此,但关乎我个人的健康和利益,这些行为到底好不好?

  很多方面,都需要取舍。

  摘自索达吉堪布讲《善生经》

  不 如 以 茶 当 酒  

  ◆所有图片均为原创版权归索达吉堪布公众号所有◆

  ↙点击阅读原文”听《善生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古今多少事,都废酒坛中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